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惟春秋:孙中山挽联背后的微言大义与恩怨情仇(上)
原标题:其惟春秋:孙中山挽联背后的微言大义与恩怨情仇(上)
孙中山逝世后,治丧委员会收到来自海内外各界的十万余件挽联挽诗,作者既有孙中山的同志同盟者,也有曾经势不两立者。这些挽联挽诗既是作者才思才力的比拼,也是他们政治立场的体现。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引入深思,值得反复琢磨咀嚼。
本文共1411字丨阅读全文需要2分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灵柩停放于中央公园,先后有数十万人前往祭悼,表达哀思怀念之情。据中山先生治丧处编纂的《哀思录》记载,半月之内,仅北京一地就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59000余副、横幅500余条,加上各省公祭收到的以及海外同胞通过电报、信函等形式发来的挽联挽诗,合计不下10万件,一时哀荣,举世无俦。
众多挽诗、挽联的作者,既有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同志、同盟和追随者,也有生前与他分道扬镳、背叛甚至曾经兵戎相见者。这些挽联挽诗既是作者才思才力的比拼,也是他们政治立场的体现。同志同盟者表达了自己痛失领袖的哀痛与革命到底的决心,曾经势不两立者借此抒发自己内心隐秘不宣的心曲,与中山先生之间恩怨未了的弦外之音、是非未定的醉翁之意,寄托自己的瑜亮之思、曾左之叹。
当时是新旧文化更新交替、青黄相接的繁荣时期,挽联作者大都有深厚的旧学根底,所作挽联文辞典雅、寄托遥深,颇有微言大义、一字斧钺的意味,耐人寻味、引入深思,值得反复琢磨咀嚼。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很多人认为这幅对联为中山先生自作,其实不然。中山先生临终前,指定由汪兆铭(号精卫,尽管汪兆铭后来叛国投敌,不齿于国家、民族,但当时他还是革命者,是进步力量)代自己撰写政治遗嘱,就是后来世人皆知的《总理遗嘱》。中山先生虽然没有明言谁是自己身后的接班人,但是让汪兆铭代写政治遗嘱就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汪兆铭也借此以中山先生革命接班人自居,国民党内其他领导人也默认了这个事实。这幅挽联就是汪兆铭将《总理遗嘱》的核心内容高度概括而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当时就摆放在中山先生灵前,后来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符号之一。
主义扬中外;
精灵炳日月。
——蒋中正
蒋中正毕生以中山先生的学生和信徒自居,这幅挽联以最简练的语言将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可谓一语中的、一字千钧。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共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李大钊写了一幅214字的长联,表达了他对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评价。这幅对联立意高远,视角广阔,上溯明末以来列强染指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从此遭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统治的过程,表彰从太平天国至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革命精神,表达了对中山先生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令人在沉痛惋惜之余更增添了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昂扬力量,诚为联中上品。
李大钊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相关文章
-
甄姬是谁的夫人:魏文帝曹丕妻子(原本是袁熙之妻)
-
对越反击战:我军回国途中某团被伏击,500多人埋骨异国他乡
-
79年前,白山黑水那位让敌胆寒敬服的英雄
-
陕北那么穷,为什么还能划分到陕西?汉朝几十年的屈辱换来的教训
-
全国仅湖北有此姓,人数仅300,历史学家当“宝”,男性却想改姓
-
王安石最成功的一首词,被视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
-
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有雄才大略(首个称皇帝的君主)
-
刘尊棋:恩来同志支持我们办《联合日报》
-
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的历史谎言:演义大多虚构
-
爰还是爱?“青岛文博之父”郑爰居葬于福宁园,后人发现墓碑竟刻错名字……
-
31岁北大考古博士坠崖身亡
-
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
-
国家统一的征程中,起义的道路上永远欢迎后来人
-
为什么有些朝代永远也上不了电视?
-
才女林徽因因AI修复照惹争议:世上网红千千万,美人不止在皮囊
-
他才是三界第一,若不是为了自由,鸿钧老祖也得低头做他小弟
-
他是传奇中将,13岁进入少林寺学武,曾靠朱砂掌杀开血路
-
国宝四羊方尊迷踪记,河北广宗跳出来说那是他们的,湖南方很生气
-
丽水这老人打过战,经历传奇!如今100岁了,有50多个子孙…
-
武则天能活到82岁,为何退位仅一年就驾崩?专家:后宫压力太大
-
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上)
-
晋献公送礼借道 “唇亡齿寒”的典故
-
敬事房到底是干什么的?皇上不知道,嫔妃们倒是非常清楚
-
封禅是皇帝最高荣耀,为何只有6位皇帝曾经封禅泰山?
-
民国军阀杨森12妻妾奇异的私生活:杨森妻妾十二钗
-
诸葛亮“观人七法”,教你看穿一个人
-
张学良财富被日本人搜刮殆尽 后代谋生很不易
-
十几岁女孩正能量满满,舍身救父告御状,触动两任皇帝接力改刑律
-
水浒中,武松或许能击败卢俊义鲁智深,但这3位好汉他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