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难道不要避讳吗?原来如此
原标题: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难道不要避讳吗?原来如此
在古代,孩子起名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在避讳这方面,必须要避祖先的名讳。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却非常奇怪,那就是书圣王羲之所属的琅琊王氏,这一家人的名字后面几乎都带着一个“之”字,比如王羲之的七个儿子全带,如王焕之、王徽之、王献之,王羲之的胞兄叫王籍之,而王献之的儿子叫王靖之。一家人好几代都带着“之”字,难道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不注意避讳吗?
王羲之像
当然不是,当时人们非常注意避讳。《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桓温之子桓玄曾设宴待客,有位宾客嫌酒太凉,要侍者“温一温”,桓玄一听此“温”字,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声,只因为“温”是自己父亲的名字。王家那是世家大族,起名的时候一定会避讳。那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呢?
陈寅恪
这件事早就引起了史学家的注意,陈寅恪先生就曾经专门指出过。陈寅恪先生在论文《崔浩与寇谦之》中指出,当时的人们起名一般起单名,比如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堂伯父王导、王敦。但还有很多人,起的是两个字的名,并且最后一个字是“之”字,比如南朝名将陈庆之、著名天文学家祖冲之、著名画家顾恺之、注《三国志》的裴松之等等。其实,最后一个“之”字,只是其身份标志,标志着他们都信仰一个宗教——天师道。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道教早期流派之一,由道教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后来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江西龙虎山,从此道教开始向东南地区发展。
王氏家族以及其他很多大家族,都是天师道的信徒。所以,这个“之”字,代表的是这个人是天师道信徒。在魏书中记载有一个人叫做寇谦之,而在其他史书中则称为“寇谦”,其实,两人是一个人。因此,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字中都有“之”,并不犯讳。还有一件事或许可做王家信道的佐证。
黄庭经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认为养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形态中悟到书理。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打听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商量。道士听说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是书成换白鹅的佳话。这里提到的《黄庭经》,这部经书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由此可见当时道教的影响力,而王家信奉道教也是很正常,甚至很主流的了。
相关文章
-
张居正为何建议实行“考成法”?它又是如何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的?
-
著名将领吴起下场凄惨被政敌万箭穿心而死,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
-
古代皇帝治吏反腐各出奇招
-
朝代顺序表口诀是什么
-
朱元璋出身灵异之谜:出生时竟满屋异香不散!
-
28案真相迟到原因:不是证据不足,也不是姚威不作为,而是泥太多
-
武庚纪之黑天龙16,黑龙被制服,他的兄弟没有帮忙!
-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奸臣最后结局如何
-
市委宣传部机关委员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
英雄抱,将军泪!钢铁之躯呼唤温情相待
-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清初画坛那个神一样的男子......
-
大内高手“宫猴子”保护张作霖6年周全,史书中的3句评语无人能及
-
商朝的建立于何时 商朝灭国是因为奴隶制的原因么
-
周月林出卖瞿秋白? 两个女人蒙冤几十年
-
揭秘;炮烙之刑的来历 炮烙之刑真的是由妲己发明的么
-
宋太祖巩固政权改革 文人上历史舞台
-
食蜥王龙:北美洲巨型食肉恐龙(长14米/距今1.5亿年前)
-
唐伯虎点秋香是真的么:民间故事(明小说家冯梦龙虚构)
-
大型蜥脚类恐龙:约巴龙 体长16米(胸腔可站立一个成人)
-
党史上的今天丨湘黔铁路全线通车
-
何新:清明节起源考
-
奇棺墓主疑云
-
铲子一样钱币你见过吗?我国不愧是农业大国,连钱币都是铲形的
-
古角龙:甘肃小型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1.3亿年前)
-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开放:“龙伟”“钟祖之”“中福”……这些暗语究竟指什么?
-
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
明显陵地宫可以进去吗?无法进入(地宫开采难度大)
-
膨头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2.5米/头部在所属最大)
-
揭秘:武则天留给世人的六大谜团 你所不知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