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乱世,出现的文化大师不多,为何民国出现那么多文化大师
原标题:之前的乱世,出现的文化大师不多,为何民国出现那么多文化大师
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那么,为什么民国时期,在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出现了那么多的大师呢?
实际上,民国时期的这种情况,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可以说,民国时期出现那么多大师,算得上是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以来,出现的第二波文化高峰。那么,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一直没有文化高峰,直到两千多年后,才出现第二波文化高峰呢?
一、帝制消失。
民国时期是一个乱世。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乱世,但是没有一次乱世像民国时期那样,出现众多的文化大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民国时期,中国一直处在帝制时代。
帝制时代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专制。这种专制,不仅仅是政治专制,同时也是思想文化专制。生活在帝制时代的人,是很难发声的。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用暴力消灭肉体的方式,进行思想文化钳制开始,接着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一次对繁荣的思想文化进行了禁锢。
此后,整个封建时代的大统一朝代,都会对思想文化进行一次禁锢,而且越是到了近古,这种对思想文化的钳制越厉害。明清时期,甚至出现非常多非常可怕的文字狱。读书人说话,就算实际上并不是那个意思,统治者也会认定你有那个意思,而对说话的人进行大加构陷。比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实际上是一句非常有趣古雅的话,但是清朝统治者却认为这是在讽刺他们。
如果不是大统一时代,而是乱世,依然处在帝制时代。所有思想文化的核心,不过是为了如何获得重新统一,如何重新回到大一统的帝制时代。因此,这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文化繁荣的。
而民国时期不一样,民国时期处在帝制消亡的时候。帝制消亡以后,便再也没有帝制禁锢,因此,思想才会蓬勃发展起来,出现文化大繁荣,出现那么多大师。
二、社会转型。
民国时期,还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乱世。但是和此后的乱世不一样。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整个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折。因此,这时候探讨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和百姓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就成了那时候的思想中心。
而这种探讨,直到秦始皇统一,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才算告一段落。
民国时期也一样。当时帝制已经垮台,封建社会正在走向灭亡。可是,新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人们并不清楚。当时的人,极力追求的,就是共和。认为共和是解决专制帝制的根本办法,但是,共和却并没有给社会带来统一,而是带来了更加的混乱。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又一次加剧这种苦难和混乱。
正因为如此,寻找救国救民的诉求,就让当时出现了非常多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思想大繁荣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自然就出现了非常多的文化大师。
三、思想碰撞。
思想碰撞带来文化大师,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当代学者们的一些考察,认为当时之所以出现诸子百家的现象,是因为包括道家、墨家等等,都有来自于印度或者两河文明地区的思想文化的引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引入,才激发了百家争鸣的情况出现。
后世在佛教、伊斯兰教等进入中国以后,都曾引起过中国文化的繁荣。
而民国时期,这一种情况更加明显。那时候,西方的各种思想大量涌入。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见,第一次听说,自然有非常大的新奇感。
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同时,自然要和中国古典文化发生冲突。于是,有人坚持中国文化为主,有人彻底扬弃中国文化接受西方文化,有人把两种文化结合起来。如此这般,思想的交锋就变得非常激烈。在这种激烈的交锋中,文化大师自然就产生了。
应该说,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时候出现许多了不起的文化大师,正是在乱世之中,各种因素交叠生长的结果。
(参考资料:《民国文化与民国文论》等)
相关文章
-
此国最先入侵中国,扬言每10年揍中国一次,几十年后“闭嘴”了
-
庄子:生儿子太多不好,赚钱太多有害,人这辈子关键看这几个
-
1965年国共海战内幕 蒋介石听大陆广播才知战败
-
在雅典,寻找苏格拉底
-
[多图]盘点二战德国十大王牌飞行员
-
日军捉拿的俄军中国人奸细 日俄战争奸细
-
《征服》刘华强原型,揭秘石家庄黑帮老大,弟弟被砍开启复仇之路
-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帝国有什么关联?原来第三帝国也与之有关!
-
斯大林恶狠狠地说:第一元帅?撤退专家吧!
-
“混血”的大英帝国:血统论的背后,移民如何造就日不落神话?
-
人类面对极限高温会有哪些反应?
-
该国因经营公司失败,而将国家卖给了邻国
-
[图文]揭秘摩萨德“女刺客”用“美人计”暗杀以色列“仇敌”
-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西洲小学国家公祭日简报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美国人都欢呼不止,只有他陷入巨大悲伤之中
-
圣雄”也糊涂,甘地当年为何劝说中国人放弃抗日?
-
丰臣家为何倒台,与一场“侵华”战争分不开
-
沃血怒放抗日玫瑰:身遭日寇剐刑的英烈刘耀梅 令人发指暴行
-
从库页岛之争看中日差距,原来中国的落后,在康熙时已有征兆
-
陆小曼有多能造?一个月顶普通人活几年,徐志摩打7份工都养不起
-
居里夫人一生献给放射性研究最后却被她发现的化学物质夺去生命
-
一个小家伙,在强者如林的美军中称王称霸20年
-
削铁如泥的日本刀,为何没有在冷兵器时代普及?缺点可不少
-
美国本土传来一声巨响,新弹头试验十分理想:向全球发出警告
-
唐朝将军被吐蕃活捉,行刑前只多看一眼,吐蕃王竟跪地大哭
-
孝感“母亲河”蝶变
-
[多图]细数二战时期德国风云人物有哪些?
-
希特勒最喜欢的孩子竟是犹太人 聪明绝顶的他被寡妇利用当保护伞
-
此国200万大军压境以为稳赢,4天4夜才推进8公里,士兵成了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