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联波波沙打魔怔了吧?二战德军的双弹匣MP40是怎么回事儿?
原标题:被苏联波波沙打魔怔了吧?二战德军的双弹匣MP40是怎么回事儿?
1942年下半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进行时。当时德军和苏军正在城市的断垣残壁中一个街道一个楼房的血拼。前线的战斗报告也如雪片一样的飞回国内,其中当然有对敌我轻武器的评估。
德军普遍表示:诶唷PPSH41太逆天了,71发弹鼓泼水太imba了,将近1000发的射速这谁遭得住啊?
苏军普遍表示:诶唷MP40太香了,短小轻便易操作,清楼扫巷比PPSH这憨憨好用多了,这谁遭得住啊?
然后...苏联出品了轻便又能折叠枪托的PPS43,那德军呢?当然也得有动作啊,只是解决的方法很耿直...
1942年末,ERMA兵工厂接到了OKW(统帅部)的单子,表示前线的吃瓜步兵嫌MP40的弹容量太小,只有32发。在面对毛熊PPSH41的时候总是被吊打,所以赶紧想想办法。
ERMA的工程师寻思,时间那么紧迫,重新设计枪是不可能的。加弹鼓是个办法,但PPsh41那种破弹鼓可靠性也不咋地啊~ 而且用弹鼓之后握持手感很糟,这怎么体现我们大德意志的人机功效?
当然是再插一个弹匣啊!
1943年6月,还只有个设备编号的Gerätnummer3004原型问世...
然后问题来了,虽然它有两个弹匣。但弹膛和枪机就只有一个啊。它肯定不能做到同时供弹,所以得设计一个切换弹匣的方式。
因此,德国人对MP40的供弹口下手了
看上图,整个供弹口被括的有三指,我的意思是三个弹匣那么粗。而两个弹匣井则是设计成了“日”字形,问题来了?为啥德国在三个弹匣宽的供弹口只设计了两个弹匣井?
因为这个日字弹匣井是需要滑动来切换弹匣的...
如上图,按下锁定档杆,弹匣井来回移动。当1号弹匣打完了就切2号弹匣,每个弹匣井后方都有个独立的弹匣释放杆,可以自个看情况换掉打空的1号弹匣,然后再切回来。
吃瓜德军:就这破设计?那我打空了32发子弹之后,不是还得做个切换弹匣的操作?
ERMA: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比以前快很多
吃瓜德军:@#%¥……¥
很明显,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双弹匣切换操作并不便利,而且日字弹匣井在恶劣环境下并不容易在导轨上滑动(卡灰尘或者泥巴),这还不是关键。
本身MP40就是一款冲压机匣的冲锋枪,而要安装这个巨大的供弹口就得切掉整大半个机匣下部,这导致仅存的弹匣上部刚性不足。所以ERMA又得用双倍厚度的机匣和供弹口去弥补刚性,再加上两个弹匣的重量,导致这货重量超过5.8公斤,比汤姆逊还沉,而且重心还靠前,人机功效=渣。
整个供弹结构也显得更加复杂,制造成本也相应提升。反观苏联那边的PPS43和美国的M3黄油枪,取消了木结构,取消了弹鼓,用上了折叠托,统统冲压件,其目的就是轻量化、紧凑化、简单化,这才是二战冲锋枪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这款破枪虽然有个正式名称叫做Mp40/I,但德军并没有正式装备。
通过这款枪,我发现德军的一个特点,他们很擅长将原本好好的东西改成非常昂贵且不适合战时大规模生产的玩意...
相关文章
-
二战时英国特种兵靠皮划艇完成的惊天奇迹行动成功后仅两人幸存
-
WangYi:AssertivenesshasneverbeenpartoftheChinesetradition
-
中国最强防盗古墓,30多个盗墓贼葬身墓室,上千件文物全都在
-
非洲少有富国,钞票上印着一个中国人的头像,还将春节定为节假日
-
兵力28万,战线200公里,中国抗日“最后一战”缴获兵器堆积如山
-
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战俘营:22名战俘舆论下选择留华
-
【记忆】从蝴蝶湾到叉袋角,上海火车站曾经的命名大有学问!
-
贾珍和秦可卿丑事被揭,不是因为贾宝玉,而是尤氏的这一奇葩喜好
-
苏联曾经用引爆核弹的方式炸出来一个水库,不会留下核污染吗?
-
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愿回国效力的张益唐,如今过得怎么样?
-
二战后期日本为何如此有底气坚决不投降?
-
他为掩护队友撤离,仅用一把手枪与敌周旋6天,回国的他只剩头颅
-
55年前中印战争,印度这样解释战败原因,中国把它打清醒了
-
冷战时东德为何修柏林墙,让反对分子跑走不更好?我们想简单了!
-
没有毛主席,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也绝站不起来
-
全球“最开放”国家,当地人的房屋没有墙,混血华裔竟超3万人
-
小丑游记:清初小吏胡若望的法兰西丢人之旅
-
86岁老红军孟克:军长背我过雪山
-
守众安智慧消防为古建筑装上防火“警铃”
-
直击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罕见老照片:疯狂野心带领第三帝国走向深渊
-
从古代“猴子骑驴”到抗战高头大马,日本骑兵到底发生了啥?
-
他竟是宋金第一反杀王?岳飞手下败将金兀术其实强的超乎想象
-
国庆活动预告|沉睡八百年,只为等你来--世界的“南海I号”
-
聂帅救助两个日本女童,40年后来中国谢恩,叫聂帅“活菩萨”
-
杀不死人的炸弹:它不用伤害任何一个人 就能让敌军乖乖投降
-
赤壁之战知名度为何如此之高而淝水之战却无人提及?
-
是谁分裂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
-
在马岛战争前,阿根廷与英国有过交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