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攻打柏林中,苏军火力人数都占绝对优势,为何伤亡达40万
原标题:二战攻打柏林中,苏军火力人数都占绝对优势,为何伤亡达40万
柏林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15日至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对德军展开的最后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随着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的屋顶,正式宣布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役的结束。
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共集中了270个师团,20个坦克军以及15个空军。,调集了两千多架战机,1万多门火炮和近2000辆坦克,总兵力达到了250万人。
与之相对应的德国军总兵力只有100万,坦克500辆,飞机300多架,轻重火炮只有700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苏军的兵力是德军的2.5倍,武器装备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苏军却在战斗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共伤亡士兵40万人。
(柏林会战)
那么,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为何会遭到如此重创呢?
一、苏联意图抢先攻占柏林。
柏林是希特勒的权力中枢,是纳粹德国的心脏,攻下柏林是盟军的最高荣誉。同时,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清醒地认识到,抢先占领柏林,对苏联的政治意义是巨大的,它可以为苏联在战后重建欧洲的政治版图,增加重要的资本。
尽管盟军在之前的雅尔塔会议上,曾一致决定将柏林划为苏联的占领区,但丘吉尔却在后来给罗斯福的信中流露出想抢占柏林的意图:“如果任由苏联将柏林收入囊中,势必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功臣。如果英美联军有把握攻下柏林,那么我们应该当仁不让地将胜利的旗帜插到柏林城里。”
而斯大林也向苏联陆军元帅朱可夫施压:“谁将占领柏林呢?是我们?还是英美联军?”
朱可夫则斩钉截铁地保证:“我们一定会抢在英美联军之前占领柏林。”
因此,这场战争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很多政治因素,迫使苏军不惜一切代价捷足先登,拿下柏林。这也预示着,柏林战役注定会伤亡惨重。
(斯大林画像)
二、德军顽强抵抗。
德军在柏林城内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将柏林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他将整个柏林市区分成了9个防御区,每个防御区都在入口处修建了混泥土工事。所有临街建筑的窗户,都被加固了防御设施,增添了射击口。同时在市区内大量修筑地下工事,配合地面组成了强大的交叉火力网。
无法动弹的坦克,被大量地放置在交叉路口,成了固定的火力点。市区新增了3座高大的防空塔,塔上还有防空火力。
柏林城内全民皆兵。
从1944年9月开始,希特勒就对柏林城内14到60岁的男性公民发布了强制征兵令,要求所有的男人都要拿起手中的武器,抵抗盟军的进攻。在1945年2月,又号召女性也加入到德军队伍中。
虽然苏军早已切断了德军的外围供给线,但德军拥有大量的“浮士德”榴弹炮。这种炮便于携带,操作简易,且杀伤力巨大,能对50米内的坦克造成有效杀伤。
同时,德军还组建了200多个“人民冲锋队”,作为预备部队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希特勒下达了死守柏林的命令。
希特勒本人曾斩钉截铁地表示:“会与柏林共存亡!”同时下令,所有军队中的文职官员一律参与战斗;凡是贻误战机,畏缩怯战的指挥官立即处决;对临阵逃脱的士兵马上枪决,还要在他们的尸体上贴上“逃兵”“胆小鬼”等标志牌。
(希特勒像)
三、柏林巷战异常残酷。
尽管苏军的火炮威力强大,但德军坚固的地下工事,让苏军无计可施。等到苏军的炮击停止后,德军就从工事中爬出来,依靠城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拐角,每一条下水道,肆意地向苏军射击。这时,“浮士德”的优势就展露无遗,给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在苏军攻克柏林国会大厦的过程中,巷战的残酷性尤为突出。苏军用强力火炮对大厦进行了30分钟的轰炸后,终于炸出了几个大缺口,苏军一拥而入,在每层楼中都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在楼梯间、拐角处、房间内、过道上进行着惨烈的近距离激战。动用了所有能用的武器,包括枪、手雷、刺刀、匕首等,到处都在肉搏和群殴。
终于,在4月30日晚21时50分,苏联战士把鲜艳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的楼顶。
5月2日,德军城防司令官魏德林接受了苏军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在投降协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柏林会战结束。
最后不得不说一说希特勒的结局,他最终“如愿以偿”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4月29日凌晨,希特勒与深爱他十多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后,将德军最高统帅的权力交给了海军元帅邓尼茨,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相关文章
-
安倍晋三和菅义伟都曾表示“闹鬼”是真的?岸田文雄不信这个邪!
-
拳脚相加为何不抢先“开枪”,看完后半句话,中国人恍然大悟
-
元末枭雄陈友谅,如果当时没有朱元璋,得天下的可能就是他
-
爱琴海2500个岛屿,为何多数属于希腊,土耳其很少?
-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半岛是什么样的?
-
历史上的今天——1461年3月4日,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中被约克家族推翻
-
为科学“献身”的4位科学家,实在令人惋惜,他们死在自己手里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
雅尔塔密约:罗斯福为何要出卖中国主权?
-
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
她是奥斯卡影后,婚后数月便遭遇出轨,出车祸后被丈夫拔掉呼吸器
-
自由无价:1836年的阿拉莫之役
-
故宫水缸为何600年都不结冰?
-
男人投降时,女人仍在战斗:战争对女性意味着什么?
-
鬼谷子识人术:一个人,越没有福气,身上越有这三个特征
-
一本畅销书激化日美贸易战?
-
最让FBI头疼的罪犯,年纪最小,骗术超高,被多个国家同时通缉
-
重读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之:最后一趟生意
-
台儿庄血战勇士 300国军殉城
-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启动
-
这几个女性冒充男人当兵,为何到死没暴露身份?看照片就懂
-
一个50万人口的小国,一场战争男人几乎死光,美女被迫共侍一夫
-
蓬佩奥指责中国在拉美从事“掠夺性经济活动”立刻被有关国家提醒 外交部回应
-
他创造了海上漂泊438天的奇迹,却被质疑吃了同伴
-
江苏挖出一红色漆棺,埋700年依旧如新,X光照射结果让专家瞠目
-
【今日历史】11月4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在火车上作案的连环强奸杀人犯曾两次脱逃终极目标是当红女星
-
东南亚有一领土大国,民族数量傲视全球,如今却面临严重解体危机
-
中国士兵站岗时,为什么两人只配一把枪?20年前的教训太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