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一生的良师都有谁?
原标题:伟人毛泽东一生的良师都有谁?
16岁以前,毛泽东一直在韶山冲附近的私塾里读书,先后有五位私塾先生当过其老师。尽管在私塾里毛泽东接受的仍是旧式教育,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些私塾先生除邹春培外,对毛泽东的成长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1902年春,毛泽东进入南岸私塾,正式接受私塾教育。塾师是邹春培,也是毛泽东正式入私塾后的第一位老师。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有“韶山一支笔”的美称,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李漱清博学多才,思想开明,较早接受了维新思想,是一位充满爱国热情的进步知识分子。
毛泽东的堂伯父毛麓钟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位塾师,也是最有学问的一位塾师。在他那里,毛泽东打下了更为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教育。
徐特立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农民,曾经留学日本。徐特立早年为了抗议清政府在处理教案时妥协退让,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而蜚声全省,是当时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徐特立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毛泽东对此十分推崇。深受徐特立影响的毛泽东养成了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他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笔记很多,有听课的、有自学的、有摘抄的以及随感和日记,积累了足足有好几篮子。193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寿辰时深情地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杨昌济是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乃“长沙大儒”,先后在日本和英国留学长达近十年。归国后,多次辞谢为官从政之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重视对学生的修身教育,要求学生要“高尚其理想”,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为防止学生眼高手低,他又要求学生要办事“精细”,否则“小不谨,大事败矣”。他鼓励学生要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在杨昌济的鼓励和支持下,毛泽东不断地阅读进步刊物,很快他成了《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杨昌济还特别提倡要把思想付诸行动,“凡人欲在社会上建立功业者,欲深谋远虑,动之万全”,很注重意志的锻炼。据说杨昌济每天都用冷水来洗澡,无论是春夏秋冬。毛泽东洗冷水澡的习惯应该是受到了杨昌济的影响。
袁仲谦胡须有半尺长,所以人们又亲切地叫他“袁大胡子”,湖南隆回罗洪乡人。他酷爱古文,博览群书,国学修养很深,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字。袁仲谦教授毛泽东古文长达五年,但是当初毛泽东不喜欢他这个老师,袁仲谦也不喜欢毛泽东这个学生。原因是毛泽东认为袁老师保守专制,袁老师认为毛泽东目无尊长,不敬师门。袁老师说毛泽东的文章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但渐渐的,毛泽东认识到袁仲谦虽然保守专制,教书却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学生而又诲人不倦且国学功底深厚;袁仲谦也看到毛泽东勤奋刻苦,研究祖国历史文化十分用心,两人最终尽释前嫌。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多亏袁大胡子,我学会了古文体,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相关文章
-
揭秘民国的高房价:成都小市民死也买不起房
-
晚清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的历史真相解密
-
中国历史上两个坐上皇位的私生子 明成祖和秦始皇
-
栅齿龙:欧洲小型鸟脚类恐龙(长4.5米/双足奔跑快)
-
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啥意思?看完涨知识了
-
志愿军肩上背的长布袋,里面装的是什么?背后真相让人鼻酸
-
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
-
历史上的阿骨打是什么人?他身上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
英模人物|袁庚:半生戎马老战士一心图强改革家
-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鸿门宴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刘邦赴宴请罪)
-
日本幕府时代,将军妻妾超过30就不再待寝,声称合理利用资源
-
《四知》第九期‖抗金英雄杨邦义
-
南角龙:南美疑名恐龙(仅出土一块齿骨/目前已遗失)
-
中山大学发现古代墓穴 已出土近40件汉代文物
-
盗洞打得精准,但墓中宝物却保存很多,古代的盗墓前辈厉害了
-
清明祭初祖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
皮萨诺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2.2亿年前)
-
魏晋南北朝战火流离,人民自顾不暇,为何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
刘邦登基后,为了快速恢复汉朝人口,用一奇葩政策让女子苦不堪言
-
中国最“真实”的寺庙,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常发生一件怪事
-
河北老农猪圈神秘丢猪,老农无奈报警,专家赶到后却乐开了花
-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相关企业为何难长寿?
-
中国第一大姓,建立史上最多政权,统治到了国外
-
盘点三国演义小说中 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十大人物
-
正史中刘备的武力如何 为什么说刘备假仁假意
-
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 陈世美真的是一个大混蛋吗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毛泽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
-
三皇五帝都是谁 流传最广的正是他们
-
“指挥棒”到底该咋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