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火葬场焚烧师:“遗体多,连轴转”,为何死亡集聚最触目?
原标题:意大利火葬场焚烧师:“遗体多,连轴转”,为何死亡集聚最触目?
随着“新冠疫情”的升级,意大利不仅在救治方面出现失控,就连逝者的善后事宜也出现问题。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贝加莫,军队正忙于用军车运送死者遗体到其它城市进行火化处理。因为,当地丧葬业已经无法应对“聚集性死亡”带来的超负荷工作量。甚至,就算火葬场焚烧师“连轴转”,也是无法接受如此多的遗体处理工作。
不得不说,这令人感到触目惊心。事实上,就算经常处理遗体的焚烧师,在面对疫情期间的“遗体集聚”,与常态秩序下的“遗体集聚”在感受上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当面对的逝者都是被同一种病毒杀死的时候,意味着“他(她)者的命运”可能就是“我的命运”。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焚烧师面对难以承受的工作量,也是一种残酷的隐喻。人类在面对灾祸时,即便会积极地挣扎直面,但是所表现出的脆弱和无奈,也总是无法回避。说实话,火葬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个陌生的地方。即便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在火葬场走完最后一程。
但是,总体上而言,没有人愿意去过多的了解它。不过,当这场疫情无情的蔓延开来,并且大开杀戒的时候,火葬场的图景,就成为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无论怎样,逝者要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生者要充满情感的送他(她)们上路。
然而,当火葬场都焚烧不过来的时候,就足以说明,“病毒的杀人速度”是可怕的。并且,对于焚烧师而言,这也会成为一生中,最残酷的时刻。因为,他(她)们分明面对的是“死亡之海”,而非只是实实在在的“遗体集聚”而已。
要知道,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被标明死亡之因,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焚烧师就算接受过再好的专业训练,想必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也会陷入某种情不自禁。因为,他(她)们分明知道,当火化箱门关上的一刻,并不能让疫情停下来。
于此,“死亡集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只是体现在死者家属的身上,也会对周遭产生不可估量的打击。因为,就疫情中的离世,很大程度上带有公共属性。即便,在具体追思逝者的过程中,不体现公共属性。但是,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逝者的离去,终究无法抹去公共的属性。
尤其,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称之为“局外人”。因为他(她)者的离世,意味着疫情的凶险,也就意味着共同体的受难。而这些不可想象的细节,最终不得不被聚集在火葬场中,被秩序性的展现出来。
当然,疫情过后,人们总会迎来新生。可是,被病毒杀死的人们,却会成为生者的长久之悲。即便,很多事情已经面目全非,模糊不清。但是,惨烈的故事梗概和框架,却永远不会改变。甚至,多年后,当人们追问起“焚烧师”在疫情中的感受时,估计他(她)们依然心有余悸。
毕竟,“焚烧师”火化不过来,这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每个城市火葬场的火化接待能力,应该是基于常态死亡数据进行规划的。并且,最大的火化接待能力,应该是远高于常态数据的。由此而言,就足以实证意大利疫情的严重性和惨烈性。
当然,这里并不是为渲染严重性,而是就疫情的惨烈来讲,这是一种真实的图景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苦痛虽然不相通,但是,当“死亡聚集”成为一种他(她)者“皆容剂”的时候,似乎人与人的距离就拉近很多。这种时候,国籍不再是隔阂的存在,种族不再是抵触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更多流露出的是互助和共情。
说实话,这场疫情已经全球化,这是人类共同要面对的事实。意大利的严重和紧急,仅仅只是体现在数字层面。而对于接下来的考验,似乎对所有疫情国和非疫情国,都应该是无差别的。因为,在死亡面前,体现的不只是“数字问题”,更是“人性问题”。
是得,“来不及悲伤”是疫情中丧葬秩序的主要特征。甚至,作为焚烧师在处理遗体的时候,也会显得相对仓促。因为,当“效率”成为尊重死者唯一的指标时,“火化”就成为一种机械性地重复。而死者也就成为系列编号的存在。
只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即便逝者在被处理的时候,会被焚烧师无差别对待。但是,回到个体逝者的世界里,以及公共属性的确认上,他(她)们依然应该被单独的确认,写在这场历史性的教训之中。毕竟,体面的存在,才是人的终极意义(无论生死)。
换句话说,没有这种尊重,就无所谓生死,也就没有安宁,也就没有同外部的联系。“遗体多,连轴转”,“棺材多,无处放”,焚烧师到底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讲出这些言语,似乎真的无法想象。而他(她)们能做的,貌似只有硬生生的承受这场无妄之灾带给他(她)们超量的工作。
当然,就“失控的死亡氛围”而言,或许只有火葬场地显得相对“有秩序”。无论怎样,火化的时长,都是一定的。甚至,家属的情绪,也会在火葬场走向沉寂。而更多的情绪,可能只有这场疫情结束后,人们才能较为真实地表达出来。毕竟,极痛极悲的氛围中,没有人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是脆弱的,无序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初都是轻视的。只有惨烈的事实摆在面前时,才会突然觉得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翻开历史的页码,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从来都存在,
于此,当“焚烧师”不停的火化,却也火化不完的时候,除却意大利贝加莫的亡魂在哭泣,可能注视他(她)们的人也在哭泣。毕竟,人因为有价值,所以才会发生悲剧。只是,人们更希望,悲剧少有,价值常在。
相关文章
-
《海录》:清朝中国水手眼里的西方世界
-
《斛珠夫人》缇兰为何不敢和紫簪一般拒绝注辇?她没那个底气
-
最大胆的越狱:他从纳粹战俘营逃离了200次,只为和一姑娘约会
-
他是纳粹党的神?还是犹太人眼中的魔?魔鬼是世人对其最好的诠释
-
[图文]蒋介石3次图谋派52军驰援朝鲜战场为何夭折
-
美国专家称高山发现50万年前汽车火花塞?真相大白后让专家汗颜!
-
英国:“绝对坚决”支持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
抗美援朝前,毛主席下死命令:解放军必须改名,之后众人恍然大悟
-
南海风云再现 揭秘中越赤瓜礁海战
-
[多图]盘点全球十大造型怪异的军机
-
《长津湖之水门桥》:“三炸水门桥”,第七穿插连殊死一搏!
-
二战德军真正的帮手,这国不仅提供1000万吨石油,还有70万大军
-
邲之战——晋国霸业衰败的起点 楚庄王联齐制秦
-
[多图]中国军力全球第四太空导弹技术超欧洲
-
以色列的复仇:不能让一个德国纳粹分子寿终正寝
-
日本新年号真的“摆脱”了中国吗?天皇名字为何一直是“仁”?
-
西拉米命运凄苦,美貌逝去后终凭子嗣黄袍加身,万丈光芒所向披靡
-
解放军关押150名越军女兵,如何处理?女兵提出一个建议
-
世界军服百科:拿破仑时期英国常备重骑兵制服
-
丘吉尔为了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放弃了世袭的“伦敦公爵”
-
[图文]阎锡山部“太原五百完人”神话真相披露
-
1970年代战乱时的柬埔,政府军不愿为朗诺政权卖命纷纷当逃兵
-
中国一个“最生僻的姓氏”,只有三笔,很多人却不知怎么读
-
招人唾弃的第一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生平简介
-
李小龙的日本大徒弟,倾尽一生为他守墓
-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伟大人物,她的细胞质量已达5000万吨!
-
市民防办及县(市、区)防震减灾部门开展“7.28”唐山大地震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
最悬殊的战斗:袁崇焕九千兵马击溃十三万大军?
-
上甘岭坑道里的女兵们的战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