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没有棉花,古人冬天靠什么取暖?现代人看了大饱眼福
原标题:宋朝之前没有棉花,古人冬天靠什么取暖?现代人看了大饱眼福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即便是生活水平低下的山村,也不用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大的福利莫过于暖气、空调,在数九寒天的冬天,坐在暖气房里听音乐,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可依旧有很多年轻人抱怨生活压力大。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不会为眼前的的事情苦恼了。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古代,寒风凛冽的冬天里,人们打着哆嗦不敢出门,冒险出门的也大多被冻死,正应了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也许在现代人看来,被活活冻死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但是在古人看来,那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在宋朝之前既没有供暖设备,也没有棉花,那么古人冬天靠什么御寒取暖呢?现代人看了大饱眼福。
第一,动物皮毛做的大衣。大户人家过冬,必不可少的一个物件就是动物皮毛衣,动物皮毛衣十分难得,原材料都是猎户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原材料拿来后还要请能工巧匠织补数月才可得一件,因此价格也十分昂贵。比如《红楼梦》中提到的“大红猩猩毡”、“雀金裘”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只有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才穿得起。
第二,喝酒吃肉。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相当惬意,闲暇时间他们会邀上三五好友在家里聚餐,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大群好友围坐在火炕上喝着温好的热酒,吃着新鲜拷出来的牛肉,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事。酒具有暖胃的功效,再加上与亲情好友把酒言欢的气氛,不仅不会感觉到冷,身心还会有暖暖的余温。
第三,穿鞋睡觉。穷人过冬,是最难熬的一件事,他们既没有钱买皮毛大衣,也没有资格把酒言欢,在寒冷的冬季,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坐在火炉前发呆。睡觉前,为了防止脚被冻伤,人们通常都不脱鞋袜,而古人睡觉所穿的鞋子也叫做“眠鞋”,一方面可以保暖,另一方面还有裹脚的作用,从中可以窥见封建制度的腐朽落魄。
棉花传入中国,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是在宋朝时期。朱元璋统治时期,下令让全国各地都栽种棉花,不仅普及了棉花的栽种范围,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穷苦百姓的生活,时至今日,棉被、棉衣依旧在日常中被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棉花对于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关文章
-
张三丰是真实存在的吗?张三丰的真实寿命有多长
-
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大诗人李白(为了梦想要坚持不懈)
-
“红翼行动”损失3名特战队员,留下的4项挑战只为怀念他的付出
-
中国历史上“龙”的形象:从有翅膀到五爪金龙成为了皇帝的象征
-
从李存勖到李嗣源,马背上的后唐,14年而亡
-
台大教授参与两岸合编《台湾通史》公开驳斥“台独”论述
-
他是上甘岭战役特功八连连长,曾在半年内荣立4次特等功
-
萧克到四野当参谋长,罗荣桓嘱咐他要团结两位老同志,他们是谁
-
因为赛跑,放牛娃圆了红军梦。被开除党籍,被江青称大军阀,却官至中央副主席!
-
一代明君周文王 创《周易》伐纣王
-
全国十大将军县,这个省就有三个县榜上有名,共走出141位开国将军
-
张九九: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毛主席指挥的
-
94年建国门事件解密 建国门事件死了多少人
-
揭秘:蒋介石圈55名“中国领导人”暗杀对象 残暴不仁
-
犼的克星是谁 犼的真实能力是怎样什么比犼厉害
-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究竟有怎样的身世?
-
他15岁混社会17岁当父亲,凭三十把“刀”一砍成名
-
白垩纪植食角龙:野牛龙 仅美国蒙大拿州发现(形似犀牛)
-
【卷首论坛】旧时平民点灯之艰
-
胭脂盒碎“粉”留香——“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
重温《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定“两个维护”
-
嫦娥为什么“奔月”,原来这个神话还有好几个不为人知的版本
-
古代收入最高的职业,上岗前要经过严格训练,但非常不受人待见
-
龙王鲸有多长,龙王鲸的天敌是谁(体长18米怕鼠白鲨)
-
古代上朝时没有普通话,都是方言,皇帝能听懂吗?这里告诉你答案
-
唐僧的舍利子现在究竟供奉在哪里?645年2月25日玄奘学成归国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后面还有一句,堪称经典,却鲜为人知
-
赢稷熬死十五个王:在位五十六年(为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
黄巢杀人八百万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