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直以胖为美?那可不一定……
原标题:唐代一直以胖为美?那可不一定……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什么是“考古”?在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看来,就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在他最近出版的《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中,也记录了很多从考古工作中得来的感悟。近日,齐东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不少有趣的考古知识。
唐代一直以胖为美?
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齐东方曾去丝绸之路实地考察,也曾亲历青海都兰吐蕃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
河南偃师杏园唐墓出土俑。图自《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 》,中华书局供图
在他看来,考古读的也是书,只不过读的是地下遗迹,这样的书没有文字,但一样有很多知识,比如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习惯等等。
“大家经常能听到一个说法:唐人以胖为美,好像已成定论。”但齐东方从目前发现的一些唐代陶俑中看出,并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考古发现了很多墓葬,里面都有俑,我们把所有的墓葬里面出土的女性俑全拿到一起来,然后进行数量上的统计,结论是瘦的多。”齐东方说。
此外,还要把它们按照时代不同排列起来,这叫分期,唐朝三百来年,各个时期的时尚不一样。他说,其中比较“胖”一些的俑在唐代前期几乎一件找不到,基本都集中在玄宗时期。
由此,齐东方认为,“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可能唐代在某一个时期以胖为美。泛泛地说唐代以胖为美,不严谨。”
别被电视剧误导
很多时候,考古工作得出的成果,也很能让人“涨知识”,避免被误导。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中华书局供图
例如,一些电视剧中常见的“两边有小耳朵,中间鼓”的大元宝,挺好看,但其造型与古代实物并不相符。齐东方介绍,根据发掘出土的实物看,真正的元宝,其中间位置是平的。
“古代,元宝本身是钱、货币,铸造需要使用模范浇铸,它们主要靠材质和重量来表现价值。”他解释,元宝的造型大多比较难看。
某些影视剧中,动辄有人甩出金、银元宝买东西,很不靠谱。齐东方称,“宋代有所谓的白银货币化,银子可以在一定场合下流通,但主要货币还是铜钱,唐代压根就没有元宝。”
“黄金和白银的价值非常高,和铜钱的差别很大。”他大致算过一笔账,就拿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小的金条来说,假如古人拿着它去买白菜,可能足够买一火车皮的白菜,“这怎么找零钱?”
“所以有些古代小说里会写到,用散碎银子买东西。”齐东方回忆,自己曾在“江口沉银”遗址看到过一大箱子的小块碎银子,“这就是当时的钱,可以流通。”
“小说、影视剧是艺术作品,不能把它当成历史来看。”他说。
考古不是挖墓
说起来,“考古”似乎很容易,实际却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图自《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中华书局供图
“有人说考古是挖墓的。我得澄清下,不是这样。”齐东方说,考古发掘的叫遗迹,包括房屋、建筑等,“挖墓”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一般是因为搞基建,盖房子、打地基等过程中发现古墓,那当然需要考古队去了。”
考古跟金石学、鉴赏学也不一样。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拿陶器来说,发掘现场的每一个残片都不放过,摆放位置也要记录下来,
发掘之后,就要进行复原工作,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齐东方曾提到,在考古现场,很少见到完好无损的器物。“对陶片”特别枯燥,有时一天都对不上两块。
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他说,“比如在窑址发现一块瓷片,可以通过断面看到釉层有多厚、胎体是什么颜色,可以研究当时的工艺。”
“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东西往往是一群器物的组合,对照、组合研究,能发现许多有用的信息。”齐东方觉得,历史研究想再深入一步,新资料的来源就是靠考古发掘。
齐东方开玩笑道,“有句话是‘盖棺定论’,对考古学来说,可能是‘开棺定论’。像之前隋炀帝墓、马王堆汉墓都有一些传说,最后发掘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完)
相关文章
-
积累|脱贫攻坚讲话中的30必背金句和10大案例!
-
传奇女英雄满都海:为保黄金家族尽心竭力,32岁下嫁晚辈孩童
-
中国要是有1000个他,就了不得
-
我市七处历史文化遗址入选《河南黄河文化地标》
-
英雄•七律
-
人称“菩萨皇帝”,40年不碰女色,最后却饿死宫中
-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九把失踪一把现存(勾践的纯钧在湖北)
-
老子在哪著《道德经》 《道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
-
武则天守陵人无头之谜 武则天守陵人为何无头
-
三国演义武将武力排名前五名 三国有哪些厉害的武将
-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命数已定却依然活了十年的故事
-
王莽的头颅的秘密 历代帝王为什么保存王莽头颅272年
-
中国十大谋士排行榜,刘伯温诸葛亮没进前五,第一无可争议
-
揭秘:陶铸是怎样成为“第四号人物”的
-
考中举人不是好事儿吗?为何范进中举后却疯掉了?
-
盗版书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 盗版书起源追溯
-
海昏侯在昌邑城留下“烂尾”工程,到了近代,为何成了当地的景点
-
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终于明白他4次科举都落榜的真正原因了
-
马王堆汉墓发现2000年前史料,揭露黄帝真面目!专家:简直是暴君
-
当年许世友找他比武,30多年后,许世友请他当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穷到皇帝都看不下去:爱卿,你多少贪污一点吧
-
孟尝君去世后,真的断子绝孙了吗?似乎并没有!真相是什么?
-
陈毅元帅眼中的解放军“五虎上将”是谁?
-
王猛:蒙元时期葡萄酒文化历史考
-
逆境是青年干部成长的沃土
-
夏朝无法被证明存在,中国文明史,真的只有3700年吗?
-
甘于奉献,永远的精神
-
清代朝鲜使者留下的“燕行录”是什么?
-
揭秘:杨贵妃为什么唯独爱吃荔枝? 荔枝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