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这个蛙嘴盔,只要别低头瞄准,骑枪糊脸都死不了!
原标题:戴上这个蛙嘴盔,只要别低头瞄准,骑枪糊脸都死不了!
欧洲的骑士比武中的马上骑枪竞技项目,得分规则很简单,命中盾牌和身体得一分,命中头部但没有落马两分,而一旦把对方打下马就得三分,一旦有一方得到三分,则马上骑枪竞技阶段结束。
▲典型骑枪尖,最左为竞技用
所以根据骑枪比武的规则,无论是命中头盔还是把人打下马,瞄准头部自然都成了第一选择。尽管比武的枪在十四世纪后,从单纯的磨钝枪尖改成了王冠型的竞技枪头,而且枪杆也被做出种种加工以确保在冲撞下会破碎。但是无论如何,其冲击力依然是十分可怕的。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运动伤害几乎无法避免,甚至会导致相当严重的伤亡。
▲被竞技枪头刺穿的盾牌
上图就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这是试验者的钝头枪,也就是在15世纪前最为常见的比武用枪,在一次标准的骑枪对决中命中厚度为四分之三英寸的松木胶合板盾牌的结果。这样巨大的冲击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脑震荡,甚至颅骨骨裂,骨折,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击穿低质量的头盔或者导致颈椎的骨折,造成瘫痪或死亡的悲剧。蛙嘴盔的诞生,就是为了在这样的冲击下保护使用者的头部和颈椎。
▲蛙嘴盔内悬挂
在运动保护领域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思路,就是尽量限制容易骨折的部分的活动范围。尤其是有着复杂的关节结构的手腕和脚踝部分。有过滑雪经验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现代的滑雪靴,实际是硬质的,一旦穿上,脚踝完全不能活动,这就是为了避免在滑行和摔倒时,脚踝被外力作用超出了活动范围,导致脱臼乃至骨折。而蛙嘴盔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一原理。
而骑枪比武并不是战斗,而是比赛和演习。在这里,危险只来自前方,目标也只来自前方。参赛者只需要能够清晰地看见敌人,并且有效地控制马匹和将枪指向目标就行。在这里,生存性就代表着足够强悍的耐冲击性,以及足够坚固的保护使用者的颅骨和颈椎。所以蛙嘴盔的造型和结构全都是围绕着以上这两个目的。
▲蛙嘴盔侧面
蛙嘴盔的结构是前后开合的两片式样。 而两侧的孔穴,正是它对颈椎的额外保护由来。和一般的实战头盔‘顶在头上’的结构不同,蛙嘴盔是和胸甲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结构,而使用者的头则是通过简单的悬挂结构被固定在头盔中。使用蛙嘴盔时,需要戴上特别的头巾,然后把打开的头盔从后面套上头部后,将头巾上的带子穿过头盔上的孔穴固定。之后再将面甲合下,与盔体固定。最后,将头盔的颈甲或是固定片与胸甲进行固定,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结构。
▲决斗比武中戴着蛙嘴盔的选手
由于头盔和胸甲固定,使用者的头部也半固定在头盔内,就算大头冲下地栽倒在地上头先着地,冲击也会被分散到肩膀和躯体,避免了头部和颈椎受到重创。此外,蛙嘴盔大部分采用较软的无硬化钢板制成,使它弹性更好,更能分散冲击,但是又不软到容易变形。在头部,整个头盔大部分采用倒圆锥形的结构,在颜面部向上扩张,在颅骨周围形成足够的空间,避免万一头盔受到冲击后,有太多能量被传递到使用者的头部造成损伤。
甚至那个长长的蛙嘴型面甲也有着精心考虑的目的。蛙嘴盔的整体结构,在戴上后,基本都微微前倾。让使用者可以直视前方,操控马匹和瞄准目标。而在双方互相接触的时候,只要挺直身体略略抬头,以牺牲一瞬间视野为代价,这个蛙嘴结构就可以完全地将眼缝保护起来,对方的枪头,或是折断枪杆的碎片,都会直接在面甲上猾开,而不会伤到脆弱的双眼。
▲固定盾和枪的决斗比武用半身甲
只不过,再好的设计,也无法保护那些自信过头的运动员。蛙嘴盔大大提高了比武中的生存性,但是却无法避免有些骑士为了提高胜利的几率。在最后一瞬间也不抬头,而是保持着紧盯对方的姿态,而因为碎片造成的伤亡还是偶有发生。 有些历史学家也因此认为,在1559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与蒙哥马利伯爵的比武中发生的夺走了国王生命的意外,也正是求胜心切的国王在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低头瞄准的姿势而导致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David Lee,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1950他们正年轻》:对热血青春的深情回望
-
二战德国潜艇军官的遮阳帽
-
各国领导人罕见落泪:英拉失态,普京落泪 中国的他落泪令人敬佩
-
圆桌|历史下的危机与危机中的历史(下):回应与对话
-
清华才女蒋方舟,日本的钱你也敢拿?
-
他是谜一样的新国王,她从保镖到王后,他们爱起来那么热烈疯狂
-
下一任日本天皇的年号会是什么呢?
-
注孤生的李宅······
-
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消灭它霸气十足的60年代解放军
-
巴黎和会百年|中国国际地位止跌、攀升与废除旧约的起点
-
看到普京扣大衣,默克尔用俄语抛出一个问题
-
[图文]希姆莱集中营招“慰安妇”看守在旁窥淫
-
他是被数学题耽误的自杀者,并为后世留下了一笔财富
-
世界上著名的弹丸之国,一城即一国
-
攻占琉球:日本萨摩岛津氏的西南贸易战争
-
苏联宣传画上的勃列日涅夫,他是一个有争议的领袖
-
[图文]新中国首次授衔中唯一的外国将军:洪水将军是位传奇人物
-
萨达姆最骄傲的贴身部队,14万人为何临阵脱逃?其实另有隐情
-
[图文]八国联军里的“中国军团” 立下过“汗马功劳”
-
中国又一型神秘武器,配备涡扇19,专家:该项技术世界领先
-
[图文]史海揭秘:苏美首脑热线数次防止“核大战”
-
浅尝辄止:太阳王路易十四与大清康熙皇帝的外交蜜月期
-
老山对越反击战,解放军第14军用1个加强团围攻敌军1个连
-
希特勒为何始终惧怕美国,日本受谁挑唆才敢偷袭珍珠港的美军
-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何日本没有趁势进攻美国本土?这里告诉你原因
-
靖州:三桥村惊现疑似秦“镡成之岭”古城墙系列遗址
-
历史上以瘦为美的朝代,减肥方式荒唐可笑,甚至拿生命在瘦身
-
中国从苏联购进3台RD120发动机,专家拆解却仅用了5天时间
-
他投资100元成为“苞米花大王”,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