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

原标题: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

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

翟 军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76期

考溪书院坐落在泾县西南部的水东翟村(今桃花潭镇),嘉靖己未(1559年)进士翟台所建,古为泾县四大书院之一。1971年因修建陈村水库而沉入太平湖底。吾今泛舟湖上,目揽白云,悠悠重回四百载;身挹薄雾,氤氤重现经筵盛景;心触故笺,寂寂思绪浮凝几案间。

一 、翟台与湖南惜阴书院

在翟台成进士后,司理长沙推官,曾重修岳麓书院,并建惜阴书院于城南,“究圣贤之精、发圣贤之蕴”,为长沙十三郡士子开讲理学精义。并列《惜阴书院绪言》六条以期辨志识性,致知敦行。六条为:1、学莫先于辨志;2、学莫大于识性;3、学莫大于致和;4、学莫贵于敦行 5、学莫切于本业;6、学莫急于会友。从此六条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先生大致的讲学方向。

嘉庆《泾县志》中的桃花潭图

二、翟台与泾县水西书院

翟台从长沙迁南京,任南京车驾部主事,“遇事敢为,无所忌讳,卒为谮者所中,拂袖而归。”与同邑查铎一起复建泾县水西书院,“一时同学诸君子推查毅斋为主盟,而先生翼之。毅斋殁,先生为之恸,既而曰:是天欲重余之责也。盖自是遂独肩水西之事矣。”“先生既病革,犹遗书水西同志,谆谆以继往之担子为诸公望,盖深得于讲学之力,而不以先生死摇其心者。”翟台著有《水西答问》一卷,全文两万余字,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从119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在他自己的层面诠释了《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教学的精义,今录两问与阅者共参:

1、友问何以谓之学?予叹曰:“这学之不明,而道术分裂久矣!”是问也善哉!盖道无往不在,圣人亦无往而非学,曰博学,曰下学,曰学而时习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何有空漏,何有止息?古人训学字为觉,学也者所以觉己以觉人者也。注训学之为效,则学止效人,而非切己矣。惟学之不明,故谭心性而遗伦物事变,尚奇特而骋记问词章,皆非圣门之学也。是不可不明辨,以定其趋。

2、友问何以谓之教?予曰:教非圣贤之好为人师也。不过觉己觉人,欲人之同归于善,如醉者呼之醒耳。非道之以本无也,然教亦多术。记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茍率之而不以其正,既施之而不因其人,开导之而不迎其机,过责之而不顾其安,皆非圣门曲成万物不遗之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学”与“教”的定义,我们学习古人,不是复古,而是从中找到与我们现在所能契合的现实意义!嘉庆年间,赵绍祖的廿一弟赵然乙在《水西讲学谣》中记录了水西文风之盛:“泾水之西讲堂开,一时学者轰如雷。入主出奴齐啧啧,扬波鼓浪姚江来。……狂澜手障百川东,紫阳千载人尊崇。”

《水东翟氏宗谱》里的桃花潭图

三、翟台创建考溪书院

水西会讲之余,翟台择址麻溪而建考溪书院。“自姚江之学,盛于水西。而吾泾各乡,慕而兴起,莫不各建书院。以为延纳友朋、启迪族党之所。其在台泉则有云龙书院、麻溪则有考溪书院、赤山则有赤麓书院、蓝岑则有蓝山书院。一时讲学水西诸前辈会讲之暇,地主延之,更互往来,聚族开讲。故合则考德而问业,孜孜以性命为事;分则传语而述孝,拳拳以善俗为心。”

麻溪得名于麻姑,《古仙记》记载:“麻川,麻姑岁岁临此地,麻姑年年致,其诞未可尽信?然其山水则一方称胜,夹河两岸怪石磷磷,蹲踞若狮貎状,间多澄潭,清澈到底,可鉴毛发。每逢春雨连绵,山水骤至,水石相激,则白浪汹涌状若卷雪。”唐李太白、杜荀鹤经游此地所留诗句更引今人静思畅想。太白有“涩滩鸣嘈嘈,两山走猿猱。白波若卷雪,赤石不容舠”之句,荀鹤有“麻川清彻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之句。

考溪书院规制严谨,中为“尚友堂”,后为“太极亭”,东为“进修所”,西“玩澜楼”,西之北为“退息斋”。

尚友、太极、进修、玩澜、退息五词十字,言简意深,试论之。

1、尚友

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友之义大矣哉!孟子曰:士尚志。阳明先生云: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密;则势利纷华之习,日远日疏,亦间不容发。吾辈若以卑陋之念,而成其身家之志,能出门而交,安望其有功乎!

孟子以尚志规定士人一格的本质,就是说士人的生命,应该建立于心志的基础上,绝不是建立在任何的物质凭藉之上。

“求天下执德宏、信道笃之友,而欲尽天下之善以成仁。”建立在成士、成仁的追求中,而不只是建立在充裕的物质基础上,合力地去消化自家生命中那些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我理解的“尚友”的含义,这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太极

“事事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太极一词古人有太多的理解,真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从翟台的《水西答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太极在他自己层面上的最合理解释:“无极而太极者,性之本源也,一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变合而生五行。五行之气,同出而异运,运行于地中,而五方异风,刚柔异齐。人禀五行之气以生,得水气之多者,则流动而多智;得木气之多者,则舒发而多仁;得金气之多者,则坚毅而多义;得火气之多者,则焰丽而多礼;得土气之多者,则厚重而多信。若禀五行之浊驳者,其为恶亦犹是。惟善学者悟乎性体,则气禀可化而归于一矣。书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平康正直,其善变气质者乎!”“惟善学者悟乎性体,则气禀可化而归于一矣。”我认为是整个的重点,并试着追述其发展的历程。《易•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大人的个人生命与整个宇宙打成一片而浑然无间。大人由于与家人、国人而至全人类、全宇宙层层外向外感通,于是以“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为终极”。

清代洪亮吉主修嘉庆《泾县志•人物传》中有关翟台的词条这样记载:“翟台筑室考溪,偕同志兴复水西书院,发明姚江之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翟台承接的是陆象山、王阳明一系心性之学。陆象山认为人与宇宙本应合一,“宇宙内事,乃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一念警策,便与天地相似。” 生命之为大,便在于与宇宙为一。王阳明在其《大学问》中亦说:“大人者与天地万物这一体也。”“明明德乃所以立其一体之体,亲民乃所以达其一体之用。”

查铎在《贺震川翟君重膺恩典序》中有这样的记载:“余与君(翟台)幼同习举子业,及长同游龙溪、绪山二先生之门……”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翟台从学于龙溪、绪山二先生,那两位先师的有关论述一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钱德洪说:人者: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也!又说:“人之心体,一也。指名为善,可也。” 王畿说:“夫一体之谓仁,万物皆备于我。”以说“吾之一身,不论出处潜见,当以天下为己任。……入此路径,便是大人之学。……吾人欲为天地立心,必其能以天地之心为心。欲为生民立命,必其能以生民之命为命。诚得此体,方是上下现天地同流。宇宙内事,皆已分内事,方是一体之实学。”

通过善学从而达到人的生命与宇宙合为一体,以到《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人生最高境界。这就是当时他们的一种讲学述求,这能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何种的启示了……

3、进修

明代查铎论述甚详,现摘录于此:

震川翟君筑室考溪之上,以聚同志共证斯学。匾其所曰:“进修”盖取易之九三,君子进德修业之义,云属予绎之。予谓此知性之学也!见天人一致焉!见显微无闲焉!见圣修之极焉!夫乾天也,君子体乾以为学,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而顾取于立诚何耶?“大哉乾元,万物咨始。”天即人也,一诚而己矣!天命流行,物与无妄,人即天也,亦一民而己矣!杂之以伪,则天者己人,而德非天德矣!故先之忠信以进德,德之所著莫先于言,言常失之有余,余非忠信也!业非天行矣,故先之修省其词以立诚。“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是天人一致也!进修之实功也!夫有退则有进,有坏则有修。凡言进修皆自既失之后言之,非其至圣人之能事也。故是道也,语其近众人皆可以与能;要其至,虽圣人亦有所难尽!……何事于进,本自浑成不可得而坏也;何事于修,诚至此是谓至诚德至此。是谓至德纯乎天,而人无所与焉者也。是道也,以为有则,一念未起,鬼神莫知;以为无则,一灵不昧,生生不息,有无之间不可致诘。故举而归之于几,圣学之要。惟在知几,然几微故幽。有昧而不知者,有知而未致者,有致而未终者,惟知致知终则一灵通乎!昼夜吾性贞明之体,织毫无蔽;道义自为之时,出微之显诚之可掩也!是显微无闲也!亲俱化若乾道变,万物各正性命。二圣之所为,岂止无咎盖纯乎天者也!是圣修之极也,天下万世进修之法也。故知天人一致,则不可不尽人之道;以合天知显微无间,则不可徒徇事之迹;以离根知圣修之极,则不可得少为足,而不要其至愚!故曰:此知性之学也,愿以此效交修之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达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为进修之极也!

4、玩澜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师生之间的对完美人生的憧憬,对富强康乐生活的渴望,也可以说是对大同世界中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

翟台在《自慰並勉諸子》一诗中这样写道:“自喜堂虚无俗客,何嫌囊罄无遗金。只今庭砌绕兰桂,时玩清芬惜寸阴。”当时或就在玩澜堂接待了钱绪山、王龙溪、罗汝芳、焦竑这些在宋明理学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也在此同泾县当地的名士(查铎、萧彦等)一起吟咏。从留下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想像考溪当时的美景,以及其中阐露出的他们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理解。

明万历己丑状元焦竑有诗为证:“春到黄梅万树红,春流曲曲尽朝东。溪头剩有胡麻饭,疑是神仙古洞中。望望清川转薄长,无人溪馆昼生凉。日高槐影侵衣桁,风静松花落笔床。丹枫几树隐渔矶,节近重阳蟹半肥。一卧斜川知岁久,陶潜曾是黑头归。四望同云人影绝,千章落木雁声沉。钓纶欲卷蓑衣雪,门外寒潭深又深。”

对此美景,翟台也有考溪十景的吟咏诗作,但已散佚,唯独查铎《考溪十景诗》仍存今录之,以待贤人吟诵。

考溪十景

东山晓音

晹谷方开曙,淑气何萧森。

处处闻此籁,独听幽涧禽。

同声相呼应,睠焉求友心。

笙簧鼓唇舌,灵性匪浸淫。

虚堂静习听,安用调素琴。

我因发清歌,聊以酬好音。

虬潭晚艇

夕照澄潭上,扁舟抱渔竿。

天光映上下,恍疑坐云端。

垂纶下清涧,倏忽临风湍。

鸥鹭解忘机,游息依晴滩。

因勤千古思,临流赋猗兰。

悠焉澹忘归,满江风露寒。

石岭鸣韶

箫韶去已远,群阴剥微阳。

寥寥千载下,谁复闻宫商。

如何石岭表,古乐声洋洋。

风树偶相遭,韵节自悠长。

愿置九成台,坐令群情忘。

元和满太清,因以来凤凰。

毛坦铺金

高秋届西成,神功何浩荡。

两晹调元和,稼穑自穰穰。

遥望东郊墟,坦夷多沃壤。

极目皆黄金,丰登垂有象。

三农协素怀,妇子情偏爽。

家家赛明神,歌声同慨慷。

千田巨浸

谁将一巨浸,变作千顷田。

上无畛防隔,下有古木眠。

播获总无异,犂锄不能前。

弥漫涨春水,依然似湖天。

传云古毁宅,陵沉自何年。

桑田忽沧海,感此殊怅然。

岩龙系素

早起雨初霁,千山乱云飞。

忽结岩龙腰,宛如白玉围。

偶尔成奇观,须臾散朝晖。

瞻彼岩龙山,依然倚渔矶。

世态同苍狗,变化无停机。

达人贵知止,幽怀在柴扉。

黄梅暑雨

炎火欲铄金,况复时当午。

悼彼黄梅峰,独峙龙潭浒。

相薄作甘霖,须臾徧林树。

烦蒸变清爽,尘寰成凈土。

主人无炎凉,幽栖邻江浦。

两霁临高台,一笑空千古。

西坑玉窟

青山多白云,雨余云更多。

奇哉彼西坑,一望白玉窝。

纯凝象太素,浮动疑江波。

谁将昆山宝,弃置满山阿。

倏聚还倏散,飞腾入银河。

嗟嗟彼素封,总是浮云过。

莲石拥青

青青水边石,瓣瓣苔莲花。

拥出龙潭上,恍疑惊晓蕸。

余润承朝露,红光映晚霞。

中通外峭直,不染淤泥沙。

忆昔青莲士,曾此泛仙槎。

主人步芳躅,千载兴同赊。

溪西银树

清夜露华凝,繁霜缀林杪。

辰起望溪西,万树同银皎。

纷纷玉蕋多,渺渺琼枝小。

恍疑早春梅,因风还袅袅。

匪因彻骨寒,何处闻啼鸟。

复命在归根,公案人知少。

对此胜地,借用黄宗羲的一句话:“鸟啼花落,山峙川流,饥食渴饮,夏葛冬裘,至道无余蕴矣!”这是不是“玩澜”的含义,我只是妄自揣摩,姑妄论之!

5、退息

宣城状元沈懋学在翟台《考溪集》序言中这相写道:“翟公之才,吏治、兵戎无施不可,而竟以才见忌……”翟台以才忌退居而建考溪书院,“日与其子弟谭道讲业”,这种退虽不是老子所说的“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的退,但息一定不是停息的息了,还是一种面对自然所体悟自然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翟台先生的长短句古歌行《春夏秋冬四時歌》也说明了这一点:

《春夏秋冬四时歌》

我爱春,春光好,长堤嫩柳连芳草。秋千院落醉豪家,少年驰马长安道。龙门浪暖曲江老,此乐真天造。东风吹遍洛阳人,更有惜花人更早。

我爱夏,夏景妍,庭园庭竹笼轻烟。楼台歌舞醉熏风,鸥凫泛泛泊菱船。草堂沐蒲扇丝弦,此乐似琼仙。北堂一枕卧羲皇,更有池边人玩莲。

我爱秋,秋气清,万里湖光一鉴平,东篱黄菊思悠然。金觞满,泛涵空,明桂殿,香飘鸾,舞衣轻。此乐绝凡情。银河夜半泻丹浆,更有清辉散凤城。

我爱冬,冬日温,茅檐曝背献君门。琼瑶倏忽散,长空梅花争胜。清香喷草庐,榾柮诗客清。樽此乐,将谁论,扁舟蓑笠钓寒江,更有孤松傲乾坤。

四、一点启示

翟台除在水西书院,考溪书院和讲学外,现在所见到的资料还有在池阳崇觉会,仙源九龙会担任主讲,一时四方学子负笈相望。也正如萧雍所记,翟台“且续吾泾水西之下而更新之,将与天下之阐明道脉,今大光显。盖先生之身非一考溪之身,而四方之友之身了”。

翟台晚年时仍没中断讲学,77岁易箦时盥沐焚香端坐,命取纸笔,书“一念不起,神自安然”而逝。翟台虽只是泾县进士175人中的一个,但他短暂的的一生留给后人许多回忆,他曾重修创建过多处书院,经他手所建的翟氏宗祠在建成后的400年的1997年被古建泰斗罗哲文题为“中华第一祠”,他用生命诠释了“退”与“息”的含义!

或因翟台的考溪教学之功,在他之后,翟氏一族共出7个翰林,9个文进士,4个武进士,举人、秀才不胜枚举。其对中国文化莫大贡献者,为道咸年代的翟金生,以积三十年之功,制以十万计之泥活字,从而以不可置疑的物证,证实了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首创权。

世事兴废,四时更换。今望碧天凈如扫,缥缥缈缈,一缕轻烟。思溯洄以何从,慨前哲之既远。俯仰今昔,裔心何安。

(作者系泾县实验小学教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员,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xclswh999。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