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终于明白他4次科举都落榜的真正原因了
原标题: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终于明白他4次科举都落榜的真正原因了
清末,随着封建制度的落后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制度、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改革逐渐展开,存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废除。有人认为科举制死板僵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毒瘤,还有人认为科举制保障了国家的人才选拔,也使天下读书人有了入仕的机会。
其实,科举制到了清末内容和形式确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但是其创立之初的开创性意义和给古代社会带来的颠覆不容质疑。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首开科举,“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平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即是通过设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开创了历代以来的先河。
自此以后人才选拔权逐渐回归中央,天下读书人都有了一条光明的前路,无不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金榜题名、登科及第是需要天赋和努力并存的,并非轻而易举人人可得。
洪秀全——名落孙山的太平天国领袖
因为科举入仕意味着阶级的提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科举制选拔的标准其实要比高考还要严格,能够科举中第的比率也非常的低,范进中举的悲剧无时不在上演。
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是古代每个读书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无数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也无法企及的目标。尤其是清末,东西方思想文化杂糅,思想和社会的双重冲击之下,仍然有人坚持科举之路,其中也包括发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耕读世家,他七岁开蒙,熟读四书五经,从小的梦想也无非和无数读书人一样,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但是现实和幻想的差距往往很大,科举考试最初级的测试就是在个地方举办的童试,而洪秀全三次参加童试均名落孙山,这三次失败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道光十七年他再次科举失败后曾经大病一场,伤心落寞,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洪秀全屡次科举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他不够勤奋还是资质不够呢?其实道理十分简单,科举是比高考竞争还要激烈的考试,洪秀全在其中只能算做是一个普通书生而已。
我们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洪秀全真迹就可以看出他的平庸,字迹潦草而且歪歪斜斜,不要说实在注重书法水平的古代,就是放在现代高考恐怕也要扣卷面分。
道光二十二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童试失败,彻底失去了科举的信心。但是却找到了另一条道路,早年他就接触过基督教的宣传册子——《劝世良言》。
书中说“人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他受到启发,加之屡次落第对清政府失望和不满,于是四处传教,发动了震动清廷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以字取士”——科举制的潜规则
科举制从开设以来秉持的就是严格和公平的标准,洪秀全屡次落榜之后走上起义推翻清政府的道路,一方面科举制确实不再符合时代潮流,不能选拔时代需要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按照科举制的标准还是普遍的标准,洪秀全都不算是优秀的人才。
太平天国虽然历史十几载,声势浩大,但还是摆脱不了思想意识上的局限性。
洪秀全的例子恰恰说明了科举制是起到了筛选人才的作用的,其标准的发展是根据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逐渐完善起来的。
唐代事设六科取士,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可以看出选拔的标准十分多样。宋代文官地位尤其高,科举更加受到重视,新增了“锁院”、“誊录”、“糊名”等制度确保公平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其实是重视综合素质,选拔的人才是要实际参与到国家治理中的。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学识和人品同样重要,一张卷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华,但是怎样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呢?古话说,见字识人,对于考官来说,从一个人的字迹中就能看出蛛丝马迹来。
人品贵重还是轻浮,为人正派还是偏执,都能从字迹中看出一二。即便看不出太复杂太深层的一面,字迹好坏最起码能提现出这个人勤奋与否,因为毕竟字是可以练出来的。这样来看,洪秀全屡次落榜也就不足为奇了。
书法——汉字独有的艺术形式
书法造诣成为了科举制选拔人才的隐形标准,同时也算是一个基本要求,它体现了一个读书人的综合素质。
汉字作为唯一传承至今的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在古代,未被简化过的汉字,认识和书写对普通人来说本来就十分困难。读书人作为少数能够识文断字的群体,肩负着汉字传承的责任,书写好汉字,拓展汉字的艺术性是他们不可推脱的责任。
所以自古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基本上都写一手好字,《新唐书》中将“身言书制”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即体貌丰伟、言辞辩证、楷法遒美、文理优长。文采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龚自珍都曾因为字迹不佳,而在科举考试中屈居第二,可见科举中书法造诣的重要性。
总结
由上文可知,科举制不仅是一项封建社会的选拔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与中华文化圈相融合,科举的标准就是古代文人的集体认同。不论科举有没有被废除,我们都不应抛弃古代文人对中华文化的追求。所以作为汉字的传承者,当代的年轻人能做到的最基本的就应该是写好汉字。
字迹不仅是一个人的脸面,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所以也是中华民族的脸面。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参考资料:《清史稿》《新唐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登基新技能靠儿子才坐上皇位
-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得罪了有钱人(不愿意当妾室)
-
三国赵云有后代吗?大儿子官至虎贲中郎(小儿子不幸战死)
-
三国在位最长的皇帝是谁 大智若愚者蜀汉后主刘禅
-
痛悼!武汉大学又一著名学者辞世
-
此少将抓了一带头闹事的军长,不料被上级下令次日请对方吃饭
-
古代为何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
揭秘近代人才辈出的三大“名门望族”
-
广东十虎:黄飞鸿竟榜上无名
-
年初四:迎灶神
-
达芬奇厉害还是特斯拉厉害?堪称世间罕见的两大奇才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是不是很漂亮?事实可能难以接受
-
慈禧墓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 被盗珍宝下落不明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这里告诉你原因
-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65丨红军总司令朱德用过的大供桌
-
朱元璋为什么叫朱重八?
-
不流血的“改朝换代” 历史档案解密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残破的圣母塔,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陆游休妻原因是什么 和他母亲有什么关系
-
佛门“扫地僧”,绝世本领哪里来?
-
历史解密李渊起兵到攻克长安
-
1949年黄金荣见到此人后,瞬间两腿哆嗦,湿了裤子,连称自己有罪
-
92年桂林空难,飞机解体后几十吨残骸不见,遇难者多了2个
-
《水浒传》中不为人知的十二银钗的魅力指数
-
趣说“元旦”:春节、阳历年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最早专门关押女囚的监狱 当属永巷
-
【天天学党史164】周恩来为何要把这一图案放进国徽?
-
努尔哈赤七大恨诏书分别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何仇恨明朝
-
做人大气,必有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