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何建议实行“考成法”?它又是如何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的?
原标题:张居正为何建议实行“考成法”?它又是如何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的?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
中国古代史上有不少针对官员的考课制度,例如“上计”、“京察”等,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了官场风气、推进了政府廉洁。在明代中期的张居正改革中,有一项“考成法”曾将全国上下30%的官员进行罢黜裁汰,可见其“威力”之大,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整个鼎鼎大名的“考成法”。
张居正文集
实际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层,对吏治问题十分重视。明代早期就已经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 “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计”,这些措施都是对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和作为进行盘点对质,良好者有机会继续晋升,不端者则会遭到相应的惩戒甚至罢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大多流于形式,实行起来无异于走过场的“面子工程”。即使有奏效之时,也是被部分权臣把持在手,成为争夺权力的工具。鉴于官场中的种种乱象,万历初年成为首辅并执掌大权的张居正建议实行“考成法”。
考成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六部和都察院为所属官员的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往负责纠察的六科,一本上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由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六部、都察院、六科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瞒报差错者,均要予以相对应的制裁。
明代的中央机构设置
考成法推行后,立即可见成效。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据统计,张居正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这一数字虽不免夸张之嫌,但其带来的影响可以想见。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的“考成法”大量裁撤了办事效率低下的官员,并大胆擢用了新晋人才,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但也是由于这项制度之严苛,使得官僚集团上下不满,张居正逝后,考成法便遭到了废止。
参考资料:
1.张廷玉等:《明史》
2.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3.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4.汪成玉:《谈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原因及启示——以“考成法”为视角》
相关文章
-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副军长许世友的顶头上司!
-
桃花源记其实是死人国?桃花源记细思极恐的历史真相
-
解放济南,许世友四次攻城,第一个登城的英雄,牺牲于朝鲜战争
-
纣王被封为什么神:天喜神(负责掌管民间嫁娶喜事)
-
民间故事:县令深夜回家,听到鬼差谈话,一个举动害了三条人命
-
韩国252名精锐特工蒙冤37年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
1949,毛泽东首度访苏内幕
-
狠毒残忍武则天临死前为何否定自己一生
-
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永远的丰碑——关向应
-
实拍刘伯承墓地,被“长龙”环绕,安葬在129级台阶有特殊意义
-
这个中国人都佩服的诗人,其实,他却是一个无耻之人
-
【党史学习】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6日
-
古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法令,都规定了些啥?
-
吴国五位顾命大臣为何死于非命?
-
甄嬛传端妃齐月宾后宫之争
-
古代流行表兄妹成婚,为何生出孩子大多正常?原因耐人寻味
-
【思想者】1978,真舍不得你走
-
南朝宋明帝“残暴”解密历史档案 宋明帝疯狂屠杀
-
周恩来总理的“日本弟弟”是谁?
-
她是徐志摩的发妻,徐说她是土包子,后却成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
为什么盐在古代是战略物资?因为盐是一种官民双赢的征税方式
-
夏商周的主力兵器,剑为何被历史淘汰成装饰品?剑比刀差在了哪?
-
李莲英万贯家财之谜:他究竟有多少财产呢?
-
以色列被亚述所灭的原因 以色列为什么会被灭掉
-
栎阳公主是怎么死的:投身渭河自杀而死(传说人物)
-
为何李姓出皇帝,张姓出道士?原来跟老祖宗有关
-
安德萨角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8300万年前)
-
夏朝无法被证明存在,中国文明史,真的只有3700年吗?
-
程万军:朱棣如何通过“东宫迎驾事件”驯服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