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钟表,古人是怎么看时间的
原标题:没有钟表,古人是怎么看时间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懂得计时的国家,大约商朝后期,中国就出现了把一昼夜一百等分的「百刻计时制」,并且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对时间的计量和各种计时器的发明,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创举。我们今天就一起看一看在钟表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什么样的计时方法。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利用日影长短的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利用日影方向的称为「日晷」,单纯的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早在商朝,中国就有甲骨文记载的使用圭表的历史。而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在计时制度上,中国古人最早选择的是「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和「十时辰制」都是以此为据而编出的历法。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晚上的五个时间节点则为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后来在十进制的基础上进化出「百刻制」、百二十刻、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等,但这些计时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瑕疵。
西周开始,古人开始采用十二时辰来划分一日,并将换日点固定在夜半。汉朝时,人们开始用十二地支来重新命名十二时辰。直到明朝末期,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一个时辰划分为八刻、一昼夜划分为九十六刻的「九十六刻制」在清朝时被定为正式的计时制度。
由于太阳钟都要依赖太阳的影子,因此一旦阴雨天或晚上便没法使用了,于是一种「水钟」应运而生,这就是「刻漏」。「刻」指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就是漏壶。刻漏利用水均匀滴漏的原理,通过观测壶中刻箭显示的刻度来计算时间。李白的「似将海水添宫漏」 和苏轼的「漏断人初静」等名句中,都出现了刻漏的名字。
由于冬天时,刻漏的水容易结冰,用流沙驱动刻漏的「沙漏」出现了。西方发现最早的沙漏大约出现在公元1100年,比中国要晚,但中国最著名的「五轮沙漏」则是明朝时由詹希元发明的,他设计的沙漏在显示方法上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由于没有水压限制,沙漏比刻漏更加精确,逐渐成为了主流的计时工具。
除了前面说的常规计时器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生僻而颇具传奇色彩的计时用具,香篆钟就是其中一种。在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讲述狄仁杰传奇事迹的《大唐狄公案》中就记载了香篆钟的样子: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子,盘内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用以计时焚熏,时称「五孕祥云」。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还创制了「大明殿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由于其造型很像宫灯,而且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因此被称为「大明殿灯漏」,它是中国钟表史上最为著名的计时仪器之一。
相关文章
-
《考古学初阶》前言
-
云南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1.94亿年前)
-
白魔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3米/距今7000万年前)
-
历史档案解密六个神奇预言
-
乾嘉三大家是哪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袁枚为主)
-
三个料理人:东坡肉——一千年前,猪肉命运的历史转折
-
徐州还有这么多清明习俗,你知道多少?
-
轻小说|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
仁宗盛治时期生活水平是什么样的 生活在仁宗时期的便利
-
最命好的女子:皇帝死后被赶出宫,回家路上嫁乞丐,乞丐又成皇帝
-
冯延巳是哪个朝代的 他被称作是太子的老师
-
历史上的鲜卑、契丹、西夏、女真,究竟算不算中国人?
-
名妓李师师:宁当交际花也不当妃子
-
一代明君周文王 创《周易》伐纣王
-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听将军的,而不是效忠皇帝?
-
红楼梦王家结局是什么:王家后继无人(王子腾病死任上)
-
何新:关于粟裕在华野的指挥权问题
-
第一次见到她时,毛泽东说:终于一识你的庐山真面目了!
-
文德意象的寄寓之地——以旌德文庙为例(一)
-
假若你是这四姓氏,可能你非华夏子孙,而是九黎蚩尤的后代
-
川东虚骨龙:四川小型食肉恐龙(长2.4米/1.65亿年前)
-
阿城:宅兹中国,“中”在何处
-
人类世界是虚拟的证据 为什么人类世界相当于虚拟游戏
-
就是它!李云龙当年上过的军校!
-
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南泥湾精神,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三十
-
苏秦:布下十年惊天骗局,只为报知遇之恩,这个纵横家不简单
-
中国历史中最神秘四人,无一例外全部消失,最后一位有可能还活着
-
东海龙宫还有一件上古神器,比金箍棒还厉害,只可惜孙悟空没看上
-
【百年党史·天天课堂】党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