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合肥之战:孙权竟差点被张辽所斩杀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原标题: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建设大军带着先进技术和人才来到民族地区,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生产,留下了各民族团结合作的佳话。八千湘女进新疆、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些故事感人至深。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群众到中东部地区务工经商的越来越多,内地汉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开发建设、旅游观光的逐年增加,各民族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现在,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很多,形成许多“团结族”家庭。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各地顺应我国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要正确认识交融。要深刻认识到,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地区封闭的打破、民族交往交流增多,会极大地促进交融,这是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是历史的,而不是人为的。要尊重规律,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把握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方向,既不能无视民族共性放弃引导,也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忽视民族差异,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在具体实践中,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要把握好界限、拿捏好分寸。在这个问题上,世界上、我们自己都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深刻总结、牢牢汲取。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
打倒当权派——每一个“匪夷所思”都有其原因
-
谈谈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
-
美退《中导条约》却拿中国说事儿 外交部:这是完全错误的
-
古籍中的“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真的是清朝割让出去的吗?
-
55年前中印战争,印度这样解释战败原因,中国把它打清醒了
-
俄罗斯最牛的特种部队,总统命令都不听,原因让人刮目相看
-
靠奴隶撑起的第三帝国经济 数百万人被抓走后有去无回
-
丰臣秀吉为何钟情宁波妄想征服大明之后定居宁波?
-
意大利火葬场焚烧师:“遗体多,连轴转”,为何死亡集聚最触目?
-
历史上,巴基斯坦军事实力远不如印度,为什么印度却不敢硬打
-
中国最有骨气的“抗日市”,几个日本人刚下车,当场就被打死两个
-
白江之战:中国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抗日战争
-
《西游记》与《桃太郎》对中日两国国民性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呢?
-
最冷血变态的日本兵:战后美军总司令点名抓他,却隐身活到85
-
二战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其实用心险恶,逼迫自家士兵当炮灰
-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解码泉州世遗
-
[图文]英国作家称希特勒并没有自杀!而是逃亡到阿根廷终老
-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大英雄,为何遭到国人唾弃,最后郁郁而终
-
老照片:二战时期的芬兰军队先是暴打苏军后又驱逐德军
-
二战全面爆发前,世界各国都在干什么?看看这13张著名老照片!
-
二战中苏军不敢和日军拼刺刀?苏军:不是不敢,是因为没必要
-
法国考古学家在庞贝城中,发现叫不出名的文物,竟是能写字的宝贝
-
中东此国资源匮乏,海岸线不到20公里,每年却能创造30亿美元收入
-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生不嫁?
-
读《史记》:一个好酒及色的中年草根,缘何逆袭成为一代帝君(二)
-
拉登要地位有地位,要财富有财富,为何成为了头号恐怖分子
-
柬埔寨支持,新加坡反对,独立20年的东帝汶,为何不被东盟接纳?
-
中国南海主权历史依据可追溯至2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