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惟春秋:孙中山挽联背后的微言大义与恩怨情仇(上)
原标题:其惟春秋:孙中山挽联背后的微言大义与恩怨情仇(上)
孙中山逝世后,治丧委员会收到来自海内外各界的十万余件挽联挽诗,作者既有孙中山的同志同盟者,也有曾经势不两立者。这些挽联挽诗既是作者才思才力的比拼,也是他们政治立场的体现。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引入深思,值得反复琢磨咀嚼。
本文共1411字丨阅读全文需要2分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灵柩停放于中央公园,先后有数十万人前往祭悼,表达哀思怀念之情。据中山先生治丧处编纂的《哀思录》记载,半月之内,仅北京一地就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59000余副、横幅500余条,加上各省公祭收到的以及海外同胞通过电报、信函等形式发来的挽联挽诗,合计不下10万件,一时哀荣,举世无俦。
众多挽诗、挽联的作者,既有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同志、同盟和追随者,也有生前与他分道扬镳、背叛甚至曾经兵戎相见者。这些挽联挽诗既是作者才思才力的比拼,也是他们政治立场的体现。同志同盟者表达了自己痛失领袖的哀痛与革命到底的决心,曾经势不两立者借此抒发自己内心隐秘不宣的心曲,与中山先生之间恩怨未了的弦外之音、是非未定的醉翁之意,寄托自己的瑜亮之思、曾左之叹。
当时是新旧文化更新交替、青黄相接的繁荣时期,挽联作者大都有深厚的旧学根底,所作挽联文辞典雅、寄托遥深,颇有微言大义、一字斧钺的意味,耐人寻味、引入深思,值得反复琢磨咀嚼。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很多人认为这幅对联为中山先生自作,其实不然。中山先生临终前,指定由汪兆铭(号精卫,尽管汪兆铭后来叛国投敌,不齿于国家、民族,但当时他还是革命者,是进步力量)代自己撰写政治遗嘱,就是后来世人皆知的《总理遗嘱》。中山先生虽然没有明言谁是自己身后的接班人,但是让汪兆铭代写政治遗嘱就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汪兆铭也借此以中山先生革命接班人自居,国民党内其他领导人也默认了这个事实。这幅挽联就是汪兆铭将《总理遗嘱》的核心内容高度概括而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当时就摆放在中山先生灵前,后来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符号之一。
主义扬中外;
精灵炳日月。
——蒋中正
蒋中正毕生以中山先生的学生和信徒自居,这幅挽联以最简练的语言将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可谓一语中的、一字千钧。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共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李大钊写了一幅214字的长联,表达了他对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评价。这幅对联立意高远,视角广阔,上溯明末以来列强染指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从此遭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统治的过程,表彰从太平天国至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革命精神,表达了对中山先生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令人在沉痛惋惜之余更增添了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昂扬力量,诚为联中上品。
李大钊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相关文章
-
宣城县:从大跃进到大饥荒(二)
-
亦谈李白《赠汪伦》诗
-
老版西游记为了烘托孙悟空实力,弱化了一众妖怪实力误导观众
-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身边的四个女人
-
周总理诞辰121周年,缅怀!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宫观和神仙
-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
大梁是哪个朝代?战国时魏国国都(有7个国家以梁为国号)
-
皇帝驾崩后后宫的嫔妃们怎么处理,有的下场凄凉
-
中国鸟脚龙:长1.1米/最小的肉食性恐龙(距今1亿年前)
-
周恩来推动援建坦赞铁路
-
刻有古老文字的金牌上,为何还有一行谁都能认识的简体汉字?
-
历史如何转折:邓小平的7项决议
-
孟尝君去世后,真的断子绝孙了吗?似乎并没有!真相是什么?
-
漫话军事:如果穿越到古代带兵最需要什么技能?
-
古代枪上为什么要绑红缨?并不是为了美观,真实原因让人后背发凉
-
秦汉女儿:爸爸抛弃生儿育女的糟糠妻,她不记恨林青霞让妈妈伤心
-
华夏定居文明,始于商周之变
-
元宵节的由来 司马迁的“太初历”
-
珍贵影像:毛泽东两次会见尼克松总统,最高领袖风采非凡
-
他曾是蒋介石的将领,解放军昔日的对手,后来成为开国上将!
-
史前共有4代文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
揭秘:1948年解放军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是谁?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4日
-
康熙是怎么死的 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而亡
-
1951年新中国为何要“打虎”
-
清咸丰帝奕詝在位多少年 奕詝奕訢皇位之争
-
揭密元稹与薛涛关系之谜:薛涛与元稹姐弟恋是真的吗
-
揭秘:颜回死后,孔子的接班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