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耀武扬威的日军为何总是躲在炮楼里不出来
原标题:抗战后期,耀武扬威的日军为何总是躲在炮楼里不出来
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炮楼,人们都不陌生。炮楼是抗战时期日军为加强统治,在占领区修筑的军事据点。抗战时日军在中国修筑了大量的炮楼,平时日军就屯驻在炮楼里,负责监视和控制所辖的乡镇和村庄。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倾巢出动,前往围剿游击队和其他反抗力量,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不是在炮楼里作威作福,就是出去欺压老百姓,可以说坏透了。不过没几年,不可一世的日军就不再猖狂,他们不仅不在耀武扬威,而且经常躲在炮楼里不出来。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战后期为何一直耀武扬威的日军总是躲在炮楼里不出来了?
其实,不是日军不愿意出来,是不敢出来。炮楼是日军在中国乡村一级的主要据点,这些据点主要修筑在交通要道或者战略要地,日军依托炮楼进行警戒、征粮等工作。炮楼多是砖石结构,修筑的非常加固,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物资,非常不好打。虽然里面的日军数量不多,但伪军数量很多,想要打炮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日军的炮楼和据点修筑的非常密集,县里还有大股的日本守备部队,一旦炮楼遭到攻击他们很快就会来支援,所以没有足够的兵力想打炮楼基本没戏。
抗战初期,日军士气正旺,军队素质也高,所以很快就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他们为了巩固在后方的统治所以大修炮楼。当时敌后武装力量还是比较弱小的,而且没有什么重武器,拿炮楼根本一点办法没有,打个炮楼必须得出动大股的正规部队。而大股部队出动很可能会被日本人盯上,所以抗战初期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因此日军才有恃无恐,动不动就从炮楼里出来欺压百姓。但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由于太平洋战场战事吃紧,日军不断从中国抽调兵力,导致中国战场日军数量不断减少,武器装备和物资的供应也不断减少。到抗战后期,日本在敌后的兵力已经减少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日本向敌后补充了大量的预备兵员,其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和还没成年的孩子,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他们甚至还没有伪军有用。此外,他们的武器装备和补给也严重下降,有的士兵连像样的装备都没有。实际上,整个抗战中,占领区的秩序主要是靠伪军维持。如果没有伪军,日军全都得去站岗放哨,再有一百万日军也不够用。
而反观敌后游击力量,一直在抗战中不断壮大,正规军加民兵总数高达数百万,武器装备大大改善,不仅有了步枪和手榴弹,还有了迫击炮和山炮等攻坚的重武器,打个炮楼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而炮楼是日军主要物资囤积地点,所以往往成为八路军和游击队的攻击目标,因此日军躲在炮楼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八路军和游击队端了炮楼。此外,由于八路军和游击队经常袭击补给线,专找小股日军打,所以躲在炮楼里的日军不敢出来,外面的日军不敢进去,以至炮楼里的日军甚至会出现断粮的情况。但即使如此,日本人也不敢出来抢粮,他们有时候会趁着夜色出去偷点东西,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被游击队和土匪盯上,一阵排枪打过来估计就回不去了。在华北地区曾有鬼子跑出去拨了捆胡萝卜,让一个年轻人抓住一顿暴揍把胡萝卜抢了下来的事。所以当日本投降时,很多日军高兴的痛哭流涕,终于可以回家了,不用再过这种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的日子了。
参考资料:《抗战记忆》、《抗战纪实》
相关文章
-
他劫持飞机到中国避难,在中国坐了8年牢,出狱后却发现祖国没了
-
金门巨炮48年稳座台军主力 宝刀已老难阻统一
-
女子因为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入棺下葬,200年后开棺其中景象凄惨
-
[图文]中国空军入朝第一课:激战半小时未击落一架美机
-
弹丸小国文莱,为何如此富裕呢?
-
越军称潜艇跟踪中国航母群3天未被发现
-
新四军刚到茅山,兵少枪少无人支持,3场胜仗后轻松召唤17万人
-
亚洲有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 千年来领土扩张4倍 不是日本
-
隆美尔是希特勒左膀右臂之一,希特勒为何要毒杀他,自断一臂
-
《扫黑风暴》麦自立被埋在哪里?李成阳挖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
为什么古人拿到银子都要咬一口?不会吃进细菌吗
-
看看山本五十六留学时的美国,才知道他为何反对向美开战
-
苏联对日本女战俘的处理方法,日军至今不愿回忆,而中国人却怒赞
-
从众人追捧的绝色佳人,到穷困潦倒,蓝洁瑛生前到低经历了什么?
-
中国未参加一战却参加了伦敦胜利大阅兵,气势压倒日本
-
二战冲绳日军疯狂逼十万人殉葬
-
日本军队200多万兵力,陷在东亚战场,为何还要北上苏联?
-
生死未卜!这名“失踪”的记者让三个国家打起了嘴仗
-
中亚雄关:萨珊波斯帝国的各条长城
-
蒋经国墓,蒋经国逝世30年都不下葬,希望两岸统一后回到大陆安葬
-
看看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战为何会输
-
打进美国本土的日本孤军:弹尽粮绝后,把手榴弹绑在胸口集体自杀
-
日本两种人不能当首相,一种是皇族,另外一种是什么?
-
老照片:当烫发都成为被禁止的奢侈生活,谁还会真的一亿总玉碎?
-
邲之战——晋国霸业衰败的起点 楚庄王联齐制秦
-
美军悍马在激烈城战中防护薄弱,改进后车载“鹰眼”60秒内能撤退
-
对越反击战制定作战方案,是稳扎稳打好还是大穿插大迂回好
-
人文地理学的跨海之旅:梁启超所言“基约博士”考
-
老照片1971年韩国大邱韩国的第四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