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无锡陕县一线牵:九十年前的豫西赈灾727

原标题:无锡陕县一线牵:九十年前的豫西赈灾727

题图,无锡锡山龙光塔,现在2018-12正维修中

明天开始2019年,可能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向各位问候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无锡陕县一线牵:八十年前的豫西赈灾

河南陕县,现在是三门峡市陕州区。这个县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关联到现在的陕西省。三门峡下辖的灵宝县以西,就是潼关县,属陕西。三门峡以东的陕县,古代是豫陕两地的分界点。史书说,西周初年(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周王朝以陕县境内的“陕原”为界,陕原东面是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是“陕西”,由召公管辖。《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由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这就是说,3000年前,陕县即现在的陕州区,是后来强盛的西周王朝两个行政区的分界点。

第二个说法,是陕县东部的一个镇观音堂。我就美国文化大盗兰登·华尔纳1923年的中国西部盗取文物之旅的文章“文化盗贼华尔纳走陕甘”曾写到过这个镇:

华尔纳从北京去敦煌和额济纳旗黑城子的1923年,北京出发火车经京汉线转陇海线往西,只能到洛阳与三门峡之间的观音堂站。那时陇海线的最西就是观音堂站。我查了一下,该站现在是四等小站,火车飞驰而过,谁都不会在意。抗战前那个站名声很大。因为当时是陇海线西段的终点,19159月建成。民初多少名人高官巨商西行,火车到观音堂都得下车,从那里开始一路马车或步行。该铁路1927年通到西边几十公里外的灵宝,1934年到西安。我老友王克明写《民初行路难》一文,引他家前辈在观音堂发出的家书文字说,“160里到灵宝,600里到西安,步行少说一周,乘马车快些。”

无锡还有一个邻居,他们家有亲戚在铁路系统的观音堂站工作。不久前我问过冯法官,他确认没错。我从观音堂火车站来回经过,少说也有十多次,多是在潼关孟塬站转车去山西榆次或在那里转车回无锡。快车不停的这个站,我总会多看几眼。

陕原和观音堂,就是我对陕县的全部了解。以前也曾嘀咕过,为何陕原以西的灵宝还是属于河南,不属于陕西呢?如果灵宝归陕西,古今的区分就完全一致了。但是问题又来了,潼关作为陕西对东的门户地位就没了,鸡鸣三省的说法也归灵宝。当然灵宝在河南也是鸡鸣三省:河南、陕西与黄河对岸的山西。

至于无锡与陕县的关联,前两年曾依稀听说过,早年豫西大灾,有无锡一批慈善人士捐款捐物到当地赈灾的事。前不久,没事在惠山古镇溜达,无意中溜达进了一个展厅,详细了解到那次无锡工商界人士陕县赈灾的事。这个事情曾湮没在如烟的往事中,前些年才被三门峡一个有心人发掘了出来。

陕县原文管会退休干部刘永欣,在陕县张湾乡尤湾林业局苗圃院内,发现一块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月树立的《无锡各善团春赈纪念碑》。故事由此展开。

根据介绍,碑文载,自民国十八年(1929年)始,陕县、灵宝、渑池、阌乡(今灵宝市西部)等县大旱三年,无锡世界红卍字会无锡分会、溥仁慈善会、公济社等三善团派施襄臣等已“数赈豫西”。当时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等部军阀在中原包括豫西争夺地盘。兵燹加大灾,豫西雪上加霜,民不聊生,饿脬遍地。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月初无锡三善团又派施襄臣、惠子刚等到陕调查灾情,发现仍有“迫饥寒者近五万人”需要救济。于是施襄臣等再次受委派在陕县开设粥厂五处,“就食者三万余人”,对于特别贫困的又发给钱,对于死亡无棺木的又帮助购买棺木。对于特别偏僻的第三区和第六区的饥民,则散放干粮救济。直到新麦登场,粥厂才停,全县五万饥民全数得救。为了防止疫病,无锡慈善家还专门派申新三厂(这家企业是无锡荣氏家族在无锡家乡的旗舰企业)棉花采办张润夫采购防暑药到陕县施放。同时,河南省赈务会也采取了“散急赈、办平粜、移民、移粟”等措施,缓解了灾情。

该碑为青石质,宽76厘米,宽188厘米,为感念无锡慈善家所立,时任陕县县长的张简生撰写碑文。按此碑所载“陕人感之,乃于古召公祠建功德林,以崇德报功也”。

想来3000年前,现在陕县的大部分地区在陕原以西,因此是归召公管辖的。以后怎么没归陕西而在河南周公地,倒是一个研究题材。

下半部分待续,主要说主办这两次豫西赈灾的无锡唐氏家族(其代表人物香港唐英年,北京唐师曾)。

二泉在无锡,陆羽评的二十个泉都在哪

再次祝愿各位2019年平安。根据经济大势,股市和债市等各市,各地情况来看,发财的事情就别多想啦。一号领导都说了,有可能遭遇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保住工作,保住收入就能保住平安。这是大多数民众最大的愿望。

2018年1月1日更新之文编号512:非常规视角的地图。今日2018年12月31日更新之文编号727,即本年度更新215次,折合约1.69天更新一次,皆是原创。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