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动不动就千杯不醉,到底是真是假?了解完这些你也可以
原标题:古人喝酒动不动就千杯不醉,到底是真是假?了解完这些你也可以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剧情。某位大侠在酒桌上肆意狂笑,端起酒坛子就直接开喝,并且叫着自己是千杯不醉。看到这样的情景,再想想自己的酒量,是不是觉得简直弱爆了。那么古人的千杯不醉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是怎么做到的?别急,了解了这些,你比他们更能喝。
衡量一个人能不能喝,其实主要是看他喝的酒是多少度。比如说我喝个三四瓶果酒,你喝半斤白酒,这样比数量是耍赖的,所以度数是很重要的标准。而古人喝酒是个什么度数呢?我们拿大家都熟悉的一个人曹操来举例吧。在三国,那个时期的酿酒方法根据史书记载,就是把高粱和一些其他的粮食放在锅里煮烂,然后加入酒曲发酵。而根据现代的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当酒酸的浓度达到百分之二十的时候,这些酵母就不会再发酵。意思就是,当时酿出来的酒,度数最高也就二十度。这还是相当不错的了。
其实不只是在三国时期,在元代之前的朝代,中国的酿酒技术都不发达,酿出来的酒都不会超过二十度。所以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爱喝酒的李白估计喝的也是个十几度的米酒之类的,根本就不能和现代的高浓度酒精作对比。还有武松,在三碗不过冈喝的那个酒,根本就不会醉成那样,一个常年喝酒的人,当时的酒度数那么低,只会喝撑,不会喝醉。
所以在元朝之前,你要是一不小心穿越了,别人叫你喝酒可千万别怕,因为早就见识过高浓度寂酒精的你,根本不用怯场。而到了元代之后,那就和现代几乎是没有差别了。因为在元代的时候,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蒸馏器,这才将酿酒的工艺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个蒸馏法原理也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加热将酒酸的温度加高,加高之后的酒水就变成了酒汽,通过蒸馏器将这些汽收集起来再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酒水度数,最高可以达到60度。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发明了酱香型、清香型等等类型的美酒。可以说到这个时候,中国的白酒才真正的有了活力。
了解到了今天的知识,再看电视剧的时候可不要再被骗了哦 。
相关文章
-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这三个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
-
春节里来迎立春,春盘春酒年年好
-
唐宣宗与泾县水西寺——且说“风光”在水西
-
焚书坑儒:秦始皇身边的最强神棍——李斯
-
孙中山的后代现状 孙中山的妻子有几个
-
马寅初的精神风骨
-
张家山陵墓发现后,出土汉简,专家竟在里面发现珍贵的《引书》
-
昭君出塞后,过得怎样?嫁祖孙三代,自杀身亡
-
朱元璋文字狱腥风血雨 朱元璋推行的文字狱真是不少
-
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如何做饭?烧烤炖菜味道也不赖
-
五胡乱华后,五个胡人民族最后的结局如何?
-
杜甫名篇《登岳阳楼》,被赞古今五律第一,凭一点或可超越李白?
-
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学苑论衡)
-
二月河:腐败是一种没有文化的野蛮行为
-
探秘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乌蒙骄子”刘平楷
-
太医为何不是太监?因为两者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
-
揭秘清宫:历史上的甄嬛真的存在吗
-
程朝云 | 不能高估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作用
-
历史上消失的四个人:老子骑铜牛西去 徐福寻长生不老药
-
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既为敌手又成知交的特殊渊源
-
缅怀革命先辈重温革命传统
-
牛魔王为何不念结拜之情与孙悟空为敌?只因猴子这一点大错特错
-
年度历史图书选摘|中国乡村
-
揭秘:雍正王朝“血滴子”与特务政治的真相是什么
-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善于鬼道的奇女子,被曹魏封为亲魏倭王
-
一封来自悬泉的信‖长报人伯书
-
周恩来带头学习少数民族日常用语
-
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