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民国:如何比1840年的大清抵抗更持久?
原标题:1937年的民国:如何比1840年的大清抵抗更持久?
虽然1840年的大清,在表面上占有更高比例的世界财富。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差距,其实比后来的民国对比昭和日本的还要巨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差,是因为民国好歹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现代化改造。哪怕是效果不佳,但毕竟出产了不少成果。相比之下,清朝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古代帝国。
清朝资源再丰厚 也不过是一个古代帝国
清朝在鸦片战争开始时,依然是保持了大一统形式的集权帝国。但整个国家的架构与组织形式,都是古代世界的模样。面对已经走在近现代化前列的英国人,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仅因为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工业化进程,还在于他们有着完备的早期国际金融体系。所以一个东印度公司,就可以聚集起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兵力规模,并将之投送到距离本方基地甚远的地方。
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只动员了有限的力量
清朝空有多于东印度公司的资源,却根本没有能力将之全部发挥出来。在农业时代都不显得突出的组织和通信能力,限制了清军在战争中的快速反应水平。滞后的军事训练与后勤补给能力,让清军在几乎每一个战场上都处于以少打多的局面。哪怕是精心布置的浙东反击战,都把理论上的兵力优势打成了一个个局部的兵力劣势。
规模较小的英军 花费的资源远胜几倍于自己的清军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总是能有憋出巨额赔款的资源,却不能将之转化为应有战斗力的根本性原因。而英国虽然看似出兵有限,实则一直在各个战区掌握着多于清军的兵力和资源。英军的机动优势,不仅仅来源于他们的海军。还包括了情报优势、补给优势和部队组织层面的先进性。合格的职业军队伍和接收大量严格训练的常备军士兵,都在平时花费着比清军更多的资源。放在局部战役层面之下,这些优势将会更为凸显。
何况清朝在实质上还不是一个整体高度一致的帝国。长城内的十八省是典型吏制帝国模式,长城外的边地则是封建联盟形式。古代吏制帝国的军队,一贯因为压制和管控而战斗力较低。士兵素质差而军官的指挥能力也很薄弱。封建联盟的各地方精英部队,数量本来就比较有限,还需要长途跋涉的进入陌生战场。面对多次近代化改革的英军,只能是杯水车薪。甚至会出现英军比外省客军更熟悉战区地形的乌龙事件。
加上清朝的金融体系近乎为零,在漕运被掐断的情况下就几乎失去了帝国的主要财政支柱。因为你很难想象,清廷去通过山西的晋商和西域的胡商,为自己从俄罗斯与中亚再购买新的军火和军粮。或者派出一位大使,去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和维也纳,动员其他欧洲强国为自己说话。相比英军的补给能力,这简直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清军在战前的诸多准备 在实战中都作用不大
再看看后来和日本作战的民国,就在这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国军和同时代的日军相比,也有着巨大的差距。但两者都属于跨入同一门槛的现代军队,不会有鸦片战争中那种近代军队吊打古代军队的场面。纵使民国各地的军阀,长期军令、政令都不一致,也都是根据近现代军事准则在编练军事力量。彼此不会有清军内部那种封建武士搭配吏制动员兵的奇怪景象。
国军与日军虽有差距 但远未达到清军同英军的地步
民国的国家组织水平,已经不是过去的清朝所能比拟。经过了几十年的民族主义教育和熏陶,培养出一代能够进行总动员的合格兵源。哪怕民国的教育普及率会一直被人诟病,但各省各地方上培养出来的骨干小知识份子,却可以成为基层动员的核心。他们本身也可以担任部队中的下级军官,接受现代式的军事操作规范,保证国军不至于被日军拉开代差。
南京战役中的国军维克斯轻型坦克
也是由于民国已经是一个现代式国家,所以具有较为完整的国家金融体系。在外交层面也有很多清朝所没有的交涉手段。这就为寻找合格的外援,继续对日作战是有巨大帮助的。
1938年的苏联援华飞行队留影
从37年战争爆发时的对德军事合作,到39年开始的接受苏联军事援助,一直坚持到40年开始的美国对华援助。都是前清所无法做到的事情。期间数次危机关头,还能从诸如英法等国买到雪中送炭的军事物资,帮助自身渡过难关。若是没有这样的近现代外交运作,那么民国可能早就失去了抵抗能力。
战争中后期 体现中美友好合作的宣传画
大名鼎鼎的飞虎队成员留影
清朝因为维系漕运安全的南京面临威胁,就选择了议和。而民国则不会因为自己失去了长三角与珠三角两个主要经济贡献区就立即屈服。哪怕是长江中游的武汉陷落,唯一的油田兰州都在日军飞机的空袭之下,都能够咬着牙坚持抗争。1940年开通的滇缅公路与后来争取美国援助的驼峰航线,都是清廷意识不到也拉不下脸来做的事情。
所以,从清朝和民国的具体表现来说,民国距离日本的差距无疑更小一些。这还是建立在日本对民国野心,远远大于英国对清朝野心的基础上的。
抗战前期丢失的领土面积 足以让清帝国乖乖服软
如果日本仅仅希望用军事手段惩戒民国,那么很可能最终也无法获得太多的实际利益。而英军若是希望能够逼迫清朝皇帝顺服。那么满洲皇帝真有可能在1841-1842年后,退回关外的龙兴之地去了。
相关文章
-
强烈推荐:100+国内外高分纪录片
-
老婆被抓走,9个月后挺着大肚子回来,此人一番话,尽显男儿本色
-
南海发现英国沉船,船上满载圆明园的宝物,英国:马上还给我们!
-
福田湾海战:日本近代首次对西方势力动武
-
老山战场,越军一俘虏说:你救我一命,我保你全军,最后说到做到
-
《风起洛阳》东川王喜欢武思月吗?东川王和武思月有什么关系
-
非洲叔叔教你压枪,举过头顶的豪放射击,几万发子弹打不死人
-
纳粹德国党卫军第12装甲师,二战中唯一参战的童子军
-
首阳大君:血染太极旗—— 一战善后与朝鲜半岛独立运动
-
世界上军衔最高的间谍 国军唐生明中将
-
盘点中外十大名声大却人品差的名人是人才同时也是人渣!
-
悠小鱼说书第一百二十四篇民国荣宝斋木板水印套色笺纸五云笺
-
人像|Talkingtotheair.
-
潮阳东波古寨奇特的寨门和寨墙
-
荒岛没吃没穿,那个拒不投降的日本兵,为何能在上面生活30年
-
几乎将马克思逼上绝路的《林木盗窃法》事件,究竟有多不可理喻?
-
“铁娘子”默克尔当总理13年了 改写她一生的人已远去
-
老人回忆1942年入缅作战失利:美国大兵血洒怒江
-
731部队受害者被日公埋尸灭迹
-
[图文]研究发现墨索里尼曾是英军情五局特工
-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道必死,为何还甘愿站在第一排?
-
伯撒迦利亚之战:塞琉古帝国对犹太马卡比起义者的压倒性胜利
-
萨尔普勒之战:后蒙古帝国时代的中亚骑兵大战
-
马刺之战:英法两国在百年战争后的又一次碰撞
-
十字军苦苦寻找的祭祀王约翰,竟是成吉思汗?
-
老照片 | 民国初年的北京监狱:肮脏不堪,犯人都要工作
-
将盛唐打到求和的吐蕃,为何打不过弱宋?
-
老照片:洋人帅哥让日本泳装女很羞涩全面侵华上层仍然歌舞升平
-
马背风流: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比武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