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脚相加为何不抢先“开枪”,看完后半句话,中国人恍然大悟
原标题:拳脚相加为何不抢先“开枪”,看完后半句话,中国人恍然大悟
“第一枪”被赋予很多重含义,但不管是当代还是最早的战争中都存在一个“第一枪由谁开”的问题。就算拳脚相加致人死亡也不能率先开枪,这是从古到今的规矩也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其实这个“第一枪”也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最早的时候它代表的意义和现在截然不同。英国和法国还因此而闹过不少笑话,至今说起来都感觉很是搞笑。
在18世纪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爆发战争,当时热武器已经出现但还停留在前装燧发阶段,基本开战就是双方站成面对面的两排人,互相开枪射击有点像排队枪毙。英国和法国都盛行“绅士风度”,认为弱者应该先开枪。所以在一场战争中,英国和法国将领开始相互谦让“第一枪”的优先权,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尊贵和强大实力。双方一来一回谦让老半天之后,英国盛情难却率先开枪,法军瞬间死亡500多人。
在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开始发现因为武器的精准度不高,所以后开枪的反而占便宜,距离拉近想打歪都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武器制造精度的提高,等到西部牛仔时期的时候,人们又开始重新捡起“绅士风度”。不过不同的双方谁先开枪谁就是胆小鬼,说明这个人害怕对方。之后也出现过一些变化,但“第一枪”的习惯基本保持不变。直到大型战争开始出现,一战、二战的爆发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开好“第一枪”。
中国对于“第一枪”也不一样的理解,我们都知道“绝不开第一枪”,其实后面还有一句“绝不让对方开第二枪”。中国古代一直有“师出有名”的说法,意思就是出兵打仗要理直气壮,这样士兵才能爆发出最强的战斗本能。理亏的底气不足,怎么可能拼得过敌人。而绝不让对方开第二枪,这代表的是我方已经仁至义尽而且师出有名,反击不管多凶残都占理。
不开第一枪是对和平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不让对方开第二枪是对安全的保证是对底线的坚守。所以不开第一枪不是怯懦也不是不敢,反而是在等待一个合情合理的时机。古人的智慧吾辈不及百分之一,很多事情看似敌强我弱,实则可能是暗渡陈仓。最后鹿死谁手,拼的是谋略胆识,并非夜郎自大就能笑到最后,你们说对吗?
相关文章
-
这些科学家简直了!他们在不务正业的同时,随手就完成了伟大发明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
他是志愿军特等功臣,彭老总接见他时,把他的手握得生疼
-
自诩为“文明种族”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真的文明吗?
-
长歌行:阿窦牺牲催人泪,编剧太狠了,本以为他会陪李长歌到结局
-
20万外国人到中国避难,如今不但不想回国,为何还想赖着不走?
-
林肯妻子很彪悍:不准林肯单独见女性,在演讲台上当众扇林肯耳光
-
为什么多数散户炒股都亏钱,原因在哪里?
-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冻死,他们为什么却不去抢劫苏联人
-
民国风月场的文人想象
-
中国最有骨气的“抗日市”,几个日本人刚下车,当场就被打死两个
-
英国:“绝对坚决”支持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
珠峰“睡美人”冰封9年,数百人路过无视,只有一人做了件傻事
-
乡土社会契约的订立与履行
-
[图文]回忆红军长征中最年轻部队:“少共国际师”
-
国军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大兵遇到女战俘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
山东青岛:王哥庄馒头是怎样做大的
-
十九世纪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贵族们,国政之余也有搞笑时候
-
“巴特尔,好样的!”
-
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华战争,倒过来看“中国地图”,便恍然大悟
-
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为何会想到诸侯会盟?其背后的故事
-
历史解密苏联介入并操纵中国内战
-
王锐|锻造“政治民族”: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意涵
-
霍元甲死亡的另一种说法,迁坟时真相让日本人哑口无言!
-
空有小聪明,缺少大智慧,晴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
程万军:一战伤亡很小的日本其战果为何远超中国
-
罕见老照片揭开:抗美援朝悲惨的另一面
-
这个国家又穷又弱,为何能混成亚洲唯一永久中立国?
-
春节的这一仗,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