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新四军刚到茅山,兵少枪少无人支持,3场胜仗后轻松召唤17万人

原标题:新四军刚到茅山,兵少枪少无人支持,3场胜仗后轻松召唤17万人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38年4月,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粟裕率领400人的先遣队挺进苏南敌后,一路突破日寇汉奸和土匪武装的层层堵截,于5月19日抵达南京和苏州之间的茅山地区,开展武装侦察;6月上旬,第1支队司令陈毅也率部挺进茅山地区,准备在敌人统治的核心区域建立东进抗日的第一块儿根据地。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茅山根据地位于日占区核心

茅山其实不是山,仅仅是苏南平原上一小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内部基本无险可守,四周一片大平原。其北面是滚滚长江,隔断了与江北地区的联系;东、西、南三面则有太湖、固城湖、石臼湖、长荡湖、滆湖5大湖泊,内部运河、小湖泊、公路,密如蛛网,还有许多能够直通上海的小河湾,非常不利于新四军游击作战。

茅山地区紧靠侵华日寇大本营——南京,距离上海也不过200公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紧扼日寇沿长江西进的咽喉,周边地区都是日寇掠夺物资、“以战养战”的重要区域,经济和战略价值都非常重要。因此,日寇在这里屯驻重兵,加上伪军共计10余万人,动辄进行清乡扫荡,肆意烧杀劫掠。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苏南地区充满悲观情绪

更让人揪心的当时茅山乃至苏南地区群众都亲眼目睹了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后数十万国民党军大溃败的场面,因此到处充满了悲观情绪。新四军第1支队仅2300人,与先遣队会合后也不足3000人,加上部队刚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装备很差;陈毅的指挥部也仅能凑出7支长短枪。

一些人瞧不起新四军,声称“国民党几十万的大军都要撤退,靠你们少数的人枪有什么用?”有的人甚至劝说陈毅司令换上便衣,一旦遭遇日寇扫荡也好逃脱。面对苏南地区抗敌情绪的消沉,陈毅、粟裕及新四军战士们抗战的情绪和信心依然非常高涨和坚定,决定通过打胜仗提高民众的信心,同时改善自己的装备情况。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三场胜仗振奋军心民心

此后,新四军主动出击,连续与日寇作战30余次,其中有3场战役最为振奋人心:一是夜袭新丰车站,击毙日寇68人,缴获步枪20余支;二是袭击句容县城,攻入城内后烧毁了维持会,击毙伪军40余人;三是拿下高资车站,驻守的70余伪军被全部击毙,50余日寇也伤亡过半,周围20余里的日伪军纷纷溃逃。

连续的胜利极大振奋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也提高了新四军的声威。同年秋天,新四军决定破坏茅山根据地周边的交通线,打破日寇的封锁战术。消息传出,立即有17万民众参与行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短短几天就将镇江到句容、丹阳到句容、金坛到丹阳、镇江到江阴的4条公路全部破坏,日寇仅能靠京沪铁路调动兵力、运输物资。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各地的汉奸纷纷开始动摇,死心塌地追随日寇的虽然还有,但绝大部分人成了“明保曹操,暗保刘备”的两面派,在广大的苏南乡村,日寇不仅不能随意抽壮丁,连粮食也收不起来了。而抗日政权的乡政府、区公所、县政府却逐渐恢复,并开始有组织地发动群众破路、割电话线,抗日形势完全在短短3个月内大为改观。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