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是怎么死的 吕布与貂蝉的结局如何
貂蝉,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对于绍貂蝉的去向,人们一直也都是十分好奇的,她究竟有没有死,究竟是被关羽救走,还是被曹操所收纳。那么貂蝉是怎么死的?吕布与貂蝉的结局如何?
貂蝉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场只是说其善歌舞,色伎俱佳,并未有更多过人之处。但我们先是通过"吕布目不转睛地看",二人眉目传情,以及其后的董卓笑 曰:"真神仙中人也!"等词语从侧面展现了貂蝉绝美的容颜。
后罗贯中又分别用两首赞诗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诗曰:"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舞罢,卓命近前。貂蝉转入帘内,深深再拜。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 人?"允曰:"歌伎貂蝉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正是:"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令董卓称赏不已(见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貂蝉的美貌已经毋需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貂蝉的事迹在史书中却少得可怜。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旧闻钞》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
这样说来是曹操把貂蝉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有些靠不住。现在最流行的观点就是: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貂蝉形象完全是宋元以来通俗文艺虚构的产物。可以说,这已是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纵观《三国志》、 《后汉书》这样的正史,只有区区一句话有些许貂蝉的影子:"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三国志?吕布传》)全篇连名姓也无,只称"卓侍 婢"。连容貌如何、身家来历、与布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均未提及。而到了《三国志评话》中,貂蝉这个人物才有了些眉目:"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 吕布,自临兆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
元人杂剧《连环计》中也有貂蝉,她自报家门道:"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州木耳村人士。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洗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拿貂蝉冠(注)来因此唤做貂蝉。"罗贯中正是利用了史书以及评话、杂剧中这些细微的资料,根据作品的需要,重新构思出了"貂蝉"这一形象,把她的出身、容貌、年龄等无不细细交代给读者,并且严密地勾勒出了一个女子如何巧施连环美人计,终使董卓、吕布父子相互为敌的过程。
且看《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出场:"(允)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 女待之。"在这里,貂蝉的出身,已经从董卓府中的侍婢,变做司徒王允家中自幼长成的歌伎,且又有王允以亲女待之的渊源,为后来王允献美人的计策做了充分的铺垫。
试想,如果身家没有这般正当来历,只言普通买来的歌伎,似乎又不够清白,让董卓、吕布父子为她吃醋相争,倒也的确难以想象。为貂蝉加上若干来龙去脉,使父子二人的决裂有了合理的铺陈。就是这种对人物关系作了创造性的改造,使得貂蝉的美丽、聪明和机警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与政治、历史密切相关的风云 人物。这样一来,读者不但深信貂蝉是真实存在的,更为关心貂蝉其后的命运。不过很可惜的是,或许是因为不是真实人物,或许是罗贯中的疏漏,或者根本没有办法处理,罗贯中连貂蝉的结局也未交代清楚。
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 主,勿轻身自出"。使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终使得吕布被擒身亡。让我们感觉早先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貂蝉似乎在同吕布经历了如此 多的战乱之后,已被磨去了那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
吕布死后,罗贯中更是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笑纳,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可能罗贯中也不会想到,他的疏忽之举竟成了一个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在民间,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存在着"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 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 蝉》,剧中貂蝉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貂 蝉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貂 蝉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同样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 献,最终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貂蝉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 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
总之,关于"貂蝉"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根据情 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貂蝉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 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 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貂蝉"应该也包括在内吧。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貂蝉作为一个随军的 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虽无更多的过人之处,但却凭借自己的美貌在诸侯争霸的战乱年代,辗转于各诸侯之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分别用两首诗歌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面对貂蝉的美貌,董卓更是称赏不已。当然,貂蝉的美貌已无须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更是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貂蝉的事迹却在史书中少之又少。鲁迅先生在所著的《小说旧闻钞》中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如此说来,竟是曹操把貂蝉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不过,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貂蝉其人,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而且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在《三国志》、《后汉书》这样的史书当中并没有提到貂蝉的字眼,只有区区一句话还有些许貂蝉的影子,即"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的全篇中连名姓都没有,只是称其为"卓侍婢"。也没有交代容貌、身家、来历等信息,更是没有交代与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
"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成为了一个谜团,让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关心着貂蝉其后的命运。不过可惜的是,作者罗贯中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被擒身亡。原本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貂蝉似乎随着连年的征战已经被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娇,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罗贯中的这一疏忽竟成了一个让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相关文章
-
南方棱齿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1.5米/8300万年前)
-
【党史日历】8月7日、8月8日、8月9日
-
泥泳龙:小型上龙科生物(长3米/脖子短粗/速游能手)
-
懂得示弱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境界...
-
湘西巨匪杨永清和他的压寨夫人们,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杀一个
-
《诗经》与“诗教”
-
三国在位最长的皇帝是谁 大智若愚者蜀汉后主刘禅
-
视觉中国为何那么横?股票受248只基金追捧凭什么?
-
历史解密关羽曾多次求娶的吕布艳妻
-
古代女子原来这样自称,并没有什么本宫、哀家、臣妾!
-
古代宫女为何不穿内裤 真相让人羞愧
-
将军龙:新疆最厉害的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1.55亿年前)
-
他没参加长征,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后当过五个省的省委书记
-
俞晓群|五行占:火沴水之法严刑酷
-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白帝城托孤的阴谋
-
皮尔逖龙:巨型肉食恐龙(长11米/仅发掘一块颅骨)
-
解密赵构杀岳飞的原因
-
琼海非遗传承人冯增超:传承百年东坡笠
-
丈夫的墓被盗一空,她的墓一墙之隔却无人问津,专家打开后呆住
-
不要以为一纸休书万事大吉,古代离婚很有讲究
-
闽浙苏500多名邓氏后裔齐聚泉州桃花山寻根祭祖
-
辽西会战立下奇功的两纵队,一个抓住廖耀湘,一个堵住回沈阳路线
-
史上四大未解之谜:其一都想知道,其二千夫所指,其三争论千年
-
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删《孟子》?
-
明珠射体、西施浣纱,西施在故里留下了哪些动人传说?
-
“陝西”还是“陜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又入坑了
-
他是天龙八部里的“嘴强王者”,没有他注定慕容复难成大事
-
最后一名山东籍开国将军陨落,临终交代一切从简
-
《清史》即将问世,洋洋洒洒3500万字全用白话文,为何不用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