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课要删凡尔登战役,为啥?
原标题:法国历史课要删凡尔登战役,为啥?
【编译/观察者网 郭涵】
法国教育部最近表示,将从教科书中移除“凡尔登战役”相关内容。此事一经传出便引发了保守派政客的抗议。
凡尔登战役发生于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法国惨胜告终,交战双方伤亡人数均超过40万,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
法国教育部认为,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大约同期的索姆河战役中,理由是后者具有“国际维度”。该战役由法国协同英国、法国、加拿大、英属印度、新西兰、南非、澳大利亚的协约国联军发起,但最后却遭遇失败,协约国方面伤亡接近80万人。
为何要删除一场能够彰显法国“独立自主”精神的胜仗,而专门重点讲一场败仗呢?
法国保守政客纷纷认为此举不当,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勒庞形容是“剥夺了法国的光荣历史”。教育部长布朗凯则赶紧“灭火”,表示相关知识依然会在课堂上教授,只是课本中不再出现。
《每日电讯报》:法国在课程中删除一战凡尔登战役引发不满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4日介绍,法国教育部在最新一期官方公报中表示,下一个学年起将从教科书中移除“凡尔登战役”的内容,并把教学重点放在大约同期的索姆河战役上。
其理由在于,索姆河战役相较而言更加具有“国际维度”。不同于法国凭一己之力在凡尔登抗击德军,索姆河战役由英国、法国、加拿大、英属印度、新西兰、南非、澳大利亚等协约国军队联合发起。
法国保守议员很快表达了不满。法国东北部的大东行政大区(包括凡尔登)主席让·罗特纳(Jean Rottner)在推特上认为此举是个错误。
他还在推特中发布一张照片,内容是1984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与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凡尔登纪念仪式上的合影。
罗特纳在推特上贴出密特朗与科尔在凡尔登纪念活动中的合影
罗特纳说,凡尔登“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还因象征了法德两国间从分歧到和解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领袖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评价:“政府此举剥夺了法国的光荣历史,是对我们牺牲将士们的践踏。”
教育部长布朗凯(Jean-Michel Blanquer)则赶紧出面“灭火”,他认为有关批评是“毫无依据”,表示相关知识依然会在课堂上教授,只是课本中不再明确提及。“初一(sixth form)第一年仍然会学到凡尔登战役的内容。”
法国教育部长布朗凯 图源:视觉中国
对此,国外知名社交网站Reddit上的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用户名为MJ_Feldo的法国网友认为,事件本身可能是个误会。他引用公开的最新教案,其中明确将协约国与同盟国一战后期在西线展开的“堑壕战”( "guerre de position")列入考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凡尔登,但也不意味着会被完全从历史课上抹去。
资料图 参加凡尔登战役的法军士兵
不过这位作者也强调,最近几年,法国历史课本的编排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多元背景与全球化影响。
“不管喜不喜欢,当你加入一些关于非洲帝国的内容后,你就得缩减其他内容的课时。”
一位用户名为BenjaminSkanklin的网友认为,凡尔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意义的绞肉机式战役的代表”,将军们将无数士兵送上前线却一无所获。凡尔登战役开始几个月以后,法国士兵之中已经出现叛乱,如果德国知道具体情况的话,法国可能早就输了。
延伸阅读: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巴黎的东部门户,也是德国通往巴黎的必经要道。1915年,为打破西线战壕战的胶着局势,德军制定了打击法国凡尔登要塞,迫使其投入所有兵力、“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进攻方案。
战役初期,德军进展顺利,于四天内突破法军两道防线,但因天气原因延迟了进攻。在贝当将军的指挥下,法军抓住时机向前线运送人员补给,加强了纵深防御,迫使双方陷入拉锯战。
凡尔登战役示意图
截至当年6月,德军攻势已明显放缓。随着7月索姆河战役打响,德军的兵力被进一步调走。法军于10月21日展开反攻,截至12月11日,德军已完全退回到战役发起前的战线。
由于交战前线反复易手,进攻方无法有效应对防守方机枪、迫击炮构成的要塞碉堡,此役交战双方都遭受了惨重损失。其中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阵亡人数均在15万人左右,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值得一提的是,以伤亡人数论,一战最惨烈的战役其实是索姆河战役。此役英军伤亡超过40万人,法军伤亡约20万人,德军伤亡在43万到50万之间。
在贝当的坚持下,凡尔登前线部队定期轮换,70%的法军都参与其中。受到残酷战斗造成的心理影响,法军士兵一度打算兵变,只是得到指挥官承诺日后不再向德军发起进攻性战斗才未能实现。
由于战况惨烈,凡尔登前线的法军士兵一度接近兵变,日后也拒绝发动进攻作战
凡尔登战役也成为法国决心保卫自己的象征,加强了法国对要塞防御系统的自信,二战爆发前在法德边境修建了著名的马奇诺防线。
相关文章
-
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恶人,中国有一人上榜,希特勒排名第二!
-
[图片]越南战场美国航空母舰被击沉场面
-
为何古代皇帝越伟大,立的太子下场就越凄惨?
-
韩国首尔:景福宫,观北京故宫(明)卫士换岗仪式
-
大口径没良心炮,它的巨大的威力,曾炸的敌人沉默半小时
-
慈父的野望:二战前的苏联红海军畅想
-
古代人类也喜欢喝醉
-
新井一二三专栏:再见平成时代(七)│最后一个天皇诞生日
-
历史上的今天|“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逝世
-
珠海航展的飞机列表流出,歼20不见其踪,攻击2无人机将亮相
-
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的克里木半岛,二战末期雅尔塔会议在此召开
-
解密: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一元帅有多狠?令印军至今不愿提起
-
曝光犹太工匠曾向希特勒求生路数封邮件
-
长津湖,《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后的故事!
-
大江健三郎:冲绳之战日军方迫平民集体自杀
-
《大秦帝国之天下》开放探班张鲁一段奕宏邂逅历史传奇
-
长征路漫漫:一个古罗马士兵的行军日志
-
二战前期,面对德军碾压性的优势,苏军如何避免士兵出逃
-
青楼女子老了之后,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大多数都是这些结局
-
这位日本“维新三杰”之一,人生经历跟张良竟如出一辙
-
志愿军数万人突然“失踪”,连战士们自己都不知道身在何处
-
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没有实权,但泰国却是个例外
-
市民防办及县(市、区)防震减灾部门开展“7.28”唐山大地震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
浅析大禹治水
-
葡萄牙的悲惨下场告诉我们,国家没有实力,加入什么条约都没用!
-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本可以突围,一个小兵改变了一切
-
据说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军队用毒品提高士兵战斗力?这是真的吗?
-
[图文]林彪败逃贺子珍不顾身孕冒死保护毛泽东
-
中国高级将领为何在中条山之战中接连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