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走夜路无法投宿时,为何宁愿睡坟地,也不愿去古庙过夜?
原标题:古人走夜路无法投宿时,为何宁愿睡坟地,也不愿去古庙过夜?
中国有着极为悠久漫长的历史,在这岁月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恢弘壮丽的故事,有过很多搅动风云的人物,历史车轮轰隆而过,这些故事与这些人物却始终被人们流传了下来,与这些故事、人物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着许许多多经典的智慧,例如俗语。
俗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时间非常早,在西汉司马迁写作《史记》之前就已经出现,通常是由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于亲身实践过的体验总结而成,具有着简单接地气,与生活契合度高应用度广的特点,“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便是如此。
所谓一人不进庙,意思就是说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进入庙宇之内,尤其出门在外走夜路无法投宿的时候,更是宁愿睡坟地也不要去古庙过夜,这是为何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古人对于庙宇有着一种非常复杂的畏惧心理,而这种畏惧心理的形成因素则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因为庙宇本身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中国古人长时间有着一种祖先崇拜,我们看现代很多的古装影视剧中,人们经常会说“祖宗在天之灵”。在古人的世界观中,人去世以后意识并不是消失,灵魂依然继续存在,而庙就是祖先灵魂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人很重视“祭祀”,也是出于这种观念,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就难免会对于庙有一些畏惧。
其次是因为很多古人对于僧侣的态度也很复杂,中国人最是讲究孝道,讲究家庭,而僧侣们则是“出家人”。对古人们来说,这是一种违背了最基本家庭伦理道德的行为,甚至于可以称得上是违反基本人性,所以他们认为僧侣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异类”,并不愿意与之接近。
再次便是一些庙宇的恐怖传说,在明朝小说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中,就有很多记载良家妇女进入庙宇投宿,然后就从此失踪的事情;而在《水浒传》这些作品中,李逵、刘唐之类的江湖强人往往也就是住在庙宇之中,普通人自然不敢去庙宇之中触霉头。
至于“二人不看井”,说的其实是“瓜田李下,自避嫌疑”,有一个词语叫做落井下石嘛,可见在古代落井这种事情还是相当常见的。但是独自一个人在井边掉下去,与两个人在井边掉下去,这个性质是很不一样的,独自一人掉下去了那是不小心或者想不开,而两个人同时在井边有一个人掉下去了,那么另一个人就有了洗不清的嫌疑。
至于“三人不枹树”也就是不要三个人一起抬树的意思,这是因为多个人一起做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时,其实反而比独自一个人更加难以做到全力以赴,而且很容易就会埋怨他人,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阴暗的意思,就是说抬树这个事情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万一遭到另两个人算计的话,突然把重量都朝着一个人身上去的话,那就是有苦难言的境地。
古人走夜路无法投宿时,为何宁愿睡坟地,也不愿去古庙过夜?
相关文章
-
刺杀“希特勒的刽子手”
-
撤退输掉整个二战,不撤百万主力被全歼,此役德军究竟该咋打?
-
你长了一双中国脚,为什么总穿不合脚的欧美鞋?|百匠大集
-
二战时,这位日军中将攻占过美国本土,美国人不允许宣传
-
历史上的今天|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
-
[图文]抗日海战:突击日寇侵华旗舰“出云”号
-
热血史诗,重磅定档!总台出品首部故事片12.17隆重献映
-
人类战争史上的最大围歼战:80个师被德军全歼,65万苏军被俘
-
悬殊巨大的多首都国家,有三首都却日益没落,此国四首都反倒繁荣
-
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诞辰
-
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
这些艺术家都过古稀之年了,有的已经99岁高龄了:大家最喜欢谁?
-
南斯拉夫国王遭暗杀身亡混乱中同时丧命的法国外长死因蹊跷
-
抗美援朝前,毛主席下死命令:解放军必须改名,之后众人恍然大悟
-
百年党史天天读|12月2日
-
萨达姆部下为何叛变?沙漠挖出乱葬坑,18万人惨遭屠杀,罪行累累
-
晚清的炮台绵延不绝,为何守不住国门?
-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怀念袁先生
-
施工现场挖到清朝古墓,专家一看碑文:不许挖,这是我家祖坟
-
她是大汉贵族的女儿,却因动乱远嫁朝鲜,被称为仙女
-
老照片:直击二战前夕的德国柏林看看为何它能挑起世界大战
-
这位日本老太太靠捡面包屑度日,却给中国贫困学生捐款20多年
-
华裔毒枭:卖毒贩41吨原料,抄出2.1亿美金,为何逍遥法外10年?
-
二战时的法国军队为何徒有其表?兜里没钱是真没办法
-
苏联大兵拐9名女战俘进深山隐居,一家83口“其乐融融”
-
部编八下第2课抗美援朝
-
邢仁甫是抗战时叛变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
宾坦岛之战:马六甲海峡的血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