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的太监皇帝,6岁受刑37岁起兵,17年后建立起庞大帝国
[图文]希特勒所谓“战斗英雄”美名只是后来纳粹“造神运动”的产物
长期以来,不少历史书将一战中的希特勒描述为"勇敢的士兵",并把他后来的激进思想归咎于这段经历。然而,德国历史学家托马斯•韦伯研究发现,一战期间,希特勒大部分时间活动在战线后方,所谓"战斗英雄"美名只是后来纳粹"造神运动"的产物。
据韦伯日前出版的新书《希特勒的一战》一书讲述,1913年5月,希特勒-;-;-;一个蹩脚的奥地利明信片画家,来到德国巴伐利亚州。"可以肯定,他(前往巴伐利亚)是为了逃避奥匈帝国征兵",书中说。不过,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国上下充满战争狂热,在这种氛围下,25岁的希特勒参加了德国军队,被分配到由朱利叶斯•利斯特上校指挥的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纳粹宣传家后来称这个团是志愿兵团,充斥着大学毕业生和艺术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团里有很多为"祖国"奋战的犹太人。
1914年10月底,缺乏训练和装备的"利斯特团"在比利时佛兰德村庄首次经历了"战火洗礼"。希特勒后来夸张地称,他是自己排里唯一的一名幸存者。但"利斯特团"的作战日志显示,希特勒所在的连只有13人阵亡。这场战斗结束后,希特勒被调任传令兵。此后4年,他一直在大炮和机枪射程外的后方服役,这一相对舒适的区域通常被安排当作前线士兵的休假地。在前线战士眼中,希特勒所处的环境就是"天堂"。
一战后,希特勒逐步投入政治运动。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和他的党徒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大选才能获取权力,于是展开"造神运动",把希特勒打造成"一战英雄"。希特勒的前战友为了巴结他,也推波助澜,出书赞扬希特勒,如《同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步兵团》一书。由此,希特勒的"一战神话"被进一步夸大,很多儿童图书称希特勒"在每场战斗中都是最勇敢的一名战士"。纳粹上台后,任何反对篡改历史的人都遭到无情迫害,被送进集中营。
希特勒本人也经常自吹自擂,称他在一战战场上不畏枪林弹雨,能幸存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1945年4月底,在纳粹帝国覆亡之际发布的"政治遗嘱"中,希特勒再次提到他1914年志愿参军,"在这场强加给德意志帝国的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微薄贡献"。
"事实上,在几乎4年战争期间,希特勒在距前线几公里远的后方服役,他通常是在最危险的区域之外。作为一名传令兵,希特勒根本没有经历过炮击。"历史学家格尔德•库鲁梅奇说。至于希特勒获得的铁十字勋章,研究过德军战史的韦伯表示,一战期间,铁十字勋章会定期授予传令兵。
据韦伯日前出版的新书《希特勒的一战》一书讲述,1913年5月,希特勒-;-;-;一个蹩脚的奥地利明信片画家,来到德国巴伐利亚州。"可以肯定,他(前往巴伐利亚)是为了逃避奥匈帝国征兵",书中说。不过,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国上下充满战争狂热,在这种氛围下,25岁的希特勒参加了德国军队,被分配到由朱利叶斯•利斯特上校指挥的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纳粹宣传家后来称这个团是志愿兵团,充斥着大学毕业生和艺术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团里有很多为"祖国"奋战的犹太人。
1914年10月底,缺乏训练和装备的"利斯特团"在比利时佛兰德村庄首次经历了"战火洗礼"。希特勒后来夸张地称,他是自己排里唯一的一名幸存者。但"利斯特团"的作战日志显示,希特勒所在的连只有13人阵亡。这场战斗结束后,希特勒被调任传令兵。此后4年,他一直在大炮和机枪射程外的后方服役,这一相对舒适的区域通常被安排当作前线士兵的休假地。在前线战士眼中,希特勒所处的环境就是"天堂"。
一战后,希特勒逐步投入政治运动。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和他的党徒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大选才能获取权力,于是展开"造神运动",把希特勒打造成"一战英雄"。希特勒的前战友为了巴结他,也推波助澜,出书赞扬希特勒,如《同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步兵团》一书。由此,希特勒的"一战神话"被进一步夸大,很多儿童图书称希特勒"在每场战斗中都是最勇敢的一名战士"。纳粹上台后,任何反对篡改历史的人都遭到无情迫害,被送进集中营。
希特勒本人也经常自吹自擂,称他在一战战场上不畏枪林弹雨,能幸存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1945年4月底,在纳粹帝国覆亡之际发布的"政治遗嘱"中,希特勒再次提到他1914年志愿参军,"在这场强加给德意志帝国的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微薄贡献"。
"事实上,在几乎4年战争期间,希特勒在距前线几公里远的后方服役,他通常是在最危险的区域之外。作为一名传令兵,希特勒根本没有经历过炮击。"历史学家格尔德•库鲁梅奇说。至于希特勒获得的铁十字勋章,研究过德军战史的韦伯表示,一战期间,铁十字勋章会定期授予传令兵。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
正史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开始不被承认,直到这个人做了皇帝
-
当高产成为劫难──美洲作物究竟为非洲带来了什么
-
路易十六为何这么倒霉?法国唯一上断头台的国王
-
田汉的故事,走进“国歌唱响地”黄浦剧场
-
作为世界第一坦克强国,二战前法国为何玩不转机械化作战
-
二战美日两军各有一艘神奇战舰,它俩碰一块仗都不用打了
-
如果历史人物在“夸夸群”里会怎样呢?
-
国内唯一一座以道士命名的城市,千年来从未改名,如今富得流油
-
照片上的这个中国士兵是谁?上了美国杂志封面,美国记者告诉你
-
侵华日军13架飞机一次性被击落7架,中国空军咋打的?
-
【今日历史】1月1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古希腊时代,斯巴达为何要将不健康的新生婴儿随意丢弃?
-
全世界最厉害的四大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排倒数,第一名是中国
-
山东人闯关东,到达目的地后,一开始如何维持生计?
-
英国教授:中国兵马俑是古希腊雕塑家设计的,老外评论出奇一致
-
条顿堡战役:日耳曼解放者的谋略胜利
-
5万人的军队神秘失踪,几千年后,专家在茫茫沙漠中发现了他们
-
二战时的法国军队为何徒有其表?兜里没钱是真没办法
-
高卢债务起义:罗马军团大战角斗士的铁罐头
-
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一个礼节,冈村宁次几十年后还记着,令人敬佩
-
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
30年前,陕西宝鸡出土“寒酸”古墓,结果墓葬中的黄金冠绝整个中原
-
距离1600公里,亚速尔群岛怎么成为葡萄牙领土的?
-
二战中本土损失惨重的苏联,战后凭什么立马当“超级大国”?
-
二战后的日本为什么没有被占领?作为战败国为什么依然存在?
-
日本人的养子制度
-
历史的戏读与细读
-
宝钗3次派人到黛玉房间,次次都令人不齿,连作者都说她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