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族打仗输多赢少,但为何没有国家能吞并华夏民族
原标题:与外族打仗输多赢少,但为何没有国家能吞并华夏民族
虽然古代有的文明历史比中国早,有的文明范围比中国大,如巴比伦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腊罗马的文明,但这些文明却因遇到外力的打击,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渐衰退、消亡了。汤因比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付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
梳理一番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险时期有七个: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西南北受到外族进攻;第二是秦汉时期匈奴的进攻,时间长达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晋时鲜卑等五胡的进犯,时间也有四百年;第四是隋唐时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时间约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时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时间大概也是四百年;第六是元、明、清时期蒙古、满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华夏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华夏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民族的转机。以上所讲的华夏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
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外族人又来了,华夏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
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而华夏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华夏民族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华夏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为何会如此?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华夏民族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第二个原因是从西周开始,已有了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讲到中国封建社会,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很束缚人的行为,那当然是对的。
其实这种宗法制度也有它的历史作用,华夏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
华夏民族从西周开始,虽然自己内部斗争也不断有,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世袭制度,即父亲死了,嫡长子继位,这是当时华夏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民族强盛的重要环节。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外族是很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很长很长的时候是外族统治的,如北魏。其实隋唐也有很大的少数民族的成分,主要是鲜卑人。
武侠小说里有个人物叫“独孤求败”,独孤求败很骄傲,他一生与人比剑比武从没有输过,所以他改个名叫求败,希望失败一次,但却总没有败过。这个“独孤”就是鲜卑人。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就姓独孤。“鲜卑”这两个字,有些学者说“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鲜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亚那一带。但这不是很一致的意见。另外,唐太宗李世民的妈妈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鲜卑人。
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那时候说“胡人”就像现在说“洋人”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在唐朝,有二十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可见唐朝对外国人一点也不歧视。
再说汉朝,汉武帝与匈奴交战,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有一个匈奴王子叫日蝉。他与母亲阏氏、弟伦俱入官府,安排到黄门养马。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于游宴之时召阅诸马。后宫的妃子美女在汉武帝身边站得满满的,和日蝉在一起的数十个人牵马从殿下经过,都是贪图美色,只有日蝉目不斜视。汉武帝就惊奇地问他的名姓出身。日蝉以实情相告。汉武帝更加惊讶,即赐其马监、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日蝉虽然得到皇帝的亲近,但他行为检点,未尝有过失,汉武帝就更加信任和喜爱他了。因为日蝉父休屠王在匈奴时作金人祭天,武帝赐日蝉姓金。
由此可见,华夏民族壮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開放。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不太擅长打仗,与外国人打仗时,输的多,赢的少。但是中国人有耐力,这次打不赢没关系,我们长期跟你干,打到后来,外国人会分裂的。
匈奴人很厉害,打他不过。汉高祖曾在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人围困,没法脱身。他的手下便献了一条妙计,去向匈奴皇后说,汉人漂亮的女人很多,你如果把汉朝皇帝抓来,把汉人打垮了,俘虏了大批汉人中的漂亮女人,你这个皇后就要糟糕了。匈奴皇后中了这个诡计,影响匈奴首领,便退兵了。匈奴后来分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北匈奴则向西走,一部分到了法国,一部分到了西班牙,一部分到了英国,以至灭亡了整个西罗马帝国。
西方历史中的匈人是否匈奴人?史家意见不一致,有意思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国抵抗住了,投降了,另外一半却把整个欧洲打垮了。隋唐时期的突厥也是如此,他们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向隋唐王朝投降了,慢慢地被华夏民族所融合。西突厥则向西行,来到了土耳其。后来土耳其把东罗马帝国打垮了,把整个君士坦丁堡占了下来,直到现在。
所以中国人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自己的民族不行,其实民族所谓的不行,只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三四百年的事情。牛津大学一位很有名的研究东亚经济的学者曾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他认为,中国的经济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只是到了十六世纪以后才慢慢被英国赶上去。而国民总收入却是到了1820年才给英国超过。中国国力居世界领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两三千年之久。那位学者对中国经济前途非常乐观,他说大概到2020年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又会是全世界第一,并能长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后的四五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赶得上。
那么欧洲人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转机呢?应该说是到了中国的明朝,从那时起,中国开始落后了。细想其中原因,一个是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很严,一点也不自由开放,全部权力控制在皇帝一人手里。另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对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异想天开,实行所谓海禁,一实行锁国政策,整个国力便开始衰退。与此同时,西方科学却开始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了。这是最大的历史教训。
相关文章
-
桑塔纳盗龙:南美洲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9900万年前)
-
中国最弱的三个朝代:西晋/北宋/清朝(大多是君主问题)
-
中国最神秘的一部古书是哪本 这本书为什么没被写完
-
【党史故事100讲】血战湘江遵义转折
-
王阳明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什么作为
-
昆仑山发现万年壁画,画的是“远古飞机”,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
台湾陆委会为什么非挡着陈云林见连战?
-
曹操之子曹彰怎么死的?是暴毙身亡或被曹丕毒死
-
基辛格评价周恩来: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
-
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 陈世美真的是一个大混蛋吗
-
四大美女个个皆有生理缺陷,杨贵妃的缺陷最可怕,普通人受不了
-
讨厌鸦片的英国女王 为什么执意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
-
雷峰塔为什么会倒了,还真和白娘子有关
-
汉朝巫蛊之祸的经过:解读汉武帝的昏庸晚年生活
-
北宋名人苏东坡是文学家,还是一个跨越了千年的“顶级吃货”?
-
孔子当税收官的那些事
-
小型鸟臀目:何信禄龙 体长仅1.2米(不如鸵鸟大)
-
当27天皇帝,却干了这么多坏事,专家挖开墓说:被冤枉了!
-
曹操家族:古墓中两颗牙解开曹操身世之谜
-
国宝去哪儿|今年春节,“黄河女神”要带伙伴去出差啦!
-
解放军名将如云,谁能排第一?唯有彭大将军
-
著名的秋收起义中,走出来的一将一帅,分别是指哪两位开国将领
-
汪建新:诗人毛泽东的江西情缘
-
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丨周宗琼:从不跟共产党算账
-
军长踩着队长的肩膀作战,军长牺牲,队长成为开国上将
-
“皖”字竟是此地古代信仰?!
-
十二世纪最强大家族,帖木儿为沾点关系,发动二十万大军入侵明朝
-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赛典赤研究综述
-
四大沉船宝藏是什么 海底深处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