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败退的国民党为何能在台湾“土改”成功?受到农民普遍拥护?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台湾战后的土地改革计划都是国民党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这个近乎山穷水尽的政权在宝岛站稳了脚跟。跟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重新分配相比较,这次土改基本没发生流血事件,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鼓舞力量。

土地用来干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开发房地产赚大钱了!但这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思路,此前几千年,都有个更明确的答案-;-;种粮食。

中国历史就是土地的历史,这一说法哪个史家都不会反对。上世纪中叶国民党在大陆一败涂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土地。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改革者"形象受到农民普遍拥护,"解放全中国"的倡导有具体可感的内容,让国民党根本招架不住。

吊诡的是,败退的国民党,甚至在还没彻底败掉时,却在台湾搞起了土改,而且搞成了。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台湾战后的土地改革计划都是国民党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这个近乎山穷水尽的政权在宝岛站稳了脚跟。跟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重新分配相比较,这次土改基本没发生流血事件,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鼓舞力量。

为什么要在台湾土改?当然是大陆的教训太惨痛了。主抓土改的台湾省主席陈诚说:"地主享受的轻松快乐生活完全建筑在佃农的痛苦上",这说法跟共产党没两样,然后他得出结论:这是"中国大陆落入共产党手中的一个主要理由之一"。

这次土改被史家称为"最具野心"的一次土地重新分配计划,前期筹办工作动用了两千多名调查员,负责查明两百多万笔土地的大小、土质和所有权。在日据时代结束后,许多土地的所有权是混乱不清的。

从1949年到1953年,国民党当局采取三个步骤推动土改,直到今天,台湾人还能朗朗上口:一是"三七五减租"(1949年),二是公地放领,三是实行"耕者有其田"。

"三七五减租"是将耕地租金降到土地主要作物全年收获量的37.5%为限,此前,台湾的佃农要向地主支付50%的收获作为地租。公地放领是将从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有土地出售给农民,为了确保大部分农民能够买到土地,而不是被少数富有家族垄断,当局限定每个购买土地的人必须能够维持一个六口的家庭;"耕者有其田"是规定地主将持有土地超过3公顷的部分出售给"政府",再按公地放领方式出售给佃农。佃农买地分十年支付,可在2.5倍年收入的价格下耕作所得到的田地,在超过十年的期限内用贷款归还土地款,并获得机械化与灌溉的协助。地主当然不会被当做阶级敌人打倒,而是获得70%的债券以及30%的公营事业股票,作为补偿。

土地改革的效应几乎立竿见影,超过200万台湾人由此获得了财产所有权,农民的收入几乎增加两倍,从1949年到1953年,台湾的自有耕作土地从51%增加到79%。比起租来的土地,农民当然更努力地种自己的地。从1952年到1963年间,耕作生产力增加了50%。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台湾战后的土地改革计划都是国民党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这个近乎山穷水尽的政权在宝岛站稳了脚跟。跟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重新分配相比较,这次土改基本没发生流血事件,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鼓舞力量。

农业效率当然是明显提高了,但土改根本不是一件纯农业的事情,其影响远超农业领域。地主失去原有大片土地,但获得了债券和股票。许多地主转而从事工商业,原来一些拥有土地较多的地主变成工商巨头,比如板桥林家、鹿港辜家等,为台湾转型成为工业社会增加了助力。此外,社会的阶级落差被拉近,地主原本享有不可冒犯的半封建特权,强迫他们放弃土地后,大部分地主卖掉补偿他们的股票,之后土地价格跟这些股票双双上涨,为传统精英人士之外的台湾人创造了财富,贫富差距由此稳定地缩小。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居民所得是全世界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比美国与日本的状况还好。

在政治领域,土改以前,台湾乡村的政治权力大都操纵在少数乡绅地主手中,其地位和权力的基础就是土地。土地改革使地主失去了权力根基,让退入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无形中减少了反对势力的潜在来源,影响了台湾地方政治的权力结构,不著痕迹地将台湾民间的组织动员力量瓦解,让国民党当局更从容地维系统治。

说一千道一万,国民党为什么在大陆搞不了土改却在台湾搞?为什么在台湾能成功?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拥有一个答案:

不管在哪朝哪代哪个地方,既是改革,就有阻力。土地改革的阻力当然是地主,甭管是将地主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还是好言相劝发债券发股票,你要重新分配土地,地主总归是不乐意,如何克服这一阻力,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简单来讲,在大陆,国民党统治阶层与地主阶级是重叠的,自己就是地主,自己要改革自己,当然阻力重重。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是外来的,地主阶级是本地的,改革就得心应手。

严厉的土地改革与经济重整计划,对在大陆的国民党当局来讲是不可能的,会遭受富有阶层(地主居多)的抗拒,而富有阶层正是蒋介石的支持者。台湾不一样,国民党的高阶官员很少持有岛上的大片土地,大陆人倾向于把钱投资到生产企业,这样可以保证比购买土地的回收更快速。台湾地主虽有财富,却缺乏政治影响力,对大陆人为主的"政府"所支持的土地改革计划难以阻挡。

为克服阻力,当局也表明了铁腕态度。陈诚本就是个军人,营造肃杀之气不费劲,他公开说:"三七五减租工作一定要确实施行,我相信困难是有的,刁皮捣蛋不要脸的人也许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总不会有。"这种话一出口,地主们只有纷纷"深明大义",支持土改了。

土改当然也付出了政治代价,地主阶级因为受到损失,许多人选择离开这座岛屿,其中有些人成为海外"台独"运动的基础,留在岛内的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外"运动和民进党的经济资助者。另外,当初的台湾知识分子大都来自地主家庭,也使国民党后来在舆论战中总被动挨打。但到了今天,没有人不承认,台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土改打下了基础。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