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军东征日本,如果避开台风季节,是否能顺利攻占日本?
原标题:元军东征日本,如果避开台风季节,是否能顺利攻占日本?
若问中国的历史爱好者最觉得心堵的问题,恐怕这个问题得票率肯定会很高:中国在历史上强盛时期那么多,为什么都没有把蕞尔小国日本收入版图?
实际上,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东征日本的壮举,就是一代雄主忽必烈,于公元1274和1281年,两次派出庞大水师东征日本,可惜都因遭遇台风而失败。
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种假设:如果元军能避开台风,是否也会像在中亚、欧洲那样摧枯拉朽,登陆日本,扫清寰宇呢?
诚然,台风是元军两次东征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但这也并非纯属“不可意料的天灾”,其实也是元军的重大失误。
自古以来,战争都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元军东征日本,本来就是舍弃了自己最擅长的“铁骑陆战”,就更应该做好战前的情报工作,最起码应该向高丽渔民打听日本海各时节的水文气象,尤其是必须掌握日本海可怕的台风信息。
但实际上呢?元军偏偏选择的都是台风多发季节,不知道向来雄才大略的忽必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低级的失误!
而且,除了这两次台风,元军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就是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正确的海岛作战战术。
首先从战略上来说,忽必烈就没有对日本给予充足的重视,第一次东征日本时,忽必烈视为心腹大患的南宋还没有灭亡,所以他对小国日本并没有太多的欲望,只不过想让日本像高丽那样臣服即可,所以只派出了3万蒙汉高丽联军。
这次东征,元军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失去了骑兵优势,但经过无数实战锤炼的先进步兵战术,还是让千百年来封闭如井底之蛙的日本武士大开眼界。
日本武士虽然傲慢自负,个人武艺不凡,但是其战术仍然停留在中国春秋时代“小国寡民”的“群殴”模式,所谓军队,只不过是由一个个地方小贵族武士各自带领若干侍从武士杂兵拼凑而成的。他们之间的战争,也像宋襄公一样等着对方列阵完毕,再派出一个武士挑战,高呼着自己的“光荣家世”和“尊姓大名”,等待对方也派出一个武士与之“较量一番”。
这种中国早就扔进历史垃圾堆的古老战术,引来的是元军一阵阵密集的箭雨和可怕的“霹雳飞雷”的轰击,日本武士尚能故作镇定,但他们像驴子一样大的矮马就受不了了,自乱阵脚,元军趁势进攻,日军大败亏输。
可是,遗憾的是,这些“陆战英豪”缺乏海战经验,他们不知道海上情况瞬息万变,随时可能遭遇毁灭性的灾难,当务之急就是迅速占据滩头阵地,然后让海船一趟趟运来新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能使蒙古军队发挥最大效率的法宝——蒙古战马。
实际上呢?元军白天打赢了一次次战斗,晚上却又放弃占领的阵地,跑回到船上,也许他们觉得四面环水的船上才是最安全的。
殊不知,一场不期而遇的台风突然降临,结果元军舰队被台风打得七零八落,溺亡一万多人,余部只好返航,第一次东征就这样遗憾失败了。
第二次东征,元军非但没有认真总结教训,反而犯下了更多致命的失误,人数虽然远较第一次多出很多,南北两支水师部队合计达15万,但选择的却是日本海台风最频繁的夏季!
相反,日军却成熟起来,不仅懂得了元军的最新战术,而且修建起漫长的石墙,阻止元军登陆。
元军依旧没有懂得占领滩头阵地的重要性,白天打完仗,晚上依旧龟缩在船舱里,徘徊在海面上长达两个月之久,结果又等来了更可怕的台风袭击!
由此可见,元军的失败,看似天灾,实则人祸!
但是,中国人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很多人都说:忽必烈遭受了这两次失败后,肯定会总结经验教训,如果继续再发起第三次、第四次东征,是否就可能顺利攻占日本列岛呢?
前两次东征,元军登陆的都是日本九州岛的博多港,如果能运来强大的骑兵部队,相信乌合之众一般的日本武士是经不起这种可怕攻势的,元军只要形成这种力量,占领九州,建立起“后方基地”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接下来元军要继续向日本四国、本州主岛征伐,面临的问题就多了。日本这样一个民心士气高度团结,又有一个战斗力非常强悍的武士阶层做支柱,其焕发出来的战斗力,是会比南宋更加可怕的。
而且,蒙军之所以能征服世界,其实更多的还是依靠对方的傀儡军队(如汉奸),但是在日本,蒙军能不能网罗到降服自己的日本军队,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会有一些人归顺,数量也不会太多,而且很可能随时会做“内应”。
这一点,在元军入侵安南(越南)时,就表现得很突出,安南军队正面与元军作战,基本上大败,但是安南军队会开展层出不穷的游击战,使元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后不得不败北。而日本,无论是民心士气还是战斗力,以及优越的岛国优势(元军不易得到补充),都远比安南更加有力。
所以,即便元军能够占领九州岛做基地,接下来侵略日本列岛的战事,也必定会步步惊心,举步维艰,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不过,以暴虐屠杀闻名的元军,基本上会在日本列岛进行残酷的报复行为,日本的历史上也一定会留下一段惨不忍睹的“血色记忆”!
相关文章
-
[图文]坐拥40位娇妻美妾的民国将军:傻儿川军将领范绍增
-
为何说武田氏是日本战国时期最刚烈、最悲壮的大名?家督宁死不降
-
同样喜欢果郡王,为何叶澜依浣碧和孟静娴穿绿衣服,甄嬛却不穿
-
此民族努力了2000年,终于实现建国的梦想,不到1年灭亡了
-
二战老照片:镜头下真实的意大利军队,谁都想打但打谁都打不过
-
飞行员一个失误,将物资投放在错误地点,却意外吓走德军装甲师
-
[图文]二战时德军中曾有五十万女兵服务
-
用未爆炸火箭弹造房造桥这个阿富汗村庄够硬核!
-
开战三天就沉没绝非太弱只惜如此强的战列舰生不逢时
-
他是苏联最有前途的大将,三次打败曼施坦因,却英年早逝
-
他是唯一成上将的志愿军特等功臣功臣等级比肩邱少云竟超罗盛教
-
曾比驴子还迷你,为何最后成了“大洋马”,简述日本军马培育之路
-
两个女人母爱大比拼,苏提达抱孩子泰王提心吊胆,贵妃显得更专业
-
中国荧屏谍战真正主角
-
山东青岛:王哥庄馒头是怎样做大的
-
珠海航展的飞机列表流出,歼20不见其踪,攻击2无人机将亮相
-
即将胜利之际,100名德军却不得不乖乖打着白旗去当俘虏,出了啥事?
-
[图文]卢沟桥事变历史不能失忆 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
国家大剧院战争大戏硬核上演
-
“贵州脱贫攻坚百米画卷”讲述丹青颂伟业
-
古代理财故事:古代人究竟是如何理财的?
-
日本女兵被中国农民扒光衣服 真相令人震惊
-
[多图]揭秘希特勒隐形轰炸机 利用设计图及原型残骸成功复制
-
老照片:德军欢笑饮美酒,百姓战俘吃树皮
-
战争与决断:乔治•布什总统的一生
-
《西安体育发展史》首发
-
外蒙古曾是我国领土,是如何独立出去的?历史罪人到底是谁
-
西拉米才是无冕之后,人美心善重回C位,苏提达王后暂避锋芒
-
二战巴黎解放时的真实老照片:为法国荣誉而战,德军最终被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