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古代“寒衣节”:设火炉吃汤面 烧衣寄哀思
原标题:敦煌石窟古代“寒衣节”:设火炉吃汤面 烧衣寄哀思
图为莫高窟第61窟“火宅喻之歌舞儿童”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11月8日是农历十月初一,为中国传统的“寒衣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梳理归纳敦煌石窟中有关寒衣节的来龙去脉以及古代习俗称,“送寒衣”是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将冥衣焚化给祖先。然而在古代,十月初一不仅代表一份缅怀,更有丰富的寓意在其中。
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的地位和清明、中元一样重要,但其来源却大不相同。据了解,秦汉时,十月初一是被当做岁首来对待的,相当于现在的春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宣布以十月为岁首,即十月为正月,尔后汉高祖亦以十月为岁首,斋戒祈祭、举办宴会等庆祝活动样样不落。
图为莫高窟第61窟“二人推磨”(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直到汉武帝改用夏正之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十月朔才回归到单纯的十月初一,而不具备岁首的含义。历法虽改了回去,古代的遗俗还仍在流行。唐宋时敦煌的十月朔还保留着不少活动。如秦汉时期十月朔的飨会(即宴会),被后世的敦煌人保留延续了下来。这场宴会上并没有特殊的山珍海味,而是流行吃民间色彩浓厚的“馎饦”(一种水煮的面食)。
农历十月,北方城市到了要集体供暖的时节。古代敦煌人借着一膛暖炉,也可达到室外瑟瑟发抖、室内如沐春风的效果。古代朝堂对设炉取暖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在每年十月初一这天才可进暖炉炭。
十月初一开炉取暖、置酒聚饮的习俗,被称为煖炉或暖炉会。敦煌文献对此有更详尽的说明。《寺院破历》:“十月一日戒火,造饭面壹斗。”此处的“戒火”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此日设火时,要避讳直言生火、置火;二是提出警戒,敦促人们取暖时更要防范火灾发生。
冬日来临时,给远方的亲人寄送寒衣,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景观。敦煌壁画上的蒙古族供养人,就喜欢行动便利又绝对保暖的窄袖袍服。而远赴他乡服役的士兵,尚能收到一件思妇亲手制成的寒衣,但山川迢递战事无常,多少征夫一去不复返。征夫下落难寻,家中的亲人“造得寒衣无人送”,在生死茫茫之际,寒衣既送给生者,也送给死者。
在寒冬来临时,人们亦想给亡故的亲人送去御寒的冬衣。宋代的十月初一,就出现了拜坟祭祀,烧送冥衣的习俗。晚上在一番祭奠之后,人们呼唤着亡者的名号,将寒衣焚于门前或墓前,谓之“送寒衣”。
初冬时节,寒气渐浓。古人围着新设的火炉,吃着带汤的面食,感受曾经的“秦岁首”。又以寒衣加身,同时不忘逝去的亲人,烧去冥衣寄托哀思。敦煌研究院认为,今时,寒衣节虽已没有作为“岁首”的一系列遗俗,亲人之间的牵挂却从未断绝。
相关文章
-
雨花台:英雄已逝,精神千古!
-
太突然!著名男演员逝世
-
巨嵴彩虹龙:河北小型食肉恐龙(长0.5米/距今1.6亿年前)
-
爱新觉罗后代在哪里 如何辨别爱新觉罗后代
-
汉字演变过程时间排序正确的是什么:甲骨文开始(自商开始)
-
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难道不要避讳吗?原来如此
-
东北野战军最早的九个纵队,哪四个纵队的司令员,始终没换人
-
揭秘:1982年女知青冒险上书惊动胡耀邦
-
徐达后人墓中出土“不常见”宝贝,专家说:它曾是明朝男人的最爱
-
1978年木匠救85条人命,因一封迟迟未到的感谢信,他背负27年骂名
-
历史档案解密皇帝选妃侍寝的七大独门绝活
-
包拯是怎么死的 新猜测导致死因更具有争议
-
匈奴抓到汉人俘虏不杀,反而赐本族女子与其成亲,多年后才知高明
-
彩蛇龙:澳大利亚食肉恐龙(长2.4米/化石值2.2万美元)
-
埃及法老为什么戴面具 法老面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中国历史上三位最聪明绝顶,影响万世的人物:诸葛亮竟落榜
-
【思想者】1978,真舍不得你走
-
这位看似普通的中国大姐,竟是500年前外国王子的公主
-
“新年货”鼓风机的祖先,是中国人发明的?!(下)丨科学史
-
每日真题丨有一天,你变成了你喜欢的自己,谁还会质疑你?打卡~
-
尼克松水门事件何时产生 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
齐白石画画不行?将他91岁画的这幅画放大10倍,你就知道厉害了
-
地藏利生宝印——龙腾印
-
熊兆仁同志逝世
-
抗美援朝时他杀敌最多,却因一封举报信,只能隐居山林
-
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米 马拉松的由来
-
齐桓公的大军竟被几匹马所救 老马识途的故事
-
中国最早专门关押女囚的监狱 当属永巷
-
俞晓群五行占:木沴金之孤阳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