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产成为劫难──美洲作物究竟为非洲带来了什么
原标题:当高产成为劫难──美洲作物究竟为非洲带来了什么
284
美洲玉米传播路线图
“高产”与“劫难,这两个词语初看之下扯不上半点关系:能让人吃饱吃好,怎么会是坏事呢? Cherniwchan和Moreno-Cruz即将刊出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奴隶贸易盛行时期的非洲,高产作物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人口贸易、提高了各地出卖奴隶的数量;另一方面,高产作物既没有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也没有减少冲突发生的频率。
“哥伦布大交换”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大洲的作物类型,非洲也不例外。16世纪以降,欧洲人将玉米、木薯、甜薯等多种美洲作物携入非洲。其中传播最快者,是在西非登陆的玉米:17世纪时,玉米的种植范围已深入西非海岸500公里有余;又100年后,玉米已成为了西非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它美洲作物的传播则没有这么迅捷:以甜薯为例,尽管葡萄牙人在16世纪时也将这一作物代入非洲,但直至19世纪,甜薯的种植范围仍相当“零星”。
表1 不同作物每亩平均可产出的重量(中)与热量(右)。从上往下:黍、玉米、木薯、甜薯、白薯
为何独受钟爱的是玉米呢?“营养产出-所需劳力”间的权衡可以解释这一差异。一方面,如上图所示,单位面积上玉米产出的热量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相比其它作物,种植玉米需要投入的劳力较少。作者引述非洲农史方面的研究文献说明:在当时可选择的各类粮食作物中,考虑收获、贮藏和运输等生产环节在内,种植玉米所需的劳力是最轻的。此外,玉米还具备耐贮藏、易运输、未成熟时亦可食用、抗雨水及禽害等较为独特的优势。
鉴于玉米在各类美洲作物中的独特作用,作者选取玉米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文章为此收集了多种数据:首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作物适种度数据的基础上,作者构建了各国内部玉米及其它美洲作物的适种度;其次,从Nathan Nunn等学者的先行研究中,作者获取了各国各时段的人口、冲突及奴隶贸易信息;最后,文章还收集了各国各时段的城市化率等指标。以上构成了一套绵延近千年的面板数据。
图1 非洲各地的玉米适种程度
由于玉米引入各地的具体时间已很难考证,文章转而利用前述面板数据,估计以下交互项对经济发展及奴隶贸易等指标的影响:“反映各国适种玉米的面积多寡的指标”乘以“是否位于1700年之后”。18世纪上半叶是玉米在整个非洲“开花结果”的主要时间段。控制初始发展水平、崎岖程度、到海岸距离、疟疾及昏睡病、时间及国家固定效应等诸多指标后,若交互项系数为正,则引入玉米产生的影响为正;若为负,则说明引入玉米的影响为负。
估计结果如下:首先,1600-1900年间,玉米的引种平均而言导致当地人口密度上升22%,大致可以解释同一时期人口密度上升中的23%;其次,同一时间段,玉米引种平均而言导致当地奴隶出口数量提高24%,大致可解释同一时期奴隶贸易扩张中的7%。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对人口密度的正面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对奴隶贸易的推动则是先增强后减弱;最后,对同时期的城市化率及冲突频率,玉米的引入没有带来显著的变化。
图2 前述交互项系数的历时变化。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系数大小,虚线代表95%置信区间
文章对前述结果做了多种稳健性检验。首先,以引入玉米之前的数据做安慰剂检验,结果保持一致;其次,考虑其它美洲作物的引种不会影响前述结果;再次,无论是适种度还是冲突,作者都在回归中运用了几类不同的指标,结果均保持一致;最后,引入“本地作物”等多种控制变量亦不会改变估计结果。
总之,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高产作物没有为非洲带来我们期待中生活的安宁与富足,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奴隶。这一结果也与之前Nunn与Puga的研究遥相呼应:在奴隶与殖民贸易盛行的年代,那些崎岖的地域反而有优势——外来者难以在这些地方大肆攫取,伴随沃壤的反而是祸乱。这些意味着:技术的进步并不当然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到技术能否惠泽大众,制度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献来源: Cherniwchan, Jevan, and Juan Moreno-Cruz. "Maize and precolonial Africa." Forthcoming,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轮值主编:何石军 责任编辑:彭雪梅
相关文章
-
欧洲四大经济体是哪四个国家,欧洲四大老牌工业经济强国
-
瞭望台行动,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战略大反攻
-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来历:外国侵占逼出主权意识
-
揭秘:军车号牌代表了哪些意思?看到这个字母,惹不起要躲得起
-
二战后,美军出兵过哪些国家?
-
台儿庄血战勇士 300国军殉城
-
1920年代的河南,建于隋废于元的洛河天津桥,只留下残缺之美
-
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奴隶出身,当了1年皇帝便被士兵杀死
-
说说中国古代儿童都玩什么玩具?
-
意大利军队的实力其实并不错,为什么在二战中的表现那么差劲
-
【今日历史】11月4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话说世界系列:近代德国外交的转变,从玩八个球到只玩一个球
-
[多图]中国国产坦克装甲车首次进藏实验纪实 谱写辉煌的一页
-
尚食:孟尚食自罚,苏月华仍不悔改,姚子妗朱瞻基共乘一骑有点甜
-
毛泽东对此人直言不讳,四座皆惊,此人反而更敬佩毛泽东!
-
它是吃鸡决赛圈的高手必备武器,回归现实处境却很尴尬
-
《大秦帝国之天下》开放探班张鲁一段奕宏邂逅历史传奇
-
皖南花鼓戏的形成及习俗(下)
-
展示80年教学科研成果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正式开馆
-
苏联解体出一国,上千万人去首都需绕道邻国,请求我国帮忙解决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邮,你了解吗?
-
太平洋战争时日军有何底气认为必胜美国?
-
二战人口损失率最高的国家,中国的3倍,它的二战结束于1989年
-
战地之花——从民族舞演员成长为西北方面军最好的狙击手
-
二战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为什么放过瑞典?
-
德国元帅凯塞林,二战后被判处死刑,为何盟军集体为他求情
-
英国丘吉尔 “日不落帝国”的梦醒时分(下)
-
重刷《叛逆者》发现,从林楠笙这一耳光,就看得出敌人必败
-
哥斯达黎加发现巨型石球,人类难以制作,或与外星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