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悍马在激烈城战中防护薄弱,改进后车载“鹰眼”60秒内能撤退
原标题:美军悍马在激烈城战中防护薄弱,改进后车载“鹰眼”60秒内能撤退
通过专业训练的美军肯定不会在悍马上无节制地开枪发射子弹,并且悍马上还要合理安排各方面的装备资源,一方面还要预防本部受伤能及时跟上的医疗资源。当然不会像抗日神剧一样,一把驳壳枪打上一集不换子弹啦。所以悍马上除了美国大兵外,并不用配备特别多的子弹上去。并且弹尽粮绝的时候还是要靠后勤补给供应,而且弹尽粮绝的原因也有很多,咱们来看下这些就可以明白了。部分记录性电影也是根据真实改拍的。
美国大兵通常是一只全球作战的军队,装备部署一流,只要有需要维护美国利益的,他们就会马上出动,像改拍的黑鹰坠落。当时就是在索马里那个摩加迪沙地区,因为多年战争,又遇上三十万人死于饥荒,军事强大的武装分子艾迪德掌握当地的资源,并且利用饥荒,抢走联合国救济粮,他的恶行也是引起公愤。
那会是1993年联合国部队为了制止武装分子进一步散播不好的言论,就将他们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关闭。但是在当地巡逻的美军和联合国部队就遭受了索马里武装分子不良的报复,美国陆军得知后当时出动精英部队前往,突袭摩加迪沙市中心的民兵据点。游骑兵部队与三角洲特种部队出动后,配合上UH-60黑鹰直升机、悍马车队等多种战情支援装备。
当时的悍马车队还要救助平民,运送伤兵,整辆车里都是人,躲闪都没地方何况说要放子弹,那就更不可能了。并且,悍马强大的机动性是以牺牲装甲防护为代价的,当时的悍马防护比较薄弱,对方一个火箭推进榴弹,小口径的火箭筒就能将其击毁。而且当时美军也是低估了那些武装分子的实力,单纯的巡逻士兵,美军每次配备的子弹装备也是不一样的,身上所携带的武器装备也是足够的,悍马上也没有弄上更好的武装。
那会前往救助的两架直升机被击落后,还有百余名支援士兵被围困。有两个三角洲特种部队狙击英雄,自愿前往当地救助中弹坠机的机组人员,但还是弹药耗尽殉职还被拖行游街。因为轻敌忽视了索马里武装分子的军事装备,连直升机都被击落。很难说在武装分子熟悉那里城区的情况下,前去支援救人。并且进去救人的时候也不会带过多阻碍行程,让自己暴露目标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后美军真的弹尽粮绝。
在这场复杂的城区战后,悍马当时所暴露的缺点在后期还是一样重蹈覆辙,像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当时的美军主要任务是制止当地的各种反美武装分子捣乱。
毕竟只是街头清扫,不能出动过于重型的坦克,但是悍马抵挡不住武装分子的火箭筒、重机枪,成了路边炸弹的攻击标靶。并且设计上为了让机动性更好,采用的材质多为铝合金,在油箱方面也没有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反美武装分子直接泼汽油和用火箭筒,一下子悍马就燃烧变形。要是在悍马上放子弹,这么容易被攻击的目标,除了加快燃烧速度外,也有可能造成武器装备被抢走。
现在的悍马已经改进,在悍马上车载“鹰眼”火炮系统,据说可以在发射后的60秒内就撤回,媒体也是戏称为完美演绎打了就跑。相对而言这种,悍马轻量的特点,配合远程火炮,能给军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持外,也不用说去在上面放子弹的,熟练的炮手一分钟做有效定位和射击,完全能直接轰炸敌方的据点。
相关文章
-
德国与马(下)
-
马上评|大同被点名批评,古城改造如何延续“人气”?
-
韩国“国父”李承晚,为何如今被韩国人视为“半岛的罪人”?
-
消灭高句丽,隋唐朝始终没有放弃的战略目标
-
[图文]1930年代南北军阀实力远超蒋介石 为何倒蒋失败
-
全球第一号赌徒:面积还没有黑龙江大却敢同时和中美开战
-
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曾与乔峰齐名,为何武功差距那么大?
-
“白头盔”拍摄化武视频 美军将袭击叙利亚
-
[图文]美国大兵的自述:我奸污了34个越南女人
-
有奖征集丨学习历史最困扰你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
[图文]东京大审判日本战犯松井石根 执行绞刑
-
为何老兵说,50米外想击毙敌人是痴人说梦?真的有那么难吗?
-
委内瑞拉被西班牙统治三百年,是如何自立的?
-
老北京东单的牌楼,额上为啥有“就日”二字?
-
希特勒手下的三位名将,没有他们估计二战还没开始德国就败了
-
韩国末代公主陷身日本38年,19岁被逼婚41岁遭抛弃,归国已成痴呆
-
世界6大神秘未解事件,3个都与中国有关,科学至今难以解释
-
169名西班牙人对阵数万印加人,结果印加士兵死亡7千,皇帝被俘
-
抗战胜利后,抗日老兵把勋章埋地下,35年后挖出来成了这个样子
-
古埃及有多少“克莉奥帕特拉”?
-
甄嬛传:假如甄嬛没怀孕!她还会想方设法回宫吗?
-
从三星堆溯源到青藏高原?古蜀文明与西南夷学术研讨会四川广汉召开
-
53年前的今天,保定满城汉墓发掘
-
圣雄”也糊涂,甘地当年为何劝说中国人放弃抗日?
-
古语:“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老祖宗的盖房讲究,有无道理
-
河南发现3000年前古墓,墓主身份让专家吃惊:她是中华的拯救者
-
朝鲜基督教的萌芽发展史:明朝时期从中国北京传来的
-
有关伊朗的12个有趣事实,不说你未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