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在清朝的残暴统治下,为啥我国人口却翻着翻儿暴涨呢?

原标题:在清朝的残暴统治下,为啥我国人口却翻着翻儿暴涨呢?

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这个桂冠可能过几年可能会被印度取代,但是大家知道吗,中国在历史上是如何逐步走到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吗?如果我们翻翻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儿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历史大家都称之为是一乱一治的交替更迭状态。

而中国历代历年的人口数量呢也跟政权的交迭啊相辅相成,我们发现,比如说以秦代为例,秦始皇登基统一六国统一中国的时候,大概全国剩余几千万人的时候,但是经过了八年的楚汉相争,大规模的战乱之后,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史书记载全国人口只剩下了400多万,全国穷到什么状态天子要找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去拉车都找不到,这样一个从胜到衰人口从多到少的交替啊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着不下于十次,每一次王朝出生的时候人口少一点,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滋长非常快,土地兼并非常多,土地上生产的作物不够人吃了,接下来要么发生了饥荒,要么发生了战乱,接下来就发生了政权的更迭,然后人口又急速下降,这每一次下降,剩下的人口都是原来盛世人口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而这样一个由乱即衰,由衰即乱人口又多了又少,少了又多的过程,使得中国两三千年来的人口,一直维持在多了三五千万不到一个亿,少了就是一两千万几百万的状态,可是这样一个规律在清代被打破了,清代末年的时候有多少人口咱们知道,四万万人嘛,就是四个亿人口,可是大家知道清代初年,就算是顺治年间有多少人口。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顺治年间据史书统计全中国只有大概一千四百万,从一千四百万到清末的四个亿也就是两百多年时间,其实没有用那么长时间,一千四百万人口的时候,大概过了一百多年在乾隆末年的时候,中国人口就已经达到了3个亿,不管是3个亿也好4个亿也好,完完全全颠覆了中国古代人口五千万到一个亿的这样一个状态。大家就问为什么清代有这么大的能力为什么清代让中国奠定了中国人口第一这样一个桂冠呢,我们给您分析一下几个原因。

清代人口能够激增,我们说确实清代中前期的统治是非常有效的。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我国志士首推康雍乾,康熙61年雍正13年乾隆加上太上皇那几年也有个六十三四年,这三代皇帝加起来接近150年间,除了几次比较大的对外战争之外,整个中原地区或者说整个中国广大腹地是基本没有战乱的。

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长达150年的和平时期,在此之上呢,清代统治者又采取了非常好的政策,什么政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转变,就是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政策。什么叫摊丁入亩,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收的都是人头税,人头税什么意思,就是你有一个人你就得给我交个税,得给朝廷出杂役,拿钱养着朝廷。

这样的话呢,就会出现很多隐秘人口,我跑到深山老林去了,我自残手臂说我没有劳动能力。这样的话呢,很多人还不愿意生孩子,为什么,我多生一个孩子得多交一个税啊。

到了清代时期,改变了收人头税的状态,而改成了按照每亩地的出产来收税,也就是说变人头税为财产税,这样一个状态清代统治者还说,我永不加附,我就以当年划定的时候这个亩产多少斤,我就收多少钱,在此之后不管你老百姓生了多少孩子,再也没有人头税了,没有人头税改变了两千多年以来的这个征税方案,使得民间大量的鼓励生产,因为这个时候你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了一个劳动力,而不用多交税那自然是好事儿了,也有很多学者说,之所以统计说清代初年才一千四百万人口,那是有很多人口逃起来了根本就不想给官府交税,藏起来说没有这个人,实际上没有那么点人口,现在我不收人头税了,我永不加附了,那自然这些人可以出来了因为我出来之后,我可以工作,我可以种田,我可以挣钱,还不用给政府交税,这是个好事儿啊。

当然有人说啊,人口多了土地还是那么些啊,如果还是回到中国古代那个状态,我有限的土地实际养不活那么多人的,因为有学者提出来以中国古代劳动生产力的那个状态和那些土地养活五千万到一个亿人口,就已经是一个极限了,可是清代末年为什么我们还能养育四代人呢?

很简单嘛,因为在清代时间大家比较幸运的是每周大量的经济作物传到了中国,比如说我们今天吃的很多玉米 白薯等等等等这些作物,这些作物的亩产可不是中国古代的那些大米小米可相比的,这些作物的亩产量可能是大米小米的五倍到十倍之多,虽然说水分含着多了点吧,但是毕竟人家生产量高啊,而且这些东西可以当主食可以填饱肚子可以。就是因为大量的美洲经济农作物的种植,使得中国这片土地,从能养育一亿人变成了养育4个亿人。

土地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科技的进步优良的化肥优良的种子更高效的亩产。所以呢,我们今天的中国不但能养育清代那四亿人,现在我们十三亿十四亿人口我们这个土地出产的粮食,也完全能养的上。换句话讲,清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能统治四亿人口,就恰恰多了美洲作物进到中国的福利,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使得中国的人口终于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状态。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