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里总提到攻破楼兰,楼兰到底是哪里,为何流行度这么高?
原标题:古代诗词里总提到攻破楼兰,楼兰到底是哪里,为何流行度这么高?
在古诗中有一个地名叫楼兰,因为著名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而为人所熟知。
除了这句,王昌龄在很多诗中都有提到楼兰,比如《代扶风主人答》中写道:“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又比如《从军行七首》中:“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朝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在《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写道:“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就连不是边塞诗人的李白,也曾多次蹭楼兰的热度,在《塞下曲》中,李白曾写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在《幽州胡马客歌》中写道:“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纵横的古诗鉴赏水平一般,只能说,关于楼兰的这个词的诗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过我一番对比,除了宋朝的张元干和文天祥,剩下书写楼兰的都是唐朝人,而且都是唐朝前期,从贞观到开元年间的诗人,尤其以王昌龄、岑参这样的边塞诗人居多。
可以总结出,唐朝盛世时的边塞诗人有一种情怀叫“打楼兰”。
楼兰是一个城市名,在一段时间内也以此为国名,是西域众多古国中的一个,其遗址在近新疆罗布泊西北岸不远处,与敦煌毗连。
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逐渐强大,有对外扩张的趋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张骞出使西域后大大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联系。
西域也被纳入到中原王朝的视野中,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由此可见,楼兰古国人口并不多,在汉朝时期也只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而当时的西域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匈奴,为求生存,西域各国相互倾轧,有的时候倒向匈奴,有的时候倒向汉朝。
当时汉武帝想要打通通往大宛等国的路径,而楼兰正好挡在中间,当时汉武帝派遣通往西域的使者王恢等人被楼兰人拦截抢掠,并且积极联系匈奴,极大的阻碍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听从博望侯张骞的建议,派遣从票侯赵破奴及王恢,率领数万士兵打击阻挡的国家,当时赵破奴仅率七百轻骑兵先锋部队就攻破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也从此臣服于汉朝。经此一战,西域诸国都震慑于汉朝的军威之下。
匈奴得知楼兰降汉的消息,立即发兵出击楼兰,楼兰不敢抵敌,只好派遣王子入质西汉与匈奴,向两面称臣。
可见楼兰处境之艰难,在此后,楼兰也是如履薄冰,毕竟汉朝和匈奴哪个也不是好惹的。
公元前77年,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遣平乐监傅介子到楼兰刺杀楼兰王,立尉屠耆为王,楼兰更其国名为鄯善,迁都扞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东汉以后,鄯善国经过长期相互兼并,成为西域七国争霸的局面,然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大洗牌,鄯善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北魏时期,公元448年,北魏太武帝派遣大将万度归西征,鄯善王出城投降,鄯善国灭亡,北魏开始对鄯善实行郡县制治理。
这就是楼兰国小史,虽然这个政权存在几百年,但是历史记载却并不多,即使有两面三刀的一面,但是也说不上是穷凶极恶的国度,更谈不上是对中原民族的威胁,所以,没有那么大的仇和那么大的恨。
要说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还是匈奴,在宋朝遭受游牧民族疯狂碾压时,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那么,为何在北魏已经被灭的一个国度,在二百年后,遭到文人墨客的疯狂嘲讽呢?
实际在唐朝时期,楼兰的位置大约处于玉门关外不远处,找到隋唐时期的地图就会发现,隋朝时期在西域的版图已经很小,控制力也不断减弱,到隋朝末年时,趁着隋朝内部农民起义不断,西北各部落都纷纷叛乱,从唐太宗时期开始,强大的中原王朝再次展开对游牧民族的打击,唐王朝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等部,使得更多的边疆部族纷纷归附,为了控制西域,从唐太宗时期效仿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先后设立多个都护府。
正是因为盛唐时期的开疆拓土,版图逐渐扩大,需要大量士兵戍边,无数文人墨客也活动到了边疆地区,也正因此产生了风格迥异的边塞诗。
此时的楼兰早已不是地理上的名词,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对遥远国度的探索的好奇之心,这些边塞诗人,高呼“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是表现了巅峰时期的大唐扩张力,唐朝是一个自信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基本丧失对西域的统治权,在此之后,豪放的诗人逐渐减少了,高呼“打楼兰”的诗人也不复存在了。
相关文章
-
东汉末年最大军阀袁绍怎么死的死在哪:病死(死于冀州)
-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孙敬和苏秦(为了学习而努力)
-
此人扬言要活捉贺龙,被俘后给红军出一计谋,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
-
巨型梁龙超科:伊斯的利亚龙 体长20米(堪比火车车厢长)
-
苏联为何与国民党修好:助蒋统一为苏当炮灰
-
蜥鸟盗龙:北美洲小型食肉恐龙(长1.8米/7300万年前)
-
许世友说一不二,唯有一部属敢顶嘴,许大将军从不生气
-
漫话军事:如果穿越到古代带兵最需要什么技能?
-
“刘老庄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连队
-
唯一没有改名字的开国元帅是谁?主持开国阅兵仪式,名字十分有寓意!
-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牛吗,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影响亿万学子)
-
【学党史】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31日
-
【共青团改革】党建带团建——蓬莱区易三实验小学开展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系列教育活动
-
一位开国上将感叹,如果罗荣桓元帅活着,是可以抗衡林彪的
-
巨鹿之战项羽多少人 项羽巨鹿之战只是吹嘘
-
此人是最后一位衍圣公,出生时军队保护,省长亲自前来探望
-
考古百年路:实证5000年文明史重建中国史前史
-
解放时期,四大野战军名将对比,哪个野战军名将质量更高些
-
马上评|每一位英雄的名字都应被铭记
-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听将军的,而不是效忠皇帝?
-
“憨豆先生”为何不开口说话?原来他有这样的“难言之隐”!
-
戴笠之死:“杀人恶魔”戴笠死于坠机
-
党史上的今天·3月27日
-
红嘴蓝鹊捉虫表爱恋,曾被称为青鸟大有故事
-
毛主席年轻时听过他的演讲,后来力邀他出任新中国副总理
-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恩怨纠葛解密历史档案
-
《前行者》谁是卧底?唐贤平最后被策反了吗?
-
一代天骄毛泽东印章有什么样的价值
-
1955年行政级别工资制度是如何出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