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知县坐镇一方,实际权力非常大,为何不敢轻易得罪举人?
原标题:七品知县坐镇一方,实际权力非常大,为何不敢轻易得罪举人?
作为古代一个县城的最高长官,县令自然是坐镇一方,县令虽然为七品官员,但是,他们在我国历朝历代,地位和权力甚至要比正六品的很多官员都要大,特别是那些六品的武官们,在县令面前甚至连地位都没有。
既然县令的地位不小,那么为什么他们就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要知道那些举人们可是连官位品阶都没有。
相信很多人在电视剧中都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当这个县城中有人考中了举人,不用等举人亲自去县衙,县令就已经亲自到举人的家中采访了。
如果不是什么性质特别恶劣的问题,出现在举人身上的问题,一般县令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举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我们先来看看县令的具体权力。如果将县令放在朝中大员们面前的话,他们的身份简直卑微到了极点。
但是在这个县令掌管的县城中,县令的权力无疑是最大的,即使是那些乡绅豪强都不敢轻易得罪县令,俗话说“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
在自己掌管的的一亩三分地上,县令还真的从来没有害怕过谁,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常理。
不过,放在举人身上就不同了,虽然县令没必要害怕举人,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面县令也要给举人面子,根本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上面了。
自从科举制度开始实施之后,按照科举制的传统,古代的那些穷苦读书人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头衔。
如果能够考中进士的话,毫无疑问他这个人已经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不久后他将走马上任。
不过,每次考取科举,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会考中举人和秀才。
相比进士,举人们则是获得了“准做官”的资格,一旦朝中的进士不足以弥补官位的需求之时,朝廷就会把目光转移到这些举人们身上。
即便是考中举人之后没有做官,这些人仍旧是朝廷没有遗忘的对象,说不定未来那一天这个举人就突然得到了朝廷的征召。
对于那些县令们来说,只要问题的性质不恶劣,也不严重,他们同举人之间的关系会搞得非常融洽。
在老百姓们心中,县令被称之为“县令老爷”,而考中举人的人同样也被称为“举人老爷”,说不定过不了几年,那些举人就同现在的县令成为了“同僚”,甚至他们要比县令更具有升官的潜质。
所以说,知县不会得罪举人,除非举人欺人太甚,县令才会处置他。
其实,古代虽然每个县都有一群秀才,但举人的数量非常少,一个县城中出现五位左右举人就已经很多了,甚至有些县城连一位举人都没有。
如果轮到这个县城新老县令交替的时候,新县令一般会从过去的老县令手中把这个县城中的举人等一些重要人物搞清楚,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人才辈出,这也让那些县令们会更加小心了。
相关文章
-
红色印记·黄洋界|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重大意义以及展示出来的井冈山精神
-
中华龙鸟: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鸟的祖先之一)
-
趣闻:明朝皇帝为何热衷于“打屁股”?
-
秦始皇死后葬于河北的理由:秦始皇陵选址
-
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丨“18枚红手印”叩响农村改革大门
-
刘伯承之子刘蒙谈中原军区
-
副栉龙:加拿大大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6500万年前)
-
都知道唐朝有唐刀,但你知道唐剑长什么样吗?
-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何谓“蹚将”?有何历史渊源?
-
刘禅昏庸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
-
皇帝驾崩后后宫的嫔妃们怎么处理,有的下场凄凉
-
揭秘历史上七宗惊天谜案 历史上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件
-
旅聊|中国历史上改名失败的10个城市,你认为哪个最可惜?
-
霍去病成私生子、秦始皇为追女人修长城…为圈钱乱改历史良心不会痛吗?
-
古代铸剑为何要用活人祭奠
-
破釜沉舟击溃秦军,活埋降军二十万,从巨鹿之战看旧贵族的残暴
-
金字塔未解之谜 揭开埃及金字塔的十大惊人谜底
-
马超后人成为亚美尼亚的王室是真的吗 这与马抗什么关系
-
青青学党史|党史上的今天(10月18日)
-
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
-
干部要守好原则底线
-
唐容颜妆,女性审美的解放,带你回顾不同时期的唐代妆容
-
蒙恬不死打得过项羽么:打不过(项羽力能抗鼎)
-
因为赛跑,放牛娃圆了红军梦。被开除党籍,被江青称大军阀,却官至中央副主席!
-
我的兄弟叫顺溜:宝强国强两度合作,顺溜被说个人英雄主义?
-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怎么才能听懂古人说的话
-
皇帝死前告诫弟弟:朕的女人不能动,弟弟称帝后,立刻娶了皇后
-
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
-
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