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残酷修行,7年只做1件事,放弃要切腹,1300年来仅3人成功
原标题:日本最残酷修行,7年只做1件事,放弃要切腹,1300年来仅3人成功
禅诗中有言:“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一直以来,我们印象中的佛教修行不过是如诗中所说,了断红尘往事后,粗茶淡饭,念经拜佛,有空还能行走山水之间,仿佛过上快意人生。
其实真正的佛家修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苦的多,在《三无漏学》中,指出修行要戒、定、慧,这只是贯穿整个修行的观念,实际上修行不仅是对人心理上的一种考验,也对身体素质有着极大的要求,因而才有“苦行僧”的说法。在日本,佛教修行远比其他国家更严苛,被称为是最极端的修行,1300百年来只有3人成功。
佛教于公元前565年起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晋代时佛教由印度的佛僧传入中国。而日本的佛教起源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朝鲜半岛汉化程度很高,中国盛行的佛教对朝鲜半岛三国产生较大影响,日本就是在这一时间接触了佛教文化。据由《法王帝说》所载,公元538年,佛教经由百济传入日本。
苦行的概念最早也是由释迦牟尼开创,他为得到解脱,进行长达6年的肉体折磨,但并无成效。后来释迦牟尼并不再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但传入日本后的佛教,对于修行却有一种更加极端的执着。
《日本书纪》记载:天皇信佛法,尊神道。佛教的传入影响到了本土神道教的地位,两大宗教互不退让时,一位名叫贺茂役君小角的咒术家以佛教为基础,加入神道教特点,开创修验道。修验道中就有一种非常极端的修行方式,类似释迦牟尼早期的修行,却比他更加艰苦和残忍,这种修行就叫“千日回峰行”。
进行千日回峰行的苦行僧们要持续进行7年的登山朝圣,在这过程中要穿着草鞋,佩戴短刀。前三年每年行走100天,往返于灵山和堂塔神祇,每天行30公里。接着第四和第五年,每行走200天。完成700天的行程后,进行为期九天的“入堂”,这期间除了念诵不动真言什么也不能做。
如果扛过入堂,接下来的两年每年行走150天,但行走的里程数大幅增加,第六年每天60公里,第七年则达到每年84公里。结束全部的“千日”行走后,就算修行圆满。如果途中无法坚持,也不存在放弃的选择,只能通过佩戴的短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极端的修行看似只要行走就行了。但坚持七年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加上行程量的不断加大,对身心都是莫大的煎熬。所以自从这种修行发明1300年来,只有3个人坚持到了最后,成为声誉极高的“北岭大行満大阿阇梨”。
如今,还有一位北岭大行満大阿阇梨仍旧在世,名叫酒井雄哉。经历了7年苦行的他,如今看起来分外豁达,2013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图书《一日一生》,里面讲到:“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辈子。”不知道这种感悟是不是修行所带给他的。
虽然中国人也有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日本的最极端修行看起来颇有自我折磨的意味,尤其是入堂的九天,不吃不喝不睡,完全是在消损自己的身体,这样的苦行究竟利弊谁大,我们也不好妄下断言。
相关文章
-
丰臣家为何倒台,与一场“侵华”战争分不开
-
在成为汤司令之前,他曾交了1亿学费
-
雪诺、夜王对决在即,守夜人大军有你一个|召集令
-
1920苏波战争 波兰如何打败百万苏军
-
越南扩充海军力量意在争夺中国南海资源 利用地形优势来以小搏大
-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首里城突发大火,这里曾是古琉球王国的都城王宫遗址
-
日本的国歌为何像哀乐?其实就是,韩国人却说:这是在歌颂我们
-
他们曾是台湾富豪藏家,破产后古董珍品纷纷散尽...
-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八)
-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何在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岛屿上?
-
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75周年记者探访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园
-
秦灭六国:秦始皇是用什么办法战胜百越的
-
非洲最惨国家,强行从母国独立,与三大邻国开战,现在穷困潦倒
-
一口气打光14个弹匣一箱手榴弹,对越反击战中我军战士火力凶猛
-
盘点中外十大名声大却人品差的名人是人才同时也是人渣!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优势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
-
元军东征日本,如果避开台风季节,是否能顺利攻占日本?
-
“飞虎队”第一战:实际上仅击落了4架敌机
-
[图文]越共传奇特工双面人生:曾向四方提供情报
-
[图文]公元前世界最强的军队:秦军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
-
他是骨头最硬的中国侦察兵行刑前宁死不跪被俘还拉个越军垫背
-
开学季④美术考古:边上学边“上坟”
-
【今日历史】11月26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1917年俄国革命
-
意大利南部小岛,为何成非洲人进入欧洲的中转站?
-
谅山战役,我军30分钟急速射9000发重炮炮弹:直接消灭越南1个师
-
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一个军一个月消灭敌人3541名
-
历史上的沙俄,四次差点灭国!吓死了一位沙皇!
-
1937年的民国:如何比1840年的大清抵抗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