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发现两千年前的古井,古人为保水质清澈,竟用三种高科技
原标题:南越国发现两千年前的古井,古人为保水质清澈,竟用三种高科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水井也开始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其实水井作为古代社会时人们的生活保障,水井的构造,也是当时科学技术的具体表现,并不单纯是挖个深坑这么简单。比如,在南越国的皇宫中,就有一口两千多年的古井,还巧妙地用了3种“高科技”,究竟是什么呢?您看完小编的揭秘就知道了:
直到1995年,专家们经过充分的准备,便开始了对该处遗迹的清理,并发掘出了大量的宫殿遗址,水渠遗址和一些竹简文书,以及陶瓷器等,并结合文物和史料的记载,最终确定该处遗址为赵佗的南越国皇宫遗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在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口水井,它虽然看似不起眼,但仔细研究后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水井的构造,令人啧啧称奇。这口千年古井井口呈圆形,跟我们现在的井相比,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专家们经过测量,发现井口的直径有1米多,井深有14米多,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俨然算是一口深井了。在2000多年前,这口井就是南越国宫苑中滋养生命之源,但可惜现在已经干涸,不免让专家们感到十分可惜,没有水就品尝不到当年赵佗的口福了。
据《广州文物志》记载,“其水力重而味甘,佗饮此水,肌体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由此可见,赵佗喝这口井的水活到100多岁,还依然皮肤红润,视力和听力都年老不衰,着实令人羡慕不已。遗憾之余,专家们还发现了修筑这口井的奥秘,绝对可以看成是当时的“高科技”:第一:防水层技术。
专家们通过3D扫描和地层勘察,发现古井上部分3米宽,9米深全部是用山岗细土夯实的。您可以这样理解,就像是一个直径为3米,长为9米的圆柱形涵桶扣在地下,这样不仅避免了地表浅层的污水渗入到井中,还保证了用水安全。然后,在9米深的夯土下面,又继续深挖,获得源源不断的甘甜地下水,纯天然无污染,还富含多种矿物质。
第二:净水层技术。
专家们下到井底,结果有了个出乎意料的发现,因为井底并不是简单的土层,而是5块平整干净的青石板,并且每块石板的中央,都特意凿出一个鸡蛋大的圆孔。专家们推测,当时的工匠铺设石板是为了净水的,以免人们在取水时触及到井底的土层,使井水变得浑浊,影响正常的饮用。由此可见,古人对任何一处细节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第三:滤水层技术。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井底结构,专家们又将净水层的青石板掀开,结果惊奇地发现下面还不是土层,而是细沙层,有将近10厘米厚,并且均匀的铺满了整个井底。专家们连连称叹,说古人的想法可真不简单,能想到用细沙过滤水中杂质,保证饮水的洁净和安全,而这一点在我们现在打井的时候,也往往都被忽略掉了。或许有的读者看到这里觉得“上当”了,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小编要强调的是,那可是2000多年前,我们不能用今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应该站在当时古人的立场,他们能想到并做到就已经不容易了。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问题也在小编的脑海中浮现,究竟是现在便捷的工业过滤自来水健康呢?还是传统的地下深井水健康呢?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历史长河中,两千多年的时光,在弹指一挥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但物质和精神一样,也是可以永恒的,不仅赵佗的古井如此,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口难以忘怀的故乡老井,每当想起它时,往事仿佛历历在目,而童年的欢声笑语还时常在我们脑海中萦绕。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相关文章
-
史前共有4代文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
青年宋美龄为何会钟情于张学良?
-
中国最“真实”的寺庙,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常发生一件怪事
-
卖身昔日仇敌却惨遭背叛,关东军为何认为白俄比汉奸更忠诚
-
金字塔未解之谜 揭开埃及金字塔的十大惊人谜底
-
江阴极简史:一座城的千年记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
王莽的头颅的秘密 历代帝王为什么保存王莽头颅272年
-
晋文公伐曹的原因:“雪中送炭”竟救了僖负羁
-
中华大地处处是历史,你家乡的土地上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呢?
-
程万军:首辅非宰相,明朝内阁大学士很悲催
-
晚清最擅长打外战的一支军队 为中国圈回百万国土
-
揭秘中共将帅们的秘书:粟裕某秘书文革带头抄粟裕家
-
夔牛小议封神|神秘教主实力直逼鸿钧祖师?或藏昊天上帝退位之谜!
-
戴笠抗战真实功绩 军统魔头戴笠
-
日寇的“特移处理”是什么?真相让人不敢相信!
-
国共三十年谍战 红色谍战遇挫到胜利
-
男子也爱美:古人是如何成为时尚达人?
-
封神中,陆压为何加入阐教阵营?不是他傻,只因为他早已洞察先机
-
【哈铁故事】铁路世家(二十七)
-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
历史上唐伯虎最终的结局竟是这样?
-
盘点:对子女言传身教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
-
他本来授上将,却坚决要求降为中将,彭老总和总理都拗不过他
-
宋太宗继位之谜:是篡位夺权还是太后遗愿?
-
揭秘诡异传说:始兴、东莞、电白等处都有藏宝山
-
台湾教材评出国共十大名将都有谁?
-
套近乎,溜须拍马,“诗仙”李白找个工作有多难
-
黄帝政权开始走向衰弱
-
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无记载(东明寺出家为僧/当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