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一位开国上将感叹,如果罗荣桓元帅活着,是可以抗衡林彪的

原标题:一位开国上将感叹, 如果罗荣桓元帅活着, 是可以抗衡林彪的

罗荣桓身体不好,一直得到毛泽东的关心。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健康仍然十分关心。罗荣桓在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期间,工作相当繁忙。他经常要到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机关去办公,时常还要去参加军委召开的会议。由于经常劳累过度,他的病时常发作。有时一个会开完了,他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好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毛泽东知道后,于195O年9月20日,在罗荣桓上报的一份干部任免书上写道:“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到1956年,罗荣桓心绞痛反复发作,他怕贻误工作,便写报告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转报毛主席,请求辞去总政治部主任职务。毛泽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在八届一中全会上,由毛泽东的提名,罗荣桓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后,由于身体不好,中央有一些会议,罗荣桓没有参加。

1961年,罗荣桓与贺龙、聂荣臻在成都金牛坝

尽管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健康状况十分关心,派最好的医生给他诊治,但是由于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尚不能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罗荣桓的健康每况愈下。到1960年底,林彪把接替罗荣桓出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整下了台。经罗瑞卿和萧华提议,毛泽东又决定让罗荣桓复出,再任总政给部主任。罗荣桓又带病工作了两年多。1963年秋季,罗不仅血压高,心绞痛时常发作,肾功能也衰竭了,住院不久便报了病危,毛泽东指示组织全力抢救。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恶化。苏醒过来后,他看看床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拉着林月琴的手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他又慈祥地一个一个看看自己的孩子,嘱咐他们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随后又昏迷过去。昏迷中,他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听着罗荣桓对妻子林月琴和孩子们的嘱咐,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12月16日下午,罗荣桓在战友贺龙、张爱萍、甘泗淇、梁必业、萧向荣以及他的夫人林月琴和孩子们的守护下,心脏停止了跳动。

1961年1月,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的罗荣桓

这天晚间,毛泽东正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会议听取聂荣臻汇报1O年科学技术规划。开会前,毛泽东提议与会者起立为罗荣桓默哀。默哀毕,毛泽东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他冲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点点头说:“请你转告林月琴同志,就说罗荣桓同志逝世,我很难过,请她注意身体,继承罗荣桓同志的遗志。”罗瑞卿用笔记下了这几句话,当晚便让夫人郝治平把毛泽东的话传达给林月琴。

的确,林彪193O年2月任红4军军长后,与历任党代表都搞不好关系。毛泽东觉得,这个政委非罗荣桓莫属,将他派到红4军后果然把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解放战争时在东北担任林彪的政委期间也是如此,相忍为党,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维护了党的利益和党的团结。因罗荣桓在非原则问题上能够谅解和忍让,二人长期相安无事。

196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致悼词时,称赞罗荣桓“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反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原则精神”。邓小平在为1987年出版的《罗荣桓传》题词时曾饱含深情地说:“罗荣桓同志是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一生光明磊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为人民群众着想,这样的同志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才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1962年11月26日,罗荣桓六十寿辰时与林月琴合影

开国上将陈士榘曾担任115师参谋长,对罗荣桓非常熟悉。他曾经说:“可惜罗荣桓死得早,是对军队建设的一个不小的打击。他去世后,军队的政治工作完全被林彪统治了。林彪吹捧毛泽东是假,大树特树自己是真。而当时在军队中,已经没有人能同林彪的错误做法抗衡。如果罗帅活着,是可以制衡林彪的。因为毛主席非常信任罗荣桓,而且不是一般的信任。其实在罗荣桓生命的最后时光,已经对林彪把毛主席著作庸俗化有过抵制。不要看林彪在毛主席面前可以把罗瑞卿搞倒,但是他要通过毛主席搞罗荣桓可没有那么容易。”

毛泽东亲自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深深地向这位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跟随他的“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毛泽东语)之一的元帅三鞠躬。毛泽东建国以后军内只参加过罗荣桓、陈毅的追悼会,而陈毅追悼会具有更多的政治含义,只有罗荣桓的追悼会,毛泽东流露出了一些凡人的感情。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几天几夜不能寐。而此前,只有建国初期任弼时的逝世才会让他如此动容。一天深夜,毛泽东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吊罗荣桓同志》这首七律,应该说是目前可见的毛泽东唯一的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

从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开始,罗荣桓就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工作。1928年秋,毛泽东率部迎接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28团回井冈山。为加快行军速度,罗荣桓灵机一动,命令战士坐在山坡上顺势滑下。看到几百名战士在草丛中飞速而下的壮观场面,毛泽东不禁脱口说道:“我们都成了“草上飞,啦!”多年后,毛泽东在《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中,开头一句就是“记得当年草上飞”,可见当年的情景在毛泽东脑海中的印象之深。这首诗在毛泽东生前没有发表,一直到1978年9月才得以发表。这首诗正如《毛泽东诗词选》的注释者所说,是“在悲痛的激情中写成的”。这不仅表现在诗的内容上,也表现在诗的书法上面。从诗句看,毛泽东的激情犹如江河直下,对用词来不及推敲。从书法看,他写时手有点抖,到最后两句,着笔时似乎已经不能成篇了。这一篇的手迹同毛泽东同时书写的曹操诗《龟虽寿》之潇洒奔放,形成了强烈对比。

毛泽东写这首诗,无论从内容还是从书法看,都说明他在罗荣桓逝世后已是处于极度悲痛之中。由此可见毛泽东和罗荣桓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这不仅是因为罗荣桓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战斗,而且也因为罗对毛十分尊敬,而毛也十分器重罗。诗中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体现毛泽东对罗荣桓器重。毛泽东在两次与林月琴的谈话中都反复强调罗荣桓老实。也许,毛泽东器重罗荣桓主要也就在这一点。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