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苏交恶时,为什么苏联还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原标题:60年代中苏交恶时,为什么苏联还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大家现在都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但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国的处境可远没有现在这么好,光是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就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中国原本就是联合国的创立国之一,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台湾当局长期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使我们在国际上没有发言的舞台,直到1971年的10月,联合国召开了第26届大会,在这次大会中,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当时中国的代表乔冠华先生开怀大笑,被记者们拍了下来,成为了著名的摄影作品“乔的笑”。
这次会议的投票结果是这样的: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而在这次表决中,有两个国家的态度是最为关键的,那就是当时正处于冷战状态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
其实七十年代,中国和美国的态度已经有所缓和,美国有了多次访华活动,在表决前,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中国是世界五极之一”,也就是说,当时的美国出于他们战略利益的考量,已经在默许中国恢复合法权益了,这说明美国或许不会赞同,但基本上不会成为阻碍。
但是奇怪的是,中国和苏联在60年代就闹翻了,在这次表决中也没有反对,为什么苏联会做出这样的举措呢?
首先,对于苏联来说,他们采取的这一策略,其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时虽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僵硬了,但是中国要是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话,对他们其实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在此之前,代表中国的一直都是国民党集团,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现实利益,他们都会紧紧的保住美国的大腿,虽然中国和美国关系缓和,和苏联关系僵化,但是不至于做到那种程度,当时国民党集团在投票的时候,反苏其实是他们的必然选择。而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虽然有的时候会和苏联有分歧,但同时也有共同利益,不会因为意识形态必然反苏。
其次,在当时的背景下,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仍然被苏联人当作主要矛盾,凌驾于其他一切矛盾之上,1971年,美苏冷战正在巅峰时期,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非常激烈的竞争。
虽然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和苏联闹翻了,但是中国和苏联依然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特别大的矛盾,而且相比中国,苏联把美国当成了最大最凶恶的敌人,他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美国较量抗衡,苏联要是投了反对票的话,那么某种程度上就是把中国推给美国,那他们以后在国际社会上的盟友就更少了,当时的美苏,谁都不希望中国彻底成为自己的敌人。
第三,当时的大多数国家都赞成中国恢复合法权益,在这个大前提下,要是苏联投了反对票的话,那么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可能会惹众怒,他们犯不着这样做。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会尽量的拉拢更多的小弟,这一直都是他们的外交策略,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都赞成中国恢复合法席位,要是苏联反对了,那么就会引起这么多国家的反感和警惕,只是为了出一口气,就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苏联人是不会那么不理智的。
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相似,但归根到底还是不同的,因为决定国家关系的,其实只有利益两个字,不像单纯的人际关系,有的时候可能仅仅是因为喜好而已。
相关文章
-
沿着大运河看山东|因运而生因战而名,寻访台儿庄的红色记忆
-
浙江省一个县,人口超8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
中国54式威力强大甚至能够一枪打死三个人
-
大北方战争:瑞典为何主动进攻波兰而不打俄罗斯?
-
日本公认的绝世武神,自称先祖为东汉皇帝,韩国人却说他是同胞
-
34条中国好汉只剩下七勇士,接着,他们消灭美军一个连!
-
下埃及的都城格尔塞,出土异样青铜器,一开始谁也叫不出它的名字
-
他是欧洲搅屎棍,现以脱离欧盟,谁想统一欧洲他就来搅局
-
周武王为伐纣准备了多长时间 都做了哪些准备
-
古训:真正的朋友,别开这四种玩笑!
-
张献忠搅乱了大明,他的养子却成为明帝国抗清的民族英雄!
-
新发地历史上曾叫“新坟地”
-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
霍元甲暴打英国大力士真相揭开专家:对方是杂技员,根本没交手
-
索姆河战役英国士兵跃出堑壕,拥有重机枪的敌军却叫他们撤退
-
明代孤儿“喜”做“童养婿”,姑父大闹婚宴为哪般?
-
靠奴隶撑起的第三帝国经济 数百万人被抓走后有去无回
-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何在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岛屿上?
-
普京缘何在多重压力之下如此强硬?
-
西德那么发达,为何还有55万人叛逃到了东德?真实原因有三点
-
这位军械员战斗力太强悍,一个人单挑美军一个排,大获全胜
-
美国内战中南北狙击高手的顶尖对决 神射手的荣耀
-
埃及艳后的石像被发现,专家经过研究,最终破解了一个历史谜团
-
古人走夜路无法投宿时,为何宁愿睡坟地,也不愿去古庙过夜?
-
中国从西方获得一款世界先进的装备,关键时候一次能救18人
-
南昌起义30多名女兵队伍曾救大将陈赓
-
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病逝:师从季羡林在冷门绝学上接力耕耘
-
匈奴被汉朝击败远征欧洲,中间失踪的200年干了什么?DNA重磅揭秘
-
凯特王妃气质太出众!海军蓝套装秀出小蛮腰,38岁身材像20岁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