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津战役讲述红色故事——人物故事•为和平而“战”的智士(三十三)
原标题:走进平津战役 讲述红色故事——人物故事•为和平而“战”的智士(三十三)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走进平津战役 讲述红色故事》是平津战役纪念馆推出的系列故事,介绍伟人风采、革命文物、战斗英雄、经典战役,欢迎大家浏览、留言、分享!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
我们一起
走进平津战役·讲述红色故事
人物故事·董其武(三十三)
//董 其 武//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讲述董其武的故事。
董其武,山西省河津县人,傅作义部高级将领,时任国民党绥远最高行政长官,掌管着绥远的广大地区以及傅系近10万人的部队。1949年1月21日,北平和谈公布的那个晚上,董其武打开收音机,听到《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顿时深感疑惑:“绥远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协议》对绥远只字未提?我追随傅将军21年了,难道他不管我们吗?”第二天,他就急忙乘飞机赶到了北平,直奔中南海面见傅作义。
见到董其武,傅作义说:“你来得正好,我把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况给你谈谈……”傅作义向董其武详细讲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经过,董其武说:“您怎么走,我就怎么走。可是绥远情况复杂,不可拖延,应尽早安排。”傅作义告诉董其武,毛泽东打算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简单说,就是双方先划一条停战线,然后在合适的时间举行起义。他叮嘱董其武:“回去后认真做些准备工作,给绥远的干部官兵讲明道理和利害 关系,为了广大官兵的前途,必须走人民的道路……”
回到绥远后,董其武立即着手绥远起义工作,组织了“革新运动委员会”,成立了“革新学院”集训县团级以上官员,统一思想认识。董其武还分别同绥远的党政军各界人士谈话,揭露特务谣言,消除其顾虑。不少党政军人物纷纷表示“董主席领咱们怎走,咱们就怎走”。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不同解决方式”,并对“绥远方式”作了明确阐述。即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保持中立,起义人员一律既往不咎,而且全包下来,不遣散,起义前什么级别,起义后仍按什么级别待遇,等条件成熟了,再按人民解放军制度将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董其武得知后激动万分:“有了绥远方式,我们的和平起义就有了明确的指针和方向,心中就有了底。感谢毛主席对绥远将士的宽厚。”
在毛泽东确定的“绥远方式”的总方针下,周恩来请董其武动员绥远军政各界、各族上层人士广泛讨论,提出一个草案,以便正式签订协议。1949年6月8日,《绥远和平协议》签字仪式顺利举行。这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企图破坏绥远和平进程,先后派出军令部长徐永昌、空军副司令王叔铭,大耍阴谋诡计。先是要董其武“立即赴广州参加会议”,企图骗董离开绥远。遭到董的拒绝后,又劝董西撤,并威胁说:“这是为董主席和近十万大军考虑啊!”若不西撤,就要停止对绥远部队一切补给。董其武义愤填膺:“如果真逼到我们走投无路,那我就带着大家投降共产党。”
当时绥远经济很困难,夏天快到了,部队还发不下单衣,内外重压都集中在董其武身上。他为了既得到补给,又迷惑国民党,只得假装表态:“要我们西撤可以,但是几个月的欠饷都得如数补发。”很快国民党只得补发欠饷。毛泽东得知后说:“蒋介石的黄金可以收下,但是这点钱怎能解决董其武的困难呢?”毛泽东主席又专门拨款供绥远使用,并明确“我们解放绥远,仍用原定‘绥远方式’不变。”,并派傅作义亲自到绥远走一趟,有力地稳定了绥远局势,扩大了和平影响,推进了和平进程。
1949年9月 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如期举行。这一天,以董其武为首的绥远军政干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汇集在绥远银行包头分行礼堂,礼堂中央的桌子上,铺着一张淡黄色的虎皮宣纸,纸上写着起义通电电文。董其武率先走上前去,手执毛笔庄严地在签名处签上“董其武”三字。签字之后,他拿过来一个茶杯,啪的一声压在自己签名的下方,站起来走了。这是什么意思?其实,那个茶杯,是给他的老搭档孙兰峰占的位置。由于不同意起义,孙兰峰称病住进了医院,没有出席签字仪式。最后,傅作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医院装病的孙兰峰最终同意了在起义通电上补上了签名。就这样,董其武等绥远省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各族各界代表人士39人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字,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
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十余天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绥远全省为了庆祝起义成功和新中国的诞生,分别在归绥、包头、陕坝等地举行庆祝大会。董其武白天一整天忙着参加庆祝活动,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庆祝大会上万众欢腾的场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特别是他的讲话,多次被军民的掌声和欢呼打断,有生以来,他第一次感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光荣。这种幸福和光荣是毛主席和共产党给予的。他暗暗下定决心,永远跟着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随即打开电灯,披上军衣,坐在写字台前,激动地挥毫写下了以下诗句:
“为迎东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任务不计多艰苦,喜看万民解倒悬。”
后来,他又将此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两句抄写并送给了老部下、好友苗玉春。我馆馆藏的这份诗文,正是从苗先生处征集来的这一版本,是国家一级文物。董其武将军的手迹刚劲有力,畅快自然。细细品来,仍能从字里行间,彰显他书写这一诗文时,内心为绥远起义而激动、喜悦和感怀的心情。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的董其武组织部队完成了朝鲜境内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董其武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从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一生坚持真理,追求光明,在耄耋之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争取祖国统一作了不懈的努力。
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讲述到这里就结束了。请您继续关注下期精彩内容。
策划:王志贤
编审:穆 丹
撰稿:李慧岚
录音:窦丽丽
设计:王蔚 马楠 武思成
混音:王 蔚
往期音频请点击
走进平津战役 讲述红色故事——人物故事·英烈事迹(三十二)
平津战役纪念馆
微信号:pjzyjng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
您也可以关注 平津战役纪念馆新浪微博,
关注话题 #七十记得你#。
讲好红色故事
传播好红色声音
相关文章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7日
-
唐太宗的枕边书,没想到过了1300年后竟然这样火
-
李白一篇溜须拍马的诗文,为什么却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
清军北京八倍兵力对八国联军为何会失败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进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北方网)
-
王若飞:为人民而死
-
孙尚香是谁?她为什么嫁给了刘备(孙权妹妹)
-
杜文玉: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事质疑
-
揭秘:中国古代为何被成为九州的原因
-
为什么贵客要坐西边?古人席位尊卑超有讲究
-
奈菲尔塔利复原图,埃及最美王后(木乃伊被毁/只剩玉腿)
-
在历史上,女太监其实真实存在,她们的净身过程比男性太监还残忍
-
胡亥与子婴是什么关系?说法众多(叔侄关系最可靠)
-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秋天来了(每年的8月7-9日)
-
郭宝钧:开创周代考古,命名“龙山文化”
-
望梅止渴的主角
-
武文斌生前所在部队:锻造新时期“铁军”
-
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礼仪兵器——戟的发展简史!
-
宫斗戏是真的吗?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后宫活下来的几率有多大
-
当祖国的冲锋号再次吹响时,有多少人愿意抛妻别子去冲锋陷阵?
-
范仲淹《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作于广德
-
“剩男”是祖传的?在三妻四妾的古代,多出来的男人怎么办?
-
铭记一二·九,共筑中国梦!七中实验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86周年暨表彰大会
-
中国人口从1000万到现在的14亿,这对父子的努力是有功劳的!
-
王永生同志逝世
-
93岁中共党史学科著名学者刘炼逝世,系何干之先生夫人
-
他贵为开国少将却性情温和,答应基层干部的事,绝对都能兑现
-
古代也有光棍存在,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赶紧来看看吧
-
为何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