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五位顾命大臣全非命解密
孙峻是被自己梦境吓死的,真是做了亏心事,半夜鬼敲门。像他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紧张到崩溃的边缘,说明他也知道冤死的太多,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他。
孙峻死后弟弟继任
公元256年,执政才3年,孙峻派兵伐魏,他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送行。孙峻看到吕据率领的军队部伍整齐,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厌恶,借口心口疼痛回家了。就在这天深夜,他从梦中醒了过来,惊恐大喊:诸葛恪的冤魂来杀我了,我被他的剑刺中了。
随后胡言乱语,精神失常,怎么治都无力回天。
类似美国电影《盗梦空间》里的情节,一人在梦中被对方击毙,现实中也惊惧而死。
临死前,他把后事托付给孙綝。只活了38岁。孙綝和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只有26岁,东吴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他就接替孙峻,掌握了东吴最高的权力。
结果引来又一轮的相互残杀。
吕据和腾胤都反对孙綝
孙权死后,有五个顾命大臣,孙弘、诸葛恪、孙峻三人已死,还剩滕胤和吕据。两人听到孙綝做一把手大怒:哪里冒出来的小兔崽子,我们打天下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现在骑到我们头上了。
吕据是名将吕范的儿子,多次征讨山越,基本上属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型。曾有一次狂风大作,长江水涨泛滥,渐渐淹到城门。孙权也亲临抗涝一线,看到大伙都在忙着救灾,只有吕据在派人备置大船,防备魏国突然进犯。孙权一看,这个人警惕性高,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啊,立即任命他为荡魏将军。
孙綝继位时,吕据正在领兵北伐魏国,还没有到达淮河,一听消息,立即带兵返回。他和前线的各个将领联名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防止孙綝大权独揽。孙綝自然不可能答应,但他究竟属于晚辈,对这两个元老还是要尊重的,上表改任滕胤为大司马。但是要他远离朝廷,镇守武昌,代替病逝不久的吕岱。吕岱是东吴的名将,战功显赫。死时已96岁,是东吴最长寿的大将。
因为武昌位置极为险要,所以孙綝以此为借口想支走滕胤。滕胤也不傻,拒绝离开建业。吕据听到消息后,派人通知滕胤,两人决定联手推翻孙綝。
滕胤浪费了进攻机会
孙綝做了硬软两手准备,一面派兵攻打吕据,一面拉拢滕胤。
他派手下华融等人去找滕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认清形势,站在朝廷一边,和吕据划清界限。滕胤立场坚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想到了谍中谍的计策,磨破了嘴皮劝说华融等人反水。但华融拒绝做卧底。
华融带的人太少,滕胤把他们全部杀了。孙綝上书说滕胤谋反,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激情沸腾、全力冲刺的最后时刻,滕胤又一次软了下去。他终究是温柔的偶像派,只能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缺少不顾一切的粗暴和狂野。
他的部下劝他:我们应当长驱直入,攻进宫中,控制关键点,抓住孙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滕胤说:大臣攻打皇宫不太合适吧。你们不要急躁,慢慢来,还要再等等。
士兵问:千钧一发,还等什么?
滕胤答:吕据就要带兵回建业,我们合兵一处,十拿九稳。
滕胤侃侃而谈,面色不变。手下的人也被他的从容自如镇住了,他一定胸有百万兵,胜券在握啊,否则怎么会这样淡定呢?于是大家都放松了神经,坚定地团结在滕胤的周围,愿意拼死保护他。
滕胤、吕据被夷三族
时光一点点地流逝,始终没有吕据大军的消息。滕胤渐渐变得焦躁不安,却依然毫无举动。手下人也慌乱起来,每个人都在问,我们到底还在等什么,等到春夏秋冬都过了难道还不够。
终于等得花儿都谢了,等来了从前线逃回的吕据士兵。带来了沮丧的消息,孙綝派出的军队因为捧着皇帝的诏书,道义上占了上风,吕据无力抵抗,很快溃不成军。吕据的士兵劝他投降魏国,吕据说:我耻为叛臣。随即自杀。
滕胤崩溃了,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手下的人终于醒悟,他的挥洒自如中看不中用,全部四散逃跑。孙綝很快包围了滕胤,下令诛灭滕胤、吕据的三族。
至此,孙权的五名顾命大臣全都不在了。
此后又有东吴的豪强起兵反孙綝,都被他镇压。按理说,他的处境要比他哥哥好多了,因为再没有抗衡的政治对手。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有了新烦恼,而且是他意想不到的。
那就是孙亮长大了,再不是10岁的娃娃了。
257年,孙亮亲政,已14岁。这是一个叛逆的年龄,他自己认为已是成人,而别人总说他是小孩。
相关文章
-
此人在1947年称帝,被抓获后判处死刑,儿子不服又在1983年称帝
-
宣州诸葛笔考(上)
-
他本该授大将衔却坚辞不受,儿子要他安排工作,他把儿子赶回老家
-
传言马忠杀了三国一半名将:演义中情节(有两个马忠)
-
这位开国中将,自己生病却把特效药让给警卫员,拒绝为儿子打招呼
-
这位将领的遭遇真坎坷,徐向前曾经四次出手相救,他终成开国中将
-
寻古迹的莲莲:孔孟之乡嘉祥史迹
-
最悲催的国宝,曾被冲进下水道?
-
梁山之外的五个江湖高手:李逵可能打赢一个,武松只能打赢三个?
-
弘扬革命精神的“传家宝”
-
长鼓舞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瑶族和朝鲜族)
-
为何说李应最后悔上梁山?付出万贯家财,却没有一点权力
-
明清蒙古历史汉籍中被称为“三娘子”的究竟是何人?
-
郑和下西洋简介 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经历
-
周恩来带头学习少数民族日常用语
-
武汉军区六位司令员,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任期最久的长达12年
-
解密名妓柳如是成好命红尘女
-
这对父子的故事,你应该知道
-
周恩来问此人: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答四个字,不久后华恢复工作
-
丈八蛇矛是一丈八尺还是一丈零八寸?说说中国古代长骑枪发展史
-
百年先锋丨毛岸英: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
解密张宗昌的白俄部队 中国白俄军团来源与去向
-
甘肃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有一群中国人挺身而出
-
假鲨齿龙:中国大型恐龙(长7米/以捕猎其它恐龙为食)
-
四川首次!广安一明代古墓出土500年前外形完好的鸡蛋
-
揭秘:秦始皇原意是用活人陪葬为何后来换成兵马俑?
-
套近乎,溜须拍马,“诗仙”李白找个工作有多难
-
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