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没有出来之前,中国是如何选官任官的?这一点中国实在太聪明
原标题:科举没有出来之前,中国是如何选官任官的?这一点中国实在太聪明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秦朝以前,各级官员是由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而产生的。而这样的制度,并不能充分的利用人才,反而,打压了人才的积极性。先秦时期,因为有各个诸侯国,所以,诸侯国实行了贵族制。其中,诸侯、卿、大夫、都是遵从世袭制度,肥水根本不会流到外人的田地里。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发明并实行了郡县制,于是,除了皇族世袭而来的各级官员们,也有了以各种形式从地方选拔上来的官员。汉朝承袭了秦朝的体制,所以,郡县制也顺理成章地被继承了下来,随即官员的选拔制度也开始成熟、完善。
到汉武帝当政时期,官员选拔体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
汉朝官员选拔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种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先培养人才,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由政府来设立太学,培养知识分子,让太学生成为政府官员是当时的主要途径。太学生毕业之后,就像当今的高三学生一样参加高考。而太学生则会参加中央组织的统一考试,通过考试结果的筛选,太学生会被分为甲乙两科。
甲科是郎,会成为宫廷侍卫,通过皇帝的考察,一般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出去当官;
乙科是吏,一般会回到原来的地方,不会接受中央的任命,但是,却能成为地方主官的附属官僚。
汉朝的这种选官制度,具有它科学、合理的一面,使得人才被中央所任用,培养出的官员也能使中央政权加固。郎官的来源是全国各地,在实习出来之后,再前往全国各地任职,但是,一般不会回到自己的籍贯处任职,于是,各地之间的人才便得到了流动。
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地郡守、县令,都是由中央调配任用的。地方主官原籍不能在当地,但是,地方主官的附属官僚的原籍是可以在当地的。简单地说,附属官僚的任用并不是由中央调配,实际任用权则掌握在地方主官的手中。
第二个渠道,是通过选举产生官员,当时的选举分为了举贤良、特殊选举和举孝廉三种渠道。
当中央需要更多的官员时,便会实行举贤良这种形式的选官制度。举贤良的形式则是:把中央想要考核的问题写在竹简上,即“策问”,而参加本次选举的人,就成为了出谋划策的人,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之道,即“对策”。只要自己的对策能够被中央选上,那么,他就可以被任命为当朝官员了。
这样选举出来的人,一般都是具有独特思维的人,思考全面、顾全大局往往是他们的普遍才能,所以,他们的位置也会被安排在较高的位置,如:历史上著名的董仲舒、贾谊等人。而特殊选举则是选举出国家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比如:外交人员,只要拥有特定的才能,就可以报名参加选举。
举“孝廉”是由地方主官推举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之后,经过一定的程序的筛选就会被中央统一任命。举“孝廉”虽然举荐到中央,但是,实际的主动权还是被地方主官所掌握。举“孝廉”的定期举行,让官员的补充得到了快速解决,也因此,前面的两种选举方式逐渐被淘汰了。
即便如此,两汉的察举与考试也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要经过考试,而后,才能量才录用。
汉武帝以后,察举一途成为入仕的正途,举孝廉亦成为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但鉴于各郡国人口多少不同而名额相同造成的不公平,故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口为标准,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 ...
举孝廉人数众多,所以,需要经过考核才能择优安排为各地主官或者中央部门的负责人。从历史资料上来看,各地举“孝廉”上去的人员,一般都是原太学考试分出来的吏,之后,再通过举“孝廉”,成为郎官。汉朝的选官体制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像选人形式,到现在还被借鉴使用。
可以说,在同时期的欧亚等地,还上演着军人干政和夫人政治的时候,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就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局面的产生。但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仍然有它的局限性,地方官员拥有了察举制的主动权,于是,地方主官都会大量举荐自己信任的官员,这样的话,最终,就形成了门派势力。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察举对象多为官宦子弟,出身、地位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典型的‘世袭’状态,出现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尴尬局面。”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急需各类人才,因此,很有必要借鉴我国古代选举制度之得失,努力做到唯才是举、因才制宜、人尽其才,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资料:
【《汉书·武帝记》、《汉代察举制探析》、《后汉书·百官志》、《秦汉官制史稿》】
相关文章
-
新史学荐书088|《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
为什么明朝历史评价很高:永不和亲,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
古代女子宫刑盘点 5种极度残忍的女子宫刑
-
中国制造的“芯”病虽投入巨资为何反而加重?太浮躁!
-
钱学森有机会授衔开国中将为何他拒绝了?他在美国时就是上校了
-
91岁“神仙奶奶”:65岁体重超标,70岁出道做模特,变美永远不晚
-
闽浙苏500多名邓氏后裔齐聚泉州桃花山寻根祭祖
-
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11日
-
徐祯卿: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精于诗词却被后世“掉包”
-
杨敏:孔子思想的光芒还在世界闪耀
-
庄重:淮海战役日记摘抄
-
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情史,卫子夫真的是因为与人偷情?结局悲惨
-
林彪叛逃死无全尸,周恩来为何嚎啕大哭?
-
象形甲骨文是造字圣人、文字之神或外星人仓颉创造的
-
国学经典《论语》:思想永流传,是后世对孔子最大的纪念
-
李世民穷尽一生追寻此物,为此还强迫全民喜爱,皇室必须学习
-
万人大战中,新四军参谋长误入敌群,反而活捉500敌兵
-
都知道唐朝有唐刀,但你知道唐剑长什么样吗?
-
程门立雪写的是谁?杨时和游酢为什么不进门等候老师
-
毛泽东评价周恩来:总理角色的不二人选
-
使孔子名扬天下者,是其弟子——中华儒商鼻祖子贡
-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中国这个词是从哪来的?
-
刘瑾勒索大小官员,一人抱石头跳河自杀,甲板上留下血淋淋五个字
-
北京是如何成为帝都的?
-
中国首位跳伞女兵马旭被授予“冰城楷模”
-
甲骨文神秘诅咒 为何研究者都死了
-
慈禧共割地160多万平方公里,却对此地寸土不让,而原因令人愤怒
-
古龙笔下的十大剑客 西门吹雪排名第一?
-
红一军团四大巨头,三授元帅,他只授上将,主席称:他是地方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