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生活得像“皇帝”,难怪都不愿回国了
原标题:那些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生活得像“皇帝”,难怪都不愿回国了
提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贫穷、干旱、脏乱想必是最先涌入脑海的词汇。这个横跨赤道南北的第二大洲并没能凭借广袤的面积赢得安稳的发展,大部分人对于非洲的固有印象停留在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只要想到街上拥挤的热浪人流、破烂不堪的房屋瓦舍、黝黑的皮肤与健硕的肌肉,就已经失去了前往的兴趣,旅游三五天都不愿选择此处,更遑论长期在此地安营扎寨了。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非洲已不再是往日光景,在国际贸易的加持与各友好邻国的援助之下,非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已获得了跃进式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在这片广大而贫瘠的土地上发现了无限的商机,并开始尝试前往非洲进行发展。
他们的冒险精神得到了经济上的回报,为自己谋得了丰厚利益,同时也很好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甚至过着“皇帝”般安逸闲适的日子而乐不思蜀,开始在非洲成家立业。这样的现象是有切实的数据加以支撑的,根据相关调研统计,目前活跃于非洲大陆的华人已有上百万人。那么,在非洲经商的中国人有着怎么样的体验?非洲有哪些利于经商的有益条件呢?本文将一一揭晓。
一、非洲市场可开发空间庞大,竞争力相对较弱
由于非洲的经济实力相对较为薄弱,许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非洲进行贸易活动是不智之举,实则恰恰相反,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则代表着越多的商机有待挖掘。
许多在其他国家已经非常常见的物品与资源,在非洲的市场上仍呈现出空白的状态,具有巨大的潜力与发展价值。这种市场的不确定性需要商人们以敏锐的行业眼光与商业嗅觉进行精准捕捉,一旦成功定位,便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前往经商者自然趋之若鹜。除此之外,非洲的现代化效益并没有达到极佳的程度,当地人的需求也相对较为简单,并不会难以完成,这也是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中国人素来以商业头脑著称,当发现非洲供与求之间严重的失衡与落差后,便开始钻研进军非洲市场的好方法。这对于中国商人与非洲政府是双赢的买卖,非洲的经济效益与市场活力得以被充分调动,中国商人也能顺势而小有所成,何乐而不为?因此政府所能给予的官方支持必定不会缺席,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等同于有了牢固的经商基础,生意扩张自然顺风顺水。
除此之外,非洲市场较为薄弱的竞争力同样也是吸引中国商人的因素之一,如果留在中国进行经营,不论是哪个行业都已经有所谓的行业巨头走在了前端,如果不是能够标新立异、颇具创造思维的创新性人才,很难再翻出什么风浪,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市场整体趋于饱和,非洲则不然,很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开拓,有更大的机会成为行业领军者,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二、劳动力低廉,薄利多销赚取差价
中国商人在非洲市场的利润又是从何而来呢?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寻找需求量大的商品,并以更接近成本的价格赚钱差价。譬如智能手机与各类小商品、日用品等,在非洲人民中的受欢迎程度都相当高。
以智能手机为例,非洲现在的经济发展虽然已有了进步,但市场供应仍然存在着差距,人们的物质财富逐步累积,而精神财富尚未跟进,因此对于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都存在着相当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催生购买欲的最佳利器,中国商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从中国以批发价购买已经相当普遍的智能手机,来到非洲进行售卖。
对于差价仍然不满足的商人们就会做出进一步改进,想要自己在非洲当地开设手机工厂进行制作,以减免中间运输、入关等流程所产生的费用。这时低廉的劳动力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力价格要低于中国境内,也能对于“节流”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生产出来的手机成本价更低,售卖的价格也就更能贴近非洲市场购买力的承受范围,真正做到薄利多销。
在小商品的贩卖上,同样也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以在非洲各地区中实力属于上游的南非为例,虽然各方面的发展都在进入良性循环,但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在轻工业等发面的发展都不算发达,因此衣物等的制造都具有缺口,从这个侧面入手,从本国进货衣物,到南非以略高的价格进行售卖,即使扣除税赋也能有盈余。虽然利润微薄,但在人口密集的南非,销售量有保障,长此以往同样能获得满意的收入。
三、中国商人在非洲的发展方向
那么,中国商人在非洲的具体发展方向有哪些呢?同样以南非的数据为例,在南非最大的商贸市场中,有20万余中国人在其间活动,大多从事餐饮、建厂及进出口贸易等商业活动。从这几个大方向中,不难看出许多中国人抓住了非洲工业薄弱这一问题。
非洲并没有产生系统化、有组织、有规模的制造业,难以形成稳固的工业基础,因此在轻工业、重工业两方面都是有利可图的。以商业中枢尼日利亚为例,这个拥有着2000万人口的城市在电力供给上都尤为匮乏,工厂、港口、富豪等都需要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中国商人以此为契机进行工厂建设,准确抓住当地痛点。
除此之外,进出口贸易也同样是利润的一大来源,这一来源的立足点在于国产货物的物美价廉,中国商人从中国进口大量日用品、五金电器等来到非洲进行贩卖,很好地填补了非洲市场的力有不逮。而在餐饮方面,中餐馆也密集分布于非洲的大街小巷,以中餐独有的风味打下了一片市场,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大助力。
同时兼具文化输出与经济输出的不止于餐饮业,医疗行业同样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非洲许多地区的医疗条件都相当落后,药物、医疗设备、医疗知识与手段都十分缺乏,因此,许多中国人在非洲安营扎寨,开办诊所,以特有的中医疗法进行救死扶伤,据卫生机构统计,已有至少1000名中国大夫前往非洲。低廉的价格与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挽救了众多非洲人的生命,也让中医药文化在非洲生根发芽,实在是一桩美事。
虽然非洲拥有着广大的市场与利润空间,许多前往非洲发展的商人也在此过上了舒适惬意的生活,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成功之路上的困难,中国商人在非洲所遇到的挫折仍是不可忽视的,不稳定的国家局势是最大的外患,时候萌发的战争与骚乱严重危害着中国人的人身安全,而肆虐的疾病与不对等的医疗条件也同样隐忧重重。
在狭小的中国人圈子中,他们在沟通与情感的纾解上也是十分寂寞的。任何一条成功的路都并非轻而易举走出,中国商人在非洲的生意经,不仅是一种奇妙的文化交流与全球一体化的表现,同样也能对我们的人生奋斗有所启示。
文/趣史研究社
相关文章
-
全世界最会玩的男人!拥有军机能装备一个团 微软联合创始人辞世
-
法国黑人女明星曾是“盟国间谍”
-
历史上,巴基斯坦军事实力远不如印度,为什么印度却不敢硬打
-
冒死刺杀列宁,这个女人终遭爆头焚尸,幕后真相成不解之谜
-
诺贝尔奖史上的荒唐事:获奖的科学成果最终都被证明是错的
-
特雷比亚河之战:罗马与迦太基的宿命之战
-
新闻8点见丨专访鲁迅长孙周令飞:传播鲁迅,不需要那么严肃
-
突击匕首:哥曼德特种部队的贴身利器,从二战开始就伴随每位队员
-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双方打了116年,最后却没有一个赢家
-
几乎不会打仗凭啥坐在五大元帅最中间?斯大林想搞他都无从下手
-
进化论在中国着陆
-
他是打仗最无能的日军战犯,打了败仗就搞屠杀,后骨灰被扔进大海
-
这个高官因支持敌人被撤职,敌人被打败了他却官复原职,换成你也会同意
-
“五星上将”是什么军衔?美国都有哪些五星上将?
-
同样出现南北两个国家的凉州和尼德兰,为何中西方结局完全相反
-
武耶之战:决定法兰西千年命运的日耳曼系较量
-
蒋经国墓,蒋经国逝世30年一直没下葬,其遗愿是想要葬回故乡溪口
-
云南施工挖出“金房子”欲搬空,邻村知晓后上报国家,却另得结论
-
一分钟带你见识抗日战争中手榴弹的威力!
-
这三部国产剧把“女性独立”演到了极致
-
被苏联波波沙打魔怔了吧?二战德军的双弹匣MP40是怎么回事儿?
-
鲁滨逊漂流记,在哪个小岛生活五年?
-
非洲的富国:博茨瓦纳
-
纪念“九一八”让爱国内植于心外化于行
-
日本天皇首次访华,晚宴上一道菜被要求撤下,为何会遭到中方拒绝?
-
26年来首次!日本新天皇即位后要在秋季“恩赦”
-
[图文]亲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命丧黄土岭
-
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为何现在却成了亚洲最穷国?
-
一个外国人游历中国,给中国改了个名字,从此被世界误会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