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难道不要避讳吗?原来如此
原标题: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难道不要避讳吗?原来如此
在古代,孩子起名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在避讳这方面,必须要避祖先的名讳。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却非常奇怪,那就是书圣王羲之所属的琅琊王氏,这一家人的名字后面几乎都带着一个“之”字,比如王羲之的七个儿子全带,如王焕之、王徽之、王献之,王羲之的胞兄叫王籍之,而王献之的儿子叫王靖之。一家人好几代都带着“之”字,难道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不注意避讳吗?
王羲之像
当然不是,当时人们非常注意避讳。《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桓温之子桓玄曾设宴待客,有位宾客嫌酒太凉,要侍者“温一温”,桓玄一听此“温”字,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声,只因为“温”是自己父亲的名字。王家那是世家大族,起名的时候一定会避讳。那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呢?
陈寅恪
这件事早就引起了史学家的注意,陈寅恪先生就曾经专门指出过。陈寅恪先生在论文《崔浩与寇谦之》中指出,当时的人们起名一般起单名,比如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堂伯父王导、王敦。但还有很多人,起的是两个字的名,并且最后一个字是“之”字,比如南朝名将陈庆之、著名天文学家祖冲之、著名画家顾恺之、注《三国志》的裴松之等等。其实,最后一个“之”字,只是其身份标志,标志着他们都信仰一个宗教——天师道。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道教早期流派之一,由道教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后来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江西龙虎山,从此道教开始向东南地区发展。
王氏家族以及其他很多大家族,都是天师道的信徒。所以,这个“之”字,代表的是这个人是天师道信徒。在魏书中记载有一个人叫做寇谦之,而在其他史书中则称为“寇谦”,其实,两人是一个人。因此,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字中都有“之”,并不犯讳。还有一件事或许可做王家信道的佐证。
黄庭经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认为养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形态中悟到书理。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打听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商量。道士听说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是书成换白鹅的佳话。这里提到的《黄庭经》,这部经书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由此可见当时道教的影响力,而王家信奉道教也是很正常,甚至很主流的了。
相关文章
-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神秘失踪去哪了,司马迁对他有一番推测
-
金庸武侠:这些人既是武林高手,又是神医!
-
将军不想暗杀敌军高官,手下:他和你一样厉害,将军:动手
-
宁古塔是现今什么地方 位于东北黑龙江(气候寒冷环境严酷)
-
康熙传位于雍正之谜 是因他喜欢乾隆?
-
商王盘庚迁都之谜 前半时期迁五次首都
-
程万军:明朝三大才子怎一个比一个命苦
-
解放军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划分,十大将都是什么级别?
-
是男人都想看的中国十大禁书大盘点
-
1955年授衔时,此人并不在授衔举荐名单上,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
世界为什么讨厌犹太人?原因有三点(遭到屠杀的原因)
-
吕不韦和赵姬什么关系?两个人关系相当复杂扑朔迷离
-
虞允文墓的守墓人,祖辈已经看守八百年,还有不一样的待遇
-
他被称为“菩萨皇帝”,身为帝王却四次出家,吃斋念佛却活活饿死
-
雨水丨如果唐朝过春节,他们的“难忘今宵”一定是琵琶曲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12日
-
古代有哪些官衔一听吓死人,却“屁权”没有
-
海昏侯在昌邑城留下“烂尾”工程,到了近代,为何成了当地的景点
-
古代的佩剑方式转折点:荆轲刺秦王,秦王赢政竟然无法拔剑出鞘?
-
淮安外国语学校举行“周恩来班”授牌仪式
-
汉末时期,有一位名将,他的名字经常被人读错,很少有人能读对
-
被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的中共卧底:隐蔽战线的“后三杰”之一申健
-
1996年,我国开展了对圆明园的发掘工作,出土文物多达五万多件
-
袁崇焕之死 被活生生割3543刀
-
诡异《清明上河图》!专家:皇帝被捉,真相原来是这样!
-
狼性时代的英雄故事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
-
神农炎帝是中医的祖师爷吗?
-
清朝龙脉被断真相,工匠失误毁清朝(日本人将大铁钉钉在长白山)
-
说琴进谏,邹忌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