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精神的“传家宝”
原标题:弘扬革命精神的“传家宝”
一件件红色文物,用最沉静的姿态,讲述着最动人的故事,它们是弘扬革命精神的“传家宝”,也是教育后来人的生动教材
走进贵州遵义四渡赤水纪念馆,一件件陈列的红色文物,重现了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让参观者内心受到震撼。一个用篾条绑着的陶坛和两枚铜钱,作为一套组合文物,吸引很多人驻足凝望。
1935年,红军在二渡赤水转移时经过二郎坝,夜宿坝上,村民赵老汉将锅借给红军战士烧水。第二天,战士们将锅归还,出于感谢,主动为赵老汉家担水,未料担水回来时不慎将门口的陶坛打碎。赵老汉连说无妨,红军战士执意要赔,把身上仅有的两个铜板给他,并承诺不够的话,将来一定补上。赵老汉一家十分感动,将这个陶坛和铜钱留存至今。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定要赔偿,两枚铜钱不多,却在细节里彰显着红军队伍严明笃行的纪律、朴实优良的作风。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之所以能遇危难时安然度过、逢紧要处立稳脚跟,恰是因为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井冈山上,负责食盐分配的张其德,领着家人守着盐堆吃淡菜,“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动用公家一粒盐!”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前夕正是苹果收获时,罗荣桓告诉战士,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赢得了百姓信任,守住了红色江山。
情有多真,意有多浓,党心民心就有多紧密。焦裕禄冒大雨下乡调研,当地同志要给他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生活极其简朴,用自己的钱接济生活困难群众,甚至献血换钱供养收养的3名藏族孤儿。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一颗颗毫无保留为民服务的心。时刻想着百姓,无私奉献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至今的精神底色,也是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红色文物“说话”,革命历史变得更为鲜活,睹物追思更感精神厚重。张子清烈士留给后人的小皮箱,陈旧破损的外表丝毫无损革命文物的内在价值,小皮箱已成为张子清革命之路的“见证者”,也是传承革命家风的最好信物。安徽凤阳小岗村那张决心“大包干”的契约,十八个鲜红的手印让人一眼难忘,那份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意志,深深留在人们心中。一件件红色文物,用最沉静的姿态,讲述着最动人的故事,它们是弘扬革命精神的“传家宝”,也是教育后来人的生动教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百年征程,凝刻在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瞬间,也展现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革命文物中。继续深入研究发掘、探索创新利用,让革命文物不断焕发光彩,才能让人们与那些无言却有声的革命文物“对视”时,感受到穿越岁月的蓬勃生机,凝聚起激励后来人矢志奋进的澎湃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说华国锋受命于危难之际?
-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南郭先生(关于吹竽的故事)
-
当年赌王为何没有娶利智过门?你看看赌王四个老婆对利智做了啥?
-
原本属于安阳的鹤壁地区,1986年,为何要与安阳市分家?
-
“八一式马步枪”是世界步枪“轻型化”的始祖
-
探秘: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如今下落何在?
-
周恩来逝世前后的日子
-
公孙大娘的故事:唐宫第一舞人(流落江湖,寂寞而终)
-
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重温恢弘革命历程
-
孙思邈到底活了多少岁:102岁(具体年龄无法确定)
-
广西容县梁二夫妇生育15孩,这对夫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科举没有出来之前,中国是如何选官任官的?这一点中国实在太聪明
-
三国颜值排名前五名 周瑜是三国中最英俊的帅哥
-
古代收入最高的职业,上岗前要经过严格训练,但非常不受人待见
-
狐狸的前尘往事:从图腾到祥瑞,再至妖化后又成了人们的信仰
-
武则天写下这28个字成为所有佛经的篇首,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
这位将军,平时讲话口吃,上了战场发布命令却一清二楚!
-
中秋节吃月饼的那些事你知道么?
-
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
-
东皇太一与屈原有关系?屈原为什么比李白,杜甫更加有影响力?
-
写下最感人爱情诗的人,爱过几个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扔一个
-
汉成帝死在赵合德床上 竟是服了赵飞燕的春药
-
马谡究竟是病死狱中还是被处斩死的
-
为什么说橘猫报仇,三个月足矣?
-
贾家哪位“爷”的妻妾最多?有人不输贾赦
-
1984年湖北一村妇去世,28年后真实身份被孙子揭秘,其身份不简单
-
此皇帝临幸过五千多嫔妃,留下数千位子女,发展到如今有百万后裔
-
关于王清远的事真相要大白了?网友曝光关键信息,让你看到头绪
-
怒江大桥|敬英勇先烈,思祭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