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这个中国士兵是谁?上了美国杂志封面,美国记者告诉你
原标题:照片上的这个中国士兵是谁?上了美国杂志封面,美国记者告诉你
一、这个钢盔战士是谁?
今天抛开日本将军,讲一个挺让人感佩的美国人。
认识他前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中国抗战士兵)
这张照片一点也不鲜见,各种反映中国抗战历史、抗战精神的书籍、报道封面中,都能见到他。
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用多少次,都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目光如炬,钢铁弘毅、岿然如磐、军人意志、民族精神……图片中传来的信息冲击着每个读图者。
多少次,我的文章中引用此配图,总想搞清楚,此战士是谁?
今天好好扒了扒,仍然没有确切的名字,1938年5月16日美国《生活》杂志首次以此图刊登在封面上时,配的图片说明是:“保卫中国的战士。”
(1938年5月16日的《生活》)
我找到了此图的作者,美国记者罗伯特·卡帕,他在给此图最初配图说明时,写的是:
“他是一名15岁的中国士兵,他的眼中有一种坚定的意志,由罗伯特·卡帕在武汉战役中拍摄。”
难以相信,这名目光如炬的钢盔战士竟然是一名不到18岁的武汉守军。
管中窥豹,卡帕一图告天下,中国人抗战精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永不屈服,永不可侮。
那么,这张图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罗伯特·卡帕。
(卡帕拍的中国人)
二、卡帕是谁?
说来很传奇,罗伯特·卡帕原来既不是美国人,也不叫罗伯特·卡帕,学的也不是摄影。
他是1913年匈牙利人,生于犹太家庭,出生时一只手上有6个指头,18岁入柏林大学政治系。
在大学上了一年,就因为政治路线问题被抓捕,他弃学入社会,逃到巴黎,遇到红发女友格尔达·塔罗,塔罗是战地记者,与本就喜欢摄影的他很快坠入爱河。
她把他带上战地记者这条道,见他确实很有天赋,一点就透,拍得照片也质量上乘,就捉摸着怎么把他拍的照片卖出去。
(卡帕与女友)
这个机灵丫头出了个鬼主意,把她爱看的一部美国电影里的导演和主演姓名,综合起来,一个取姓一个取名,得出来了一个貌似美国人的名字:罗伯特·卡帕。
然后她以“美国大牌摄影记者”为幌子,向报刊杂志社高价推荐他拍的照片。
他对法国最有钱的杂志社编辑说,这照片如果是咱圈内人拍的,市场价也就一两百法币,但这个“罗伯特·卡帕”是美国佬,人家是随军出征、牛逼哄哄的战地记者,要价500,贵社敢收不?
对方一看照片拍得确实可以,又是圈内人推荐过来的外国记者,钱不是问题,质量声誉难得,就照单全收了。
(1936年卡帕作品《士兵之死》)
结果,他的照片长售不衰,还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时,拍出了世界著名战地新闻照片《士兵之死》,罗伯特·卡帕轰动新闻界。
最后,他的原名安德鲁·弗里德曼不用了,子虚乌有、假戏真做的罗伯特·卡帕成了他的名字。
(罗伯特·卡帕,1913-1954)
三、拍中国人抗战,他学会一句中国话
其实,用现在的话说,他女友这是王靖雯变王菲式的商业营销。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个让人看不懂、似懂非懂的名字,加上上乘的专业技术,再加上市场和运气,就成功了。生活有时候就这么逆天,你找谁说理去!
1938年1月,卡帕作为美国《生活》杂志记者,作为盟国认可的唯一美国记者,被允许进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
(卡帕拍摄的中国人)
2月16日从香港抵武汉,采访了相关政要、军官,在中国拍了6个半月,生动而专业地报道了中国人同仇敌忾坚强不屈,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的抗战精神。
他拍国之政要、拍街头百姓、拍受伤的士兵、失去幼童的老人、拍黄河决堤的乞讨,拍老百姓看到中国空军击落日机后的欢欣,最震撼的,就是武汉会战前在汉口拍到了这名15岁的中国钢盔士兵。
据说,在中国拍摄6个多月,他学会了一句中国话:“bu-yao-kan。”提醒拍摄对象不要看镜头,自然一些。
(卡帕拍的中国军人)
当年5月,钢盔士兵登上了5月16日出版的《生活》封面。
报道中文图并茂详细报道了中国人战胜日本军队的台儿庄大捷: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这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4月4日,他来到台儿庄南部杨家楼的前敌指挥部,一名中国指挥官告诉他,日军的装备和训练都强于中国军队,但具体到了巷战,“大炮不如手榴弹有效,手榴弹不如大刀有效,我们制胜之法,只有贴身肉搏。”
卡帕的报道,生动而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人抗战之艰苦卓越,赢得了国际支持。
(卡帕拍摄的受伤的中国军)
四、不可复制的卡帕私生活
最后说下卡帕的归宿。
卡帕作为战地新闻记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职业水准,“罗伯特·卡帕”成名后,连他的女友也用此名卖照片。
不过,后来女友因为偶发事故,在一辆装甲车上被挤扁当场死去。
这令卡帕一蹶不振,患上抑郁症,生活从此成为分水岭,再无喜欢的女人。他带着她的照片来中国,遇到熟识的人会说,她是我的未婚妻,但没人知道她已经死了。
(卡帕拍摄的中国人)
对一个战地记者来说,每拍一张照片都是在拿生命做赌博。他的一级名言几乎全世界每个摄影家都耳熟能详: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人们评价他的照片“能闻得见火药味”“能感受到炮弹在身边爆炸的时大地的震颤。”
也正是因为每次工作都随时会牺牲,卡帕的私生活与普通人极其不同。
失去女友后,他生活中除了摄影只有3大爱好:酗酒、赌博、美女。
他赚了很多钱,后来还开了马格南图片社,但因为好赌,终于干不下去,朋友说他“主营赌博,业余摄影”。
他纵情声色,无论种族、肤色、国籍、信仰、年龄、婚否,都与人滥交,“最喜欢和妓女在一起,因为她们跟他一样都没有牵挂。”
(卡帕死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1954年,穷困潦倒的卡帕再次与《生活》签约,派到越南拍摄奠边府战役。
5月25日,这次拍摄工作快要结束时,他说还缺少一张炸碉堡的镜头,就一个人深入深草丛中补拍。
同事们很快听到一声爆炸声,说这家伙真幸运,总是想拍啥就有啥。
然而几分钟后大家去找他,发现他血肉横飞躺在了血泊里。
===================
文献参考:罗伯特·卡帕《失焦 卡帕传》(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
相关文章
-
200多名专家护理列宁遗体,耗费数百万,保存至今却仅剩10%!
-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推进这么快,后勤是怎么保障的?
-
[多图]希特勒最后3年的私人女秘书
-
魏晋时期,围棋是如何成为大众所喜爱的娱乐项目的呢?
-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一直没有使用原子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皇帝死后要妃嫔们陪葬,为何她们会双腿分开?死前经历了什么?
-
远在太平洋中心,法国为何不让波利尼西亚独立?
-
打进美国本土的日本孤军:弹尽粮绝后,把手榴弹绑在胸口集体自杀
-
花140万买绝密档案的沈志华:“历史从来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破解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与制法之谜!
-
麦克阿瑟参加了一战二战及韩战,名气很大,为何被称水平一般
-
恐怖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经典之吻被搬上柏林墙!
-
日本战败细节:鬼子列队集体学习如何切腹自尽,场面悲壮
-
1917年老照片:山东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谱写一战悲歌
-
1865年天子脚下小老百姓的生活,一老一少在对弈,八抬大轿在等谁
-
德国在二战后,为什么分成西德和东德两个国家?
-
国民党7位女性候选人上演“全垒打”,全部当选
-
他是西游世界中的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力败孙悟空
-
不良人:竟是李元吉头颅所化,李星云大概率要将其摧毁!
-
此地位于法国境内,却是美国永久主权领地,形成原因说来唏嘘
-
古人传下来的话:龟背蛇腰不可交,后一句更精妙准确率极高
-
[图文]日本战国时代的“众道之爱”
-
看看二战初期英国与德意的战斗,才知道英国的底子有多厚
-
打倒当权派——每一个“匪夷所思”都有其原因
-
史海回眸:俄罗斯、乌克兰爱恨交织的千年历史
-
阿图岛之战 日美攻防战
-
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进攻高地主峰伤亡有多惨烈?越军炮弹是最大杀手
-
白俄罗斯一处房产开挖地基,发现1000多具二战犹太人遗骸
-
【理响合肥•举旗帜】践行初心、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