这场大屠杀过去百年,印度还没等到英国一句道歉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八)
原标题: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八)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既有利又有弊,正常的处事策略应该是,事情发生前多想想它的弊,事情发生后就多想想它的利。
——坤鹏论
通过前面的文章,我们已经看到斯巴达对于公民生育是多么重视,称其为城邦头等大事一点也不为过,基本上只要是有利于生育,特别是优生的事,都会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支持和保护。
来古格士法典确定了城邦之内的所有人都归为公有财产,人人都是“公”民,而非独立的“私”人,所以,父母(公民)生下孩子以后,孩子就成了公家人,而非父母所有。
对于城邦的未来,斯巴达有着一整套的严苛到残酷的教育体系,因为斯巴达人认为,比优生更为重要的是优育,之前坤鹏论也曾多多少少讲了一些,这两天就再全面介绍一下。
一、从小就不娇生惯养
前面坤鹏论讲过,斯巴达的新婴儿都要先置于烈酒中进行洗礼,在这关活下来的婴儿,还要在国家长老的监督进行身体检验,凡身体素质欠佳或畸形者,都要被从泰格杜斯山的悬崖下掷下,死在悬崖下边的尖石山。
只有通过这两道生死关卡的婴儿才能获得继续活在这个世上的权利,被其父母抱回家抚养。
在0~7岁这段时间里,孩子生活在家庭中,由父母和保姆负责,主要任务就是让其健康成长。
即使是这么短暂的共同生活的时间,斯巴达的父母也不会给孩子柔情蜜意和溺爱骄纵。
他们每年都只给孩子一块布,让他们自己学着适应四季的变化。
孩子必须赤脚,因为斯巴达人认为,穿鞋只会让双脚太过柔嫩脆弱。
对于啼哭不止的婴儿,父母也不会进行安抚,而是让他们哭个够。
父母从小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勇于面对一切。
二、儿童是城邦公有财产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
[多图]志愿军女兵被俘故事纯属凭空编造
-
中越战场两国交换战俘,部分战俘却不肯回来,原因令中央气愤
-
抗战后期,耀武扬威的日军为何总是躲在炮楼里不出来
-
一战中的葡萄牙军队架子拉得不小,作战只有十几次多次都是只打炮
-
陆介政:臣心如水
-
一战英军在德军眼皮底下 构筑宏大地下城
-
二战后,美军出兵过哪些国家?
-
【今日历史】12月1日大事记 世界艾滋病日:“知艾”,才能更好“防艾”
-
北洋水师为何败给日本海军,因为犯了战略性错误
-
法国历史课要删凡尔登战役,为啥?
-
老照片:上世纪七十年代激情满怀、文化缺失的工农兵大学生
-
青弋江灌区工程历史回望
-
彩色老照片:看看第三帝国时期武装到牙齿的德军、柏林街头的繁华
-
中越王牌血战 越军惨败用车尸
-
他拯救了1.2万犹太人,却是人民心中的敌人,可谁知他的身不由己
-
[多图]日军曾在台湾设战俘营 是纳粹德国战俘营的10倍
-
二战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其实用心险恶,逼迫自家士兵当炮灰
-
南海争端历史回顾:揭秘各国都要争的原因
-
李盛铎“旧藏”敦煌古卷的前世今生
-
明清为什么有人热衷“养瘦马”?此风扬州最盛
-
“一战”前“日不落帝国”有多强?海上阅兵战舰绵延60公里,美日绕着走
-
波兰“蟹”式自行火炮,曾经想要做东欧第一,但最终靠K-9拯救
-
德国的领土面积还没有云南大,为何国力远超清王朝
-
开山岛上过新年,年味别样浓!
-
朱元璋后代中,竟然出现了一位悲天悯人的善心王爷,实在罕见
-
山与城丨重庆首次内河水下考古!还有了重要发现
-
环境使然:满清皇帝是如何丧失外交能力的?
-
从贩毒到毒枭,再成为总统,最后成为全球公敌,却从不染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