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当税收官的那些事
原标题:孔子当税收官的那些事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的圣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孔子还当过税务官,而且干得还相当不错。
孔子20岁时,经友人举荐做了鲁国大夫孟懿子的税务官,整饬当时混乱的赋税状况。当时征税是用斗量征集粮食,一些征收人员在计量斗上作弊,坑害佃农,中饱私囊。孔子上任后,就遇上佃农集体申请免税,借口灾荒,不肯纳税。孔子到实地调查,了解到当年风调雨顺、收成很好,只是征税人员用大斗计量征粮,引起田户不满,佃农不愿交粮。孔子立即清除了贪赃的部属,恢复用标准斗征粮。同时孔子规定,在纳税期限之前交完税的,可减免一成;在纳税期限之内交完的,可减免半成;超过纳税期限交的,要加收一成;抗税不交的,收回土地另派他人耕种;欠税的,要先交清欠税,才能继续耕种土地。这样一来,佃农争先恐后交税,纳税期限未到,税已如数收足,而且比往年多征二成,孟懿子大加赞赏。
经历几年税务官的实践,为孔子的税收思想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在论语中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所谓“使民以时”,就是要求从事徭役的时间不影响农业生产,就是尽量减少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又提出“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主张“薄赋敛”,并把什一之税作为“薄赋敛”的标准。这既源于公平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又反过来指导税收实践。回眸春秋,孔子体恤人民疾苦、呼吁减轻税负,他的税收智慧为后儒所继承,成为历代儒家的税收主张。西汉王朝汉武帝之后,孔子思想成为二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历代封建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古至今,税收都是国之根本,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的缴税,不仅是古时,时至今日国家也会为企业准备园区优惠政策。
园区优惠政策是指产业园对入驻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园区优惠政策通常是一些地方政府为鼓励境内外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到园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制订的优惠政策。
这个园区的税收优惠与该企业的日常运作是毫无影响的,正常经营即可。也在当地园区内注册一家新公司或者分公司(通常由园区负责人全权办理),当企业纳税时,就会收到园区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这就是所谓的园区优惠政策。
收税优惠园区的最大两个特点!重点来咯,要好好看哦!
特点一:可协助企业进行申报政府扶持项目
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源紧缺和资金不充裕的问题,企业入驻园区后,如入驻企业符合相关规定和条件,我司可协助企业向政府申请文化产业基金,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特点二:可给企业高额税收奖励
在税收享有优惠政策的园区注册有限公司,能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根据地方留存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返还。具体比例如下:
增值税:奖励地方留存部分的50%-80%进行返还(地方留存50%);
企业所得税:奖励地方留存部分的50%-80%进行返还(地方留存40%)。
假设一个公司,一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各缴纳300、200万,那么分别奖励公司90万、48万。
END
邮箱:junren@junrengroup.com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江西路与合肥道交口西南侧富力中心A座
相关文章
-
古代一传奇女性,不仅嫁给了开国皇帝,还生了一个千古明君
-
坚决向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
-
俗语:“两腮无肉不可交”,其实经典是下半句,却少有人知
-
思想家王阳明究竟有何能力可以和孔圣人比肩?
-
巨齿龙:法国大型食肉恐龙(长8.5米/距今1.66亿年前)
-
徐晃真能力敌许褚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许褚不服气,颜良不屑一顾
-
扁鹊有2人?相差2000年,弟子望闻问切,名气远超师祖,没得善终
-
“鬼子、阿三、棒子、毛子、猴子”称呼的由来
-
他是周恩来的弟弟,曾帮哥哥解决大麻烦,后被保护性地关押七年半
-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十七:阮氏兄弟的绰号之谜
-
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两斤熟牛肉,真的吃得下去吗
-
口述历史•老兵故事②丨抗美援朝老兵孙益卿
-
汉代卫氏家族的兴衰史 怎么评价卫氏家族的地位
-
脱西游的秀|西游暗藏离奇穿越?孙悟空老巢惊现神秘字迹!
-
赵子龙为何成不了五虎上将 赵子龙怎么死的
-
他是三野十一个司令之一,授衔时只有他是少将,找人求情也白搭
-
“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顺宗永贞革新之谜
-
No.1062葛兆光|“漫长的十八世纪”与“盛世背后的危机”
-
华东野战军12个纵队,哪3个纵队的司令员,后当了大军区司令员
-
虔州龙:中国大型恐龙(长8.8米/吻部细长类似匹诺曹)
-
清明上河图里死人在哪?
-
爆笑鬼谷 | 巧解嫌隙的翟方进
-
新婚之夜为何称作“洞房花烛夜”
-
解放军包围天津 军统数次企图搞破坏
-
莱索托龙:非洲小型植食恐龙(骨骼中空/奔跑速度快)
-
勾践为什么能灭掉吴国 勾践成为霸主的原因
-
朔风凛冽,冬月已至
-
皇太极有多爱海兰珠 独宠一人(历史认可的偏爱)
-
孔子是如何看待“大义灭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