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典,寻找苏格拉底
原标题:在雅典,寻找苏格拉底
在雅典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1-3欧的苏格拉底头像,对,就是那个凸眼、狮鼻、厚唇的旅游品小雕像,用英文单词ugly表达很贴切。甚至还有人加上了宽脸、秃顶、矮小的身体,走起路来像笨鸭子般昂首阔步。苏格拉底长得如此丑陋,却丝毫不影响全世界人民对他的赞扬——那个旅游纪念品小雕像销售得还不错。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找人辩论的地方
在雅典我住在朋友玛利娅家,从她家的窗台可以看得到帕特农神庙。从博物馆一头买门票上卫城山顶俯视雅典,静坐远望整个城市,微风习习,一会儿想像自己和众神并肩在高处巡望大地,一会儿想像几位古哲学家走过,那种感觉很奇妙。
从山下下来,玛利娅带我走过城中挖出的狭长的古城废墟,穿过树林,来到一片宽阔地。
玛利娅介绍说,这里是普尼克斯山,离卫城西面不到一公里,是古代雅典城邦公民议会聚会的地点,也是苏格拉底经常找人辩论的地方。
小山上面摆放着一块巨石平台,称为bema,是演说者所站的平台。2017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后首次国事访问出访希腊,选在普尼克斯山上发表演讲,强调他重建欧洲的雄心和计划。
当年雅典盛行辩论,而苏格拉底简直就是“辩论狂”,总是上街找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他的助产士母亲,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据说,为了得到真理,当他思考难题时,他可以不声不响地在同一个地方连续站立24个小时。
普尼克斯山
关押苏格拉底的山洞
玛利娅带我走的路一路上几乎不见中国游客,傍晚时分,树林很安静,让我联想起古诗“曲径通幽处”。玛利娅说她读书时每天晨跑就是这条路,顺便看看苏格拉底。
七转八转,一会儿我们来到费洛帕波斯山(Filopappou Hill),她指了指一道石壁,告诉我那个是曾经关押到苏格拉底的地方。
不是她指的话,有点暗下来的天色真的会让我完全忽视这个地方。比起雄伟的神庙、剧场、参天圆立柱,它是多么渺小。这道石壁不是很宽,有三扇铁栅门,里面是三个石室,其实就是石洞,是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关押的遗址。玛利娅说她小时候看到的是木栅栏,现在更换了。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控告他的有三个人。主谋安尼托是辩论得罪的:有一次,苏格拉底同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知识的时候,正巧碰见安尼托,于是便拉他过来提问,结果提问不仅让安尼托陷入了自相矛盾,还损及了安尼托崇拜的政治家,使他失了面子。安尼托当时拂袖而去撂下狠话:“我觉得你这个人很容易说别人坏,我奉劝你慎重些!”
苏格拉底为找寻真理不断找人辩论,其辩论方法被黑格尔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斯东说过:“苏格拉底问答模式最令人生气的地方是,就在他们感到自称无知是装出来给人看的时候,却暴露出其真实的无知。”这种诘问式的辩论方法,最终使他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雅典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城市,但爱辩论、爱较真的苏格拉底有些话还是不全时宜,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看看苏格拉底被关押的地方,山野的破败之处,真的有些难过。
这个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著作的辩士,能获得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地位,与他为维护真理而从容赴死不无关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关押苏格拉底的山洞在费洛帕波斯山
认识你自己我小时候喜欢摘抄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我最喜欢的,就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离开雅典去了希腊中部的德尔菲。因为从百度上看到德尔菲有三句箴言,其中就有据说镌刻在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特别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只专心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
询问了一旁的导游,都说没有看到这条箴言,我有点失望,是不是被毁了?但导游告诉我,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智慧、知道得比别人多?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我之所以比别人知道的多,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关押苏格拉底的地方
关于这句话的翻译和解释,我在国内看到过不同的版本,我认为原意就是上面写的这句。苏格拉底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在审判的最后,对陪审员和法官说:“现在各走各自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知道。”
关押苏格拉底的监狱前,如今竖立的讲解牌。
相关文章
-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军打出威风,战斗2年歼敌40800人
-
穿越历史的河流——格隆走马美国新年随笔
-
AI安全领域的“雨山机车大赛”,改变了什么?
-
历史上的今天——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开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航
-
34条中国好汉只剩下七勇士,接着,他们消灭美军一个连!
-
贝加尔湖是怎样从我们手里丢掉的?历史告诉你真相!
-
53年前的今天,保定满城汉墓发掘
-
美国总统老布什,在日本国宴上吐日本首相一身,难道是另类报仇?
-
一个能打炮,一个能肉搏:纳尔逊靠这两个人打赢特拉法加海战
-
巴勒斯坦人驾车撞以军士兵遭击毙
-
美司令公然指责中俄研发超级武器,俄罗斯急忙解释,中国不予理睬
-
盘点历史上改变人类认知的八大宇宙学说
-
日本和韩国都宣称拥有独岛的主权,独岛到底是谁的
-
蒙古国二战援苏300公斤黄金50万马匹 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军迷必读的德军三大文件:隆美尔战时文件,闪击英雄,失去的胜利
-
[图文]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外交风云
-
[图文]盘点美军七年伊战:军火商发财民意分裂
-
四野铁拳劲旅“133师”,四次对外战争,就参加了三次
-
美国专家称高山发现50万年前汽车火花塞?真相大白后让专家汗颜!
-
人前她是开心果,人后却经历丧夫丧女之痛,赵丽蓉不为人知的往事
-
走进红色盐城(84):文达村
-
1890年的沙俄皇都莫斯科,无不显示着帝国气派
-
苏联飞行员劫持德国轰炸机回到祖国,为何反而被当成德国间谍
-
徐福东渡后,成为了第一代日本天皇?专家找到石锤
-
宋朝正统性竟不如辽!惹得朱元璋弃之不用 奉蒙元为正宗!
-
白先勇追寻父亲足迹
-
重庆大轰炸密码战:抓获日谍处决汉奸终解密
-
古人挖井时,为何要在井里放两只乌龟?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愚品·第六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