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制定作战方案,是稳扎稳打好还是大穿插大迂回好
原标题:对越反击战制定作战方案,是稳扎稳打好还是大穿插大迂回好
谈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常有一个话题,就是解放军当年搞的大穿插、大迂回战术并不成功,疲惫了部队,增加了伤亡,也没有包围敌人,未打成歼灭战。特别是在东线高平战区,陆军第41军121师执行长途穿插任务,在转战过程中先后遭到敌人五次较严重袭击,教训可谓惨痛。这支曾经塔山扬威的老部队,在此次作战中历尽磨难,很多指战员后来都发出了不堪回首的感叹。
实际上1978年12月8日总参向各军区下达战略展开预先号令时,并未明确一定要采取大穿插、大迂回的作战方针。当时南方越军还没有全面侵柬,形势虽困难但未发展到极端,因此我军对越实施反击强调的还是机动作战,即选择边境浅近纵深县级城镇几个点,集中优势兵力,快速迅猛打歼灭战,1、2天内结束战斗。如敌人敢于反扑,则做好用3-5天歼敌1、2个师的准备。
12月25日越军大规模侵柬,军委也相应改变作战方针,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将进攻目标由边境县级城镇升级到省会城市,时间延长到15-20天,歼灭越军3-5个师,达到反击效应。这样一来,作战时间延长,进攻纵深加大,就必然会触动苏越条约的底线,在北方不能不严防苏军可能采取武力策应越军的行动。为争取战略主动,南方对越作战需要采取速战速决、速歼速回的方针。到了此时,军委才确定要采取战役穿插、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尽量缩短作战时间,保障南打北防战略的成功实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略决定战术,对于军委的决策并不难以理解。
回顾1978年12月底到1979年1月,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及军区领导班子根据军委意图,提出的作战方案是以高平以北之敌为主要歼击目标,但分三步走,先打边防屯,再打省属地方部队,最后打越军主力部队。这是一个稳扎稳打的战略,虽然也提出了战术性质的穿插手段,但纵深浅、目标小,尚不能与后来的战役穿插相比。
这个方案上报后,因为不符合军委意图,被否定了。总部首长对广州军区予以了指导,明确作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高平为主要目标,集中主力对敌人实施战役穿插,迂回包围,在3-5天内解决战斗。同时以部分兵力攻击同登之敌,牵制谅山方向;第二阶段,使用2个军兵力继续进攻,快速歼灭谅山之敌,摧毁敌防御体系和军事设施,尔后撤军回国。
就这样,在军委和总部的指导下,广州军区修改了作战方案,确定以第41军、第42军组成南北两翼突击集团,以装甲兵、炮兵、步兵组成合成部队,以战役穿插与战术穿插相结合,长途突击,南北合围,在3-5在内歼灭高平地区之敌,尔后转用兵力于谅山方向。
到这里也就基本明白了,稳扎稳打还是大穿插大迂回,这是一个被战略决定的战术问题。固然后来在实战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作战效果也不理想,但其思考方法和决策过程仍值得研究借鉴。我军不愧是久经考验的威武之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越打越好,最后横扫越北,歼敌5万,奏凯而还。
相关文章
-
二战时英国海军不如日本?比航母日本也赢不了
-
当年英国打马岛战争,用大西洋哪个小岛做中转站?
-
希特勒最霸气的5句话,每一句听着很不着调,想想还真有道理!
-
沙特为何要全面推广汉语?其实从唐朝时期就仰慕中国文化
-
巴黎圣母院大火:二战时都舍不得碰的建筑,却在和平年代毁了
-
黄皮肤的蒙古人为何能孕育出白种人民族,乌孜别克族因何定居新疆
-
19世纪粉丝团暴乱,致使20多人死亡,48人受伤,200多名军警负伤
-
太不要脸了!日军偷运中国男子配种,我华夏子孙尊严何在?
-
这个19岁青年开了两枪,引发全世界三千万人伤亡,他却没判死刑
-
斯大林去世直至前苏联解体,斯大林家人受到的影响及现状
-
[多图]核危机秘闻:当人类与核战幽灵擦肩而过
-
暴力突袭:1979年苏军刺杀阿富汗总统行动始末
-
日本最著名的航母在中途岛海战出名,不是因为强悍而是因为无能
-
村上春树再谈父亲侵华隐秘史,因此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此人是川岛芳子之弟,却和姐决裂,加入地下党,人称“红色贝勒”
-
襄阳出土一座古墓,墓中竟有80具盗墓人尸体,专家揭开一盗墓机关
-
古人们为何把未出嫁女子的形容为黄花
-
肯尼迪遇刺后,那些嫌疑犯及证人,为何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
-
对文物的“破坏性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
-
日军在蒋介石官邸偷了什么宝贝?有了它兵都不当了,直接逃跑
-
[图文]阐述二战英军空战战犬的战时神话
-
高智商死刑犯李红涛,临死前一天发明专利后被释放,今现状如何?
-
2016年,上海古寺发现神秘地宫,九层覆石镇压,藏有罕见水晶舍利
-
1954年莫斯科,广场在立高尔基画像,人们排队拜谒列宁斯大林遗容
-
毛主席逝世前提到的日本人,他是谁?为何令主席如此牵挂?
-
《觉醒年代》好看之中最好看的,就是他!
-
特雷比亚河之战:罗马与迦太基的宿命之战
-
19世纪末德国强势崛起,为何还是搞不过英国
-
拿破仑是位伟大帝王,他晚年居住圣赫勒拿岛,华工送他一只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