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这位大佬,历史原型是此人,从小都读过他的诗
原标题:《长安十二时辰》中这位大佬,历史原型是此人,从小都读过他的诗
最近的《长安十二时辰》获得了不少的口碑,半文半白的对白,让人们从大量现代语言的网剧,又回到了那个更真实的长安。剧情以探案和朝堂权力争斗结合在一起,让大家随着剧情的走向,也接触到“靖安司”守护百姓安全的背后,还要面对那么多的争斗,在风雨飘摇中还要坚守一份信仰。
作者是文坛大佬马伯庸,当年曾经有一段传奇经历,据说多次历经车祸,同车的人多有伤亡,而他安然无恙,后来被同行们尊一声“祥瑞亲王”。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他的粉丝还是同行,提到他的作品或者他本人,都要加一句“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这次,马亲王以他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文学功底,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架构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任由作者自由驰骋,带着大家遍览盛唐。而剧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中,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剧中的一位大佬:何执政、何监。
作为创建“靖安司”的人物,何执政是太子的老师(太傅)。看似老迈昏庸的他,一出场就是醉醺醺的状态,整天动辄就要喝两杯。然而,这个时常打盹喝酒的老头,却在关键的时候能挺身而出,为靖安司,也为他的弟子李必遮风挡雨。甚至不惜以提出由自己代替张小敬去接受烈火焚身,这才压住了来势汹汹的怀远坊的压力。
而他的真实身份,就在他对李必解读“二月春风似剪刀”那几句诗的时候暴露出来。当他说道这句千古名篇的时候,李必曾说,“这不是老师写的吗”。而这首《咏柳》的作者,正是唐代大文豪,与李白等人号称“酒中八仙”。贺知章曾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秘书监。因为他当过秘书监,因此也有别称“贺秘监”,这里的何监,正是贺监的谐音。
贺知章和李白是至交好友,二人因为一次偶遇相识,当他看到李白所写的《蜀道难》时,惊为天人,并称李白是“谪仙”(被贬下凡的仙人),这可以说是第一个对李白提出“谪仙”说法的人。二人后来相约去酒馆喝酒,落座之后才想起没带钱,贺知章随手扯下身上佩戴的金龟当酒钱。这金龟也不是一般的玉佩一类的饰物,是武则天时期朝中重臣才能佩戴,按规定五品用铜质龟袋饰物,四品用银质,三品以上的当朝大员,才能带金质的,所以意义非凡。
贺知章扯下金龟换酒,也成为千古文坛佳话,此后文人豪客在诗句中多有模仿。甚至可以说,李白后来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句颇有气魄的千古名句,也是由此而来。就连写下《红楼梦》的曹雪芹,也曾经与友人“质刀沽酒”,而他的友人敦诚曾写下这样的话“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可以说也是受贺知章的影响。
剧中的何监,最终在观灯大典前被皇帝口谕让他辞官归家,此时他以86岁。而真实的贺知章也是在86岁高龄辞官归去,回到老家的时候,他还做了另外一首千古名篇,就是我们小学课本里都有读过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相关文章
-
▲冷兵器时代,骑兵还是很有冲击力的,但是遇上大炮和火枪,就怂了
-
清朝十二个帝王的权力争夺和交接班:接班的战争!
-
貂蝉是怎么死的 吕布与貂蝉的结局如何
-
蒙恬被赐死时为什么不反抗:反抗过(被赵高陷害而死)
-
抗战才参军的赵刚为什么比李云龙升迁快?赵刚算升得慢的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调研组来蓝山调研红军长征路
-
布万龙:泰国超巨型恐龙(最长20米/脚底像圆盘)
-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李海文披露1976年京西宾馆的一场交锋
-
我国将帅为何只有36人被定为“军事家”?
-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和开放工作
-
没独立建制、没指挥机构、没班子成员,华北野战军的特殊角色
-
太监,不健全的人格但却能权倾朝野
-
永远的怀念|今天,“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诞辰121周年
-
贵州小山村却藏着明朝皇室,尚方宝剑刚掏出来,就被村长没收了
-
继丝绸之路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繁荣了两个半世纪
-
军史档案——孟良崮战役
-
甘肃,走出10位开国皇帝的皇帝之乡
-
重温毛泽东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马永康:智与“人道进化”——论康有为对智的提升
-
特洛伊木马屠城战争是否存在?战争可能存在但细节有偏差
-
中国传统社会的“担当”之道
-
炎帝和黄帝与蚩尤在哪里大战 最终战争结局如何
-
七品知县坐镇一方,实际权力非常大,为何不敢轻易得罪举人?
-
南越国发现两千年前的古井,古人为保水质清澈,竟用三种高科技
-
蒙古西征有多残暴 蒙古军如此残暴的原因是什么
-
尘封70年少林寺被军阀焚寺屠灭 少林寺介入陕豫军阀之争
-
孝文帝拓跋宏是谁的儿子 北魏孝文帝生母档案解密
-
迷你型驰龙科:西爪龙 体长不足1米(以昆虫为食)
-
林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4米/距今80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