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揭秘:颜回死后,孔子的接班人是谁

孔子首选的接班人,毫无疑问是颜回,这从《论语》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的出来: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悟性高,人又谦恭。

论语•雍也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难做到的,而颜回的好学在孔子的心目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安贫乐道。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别的弟子对孔子的话,总会发出疑问,惟独颜回是一点就通,"不违如愚",再次高度赞扬了颜回的悟性。

而二人的感情也是非同一般的,孔子在匡遇到了麻烦,颜回掉了队,赶上后,孔子说:"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死后孔子更是悲恸不已,"噫!天丧予!天丧予!",痛悼自己的思想失去了最好的传人。大家要厚葬颜回,孔子不让,但最终还是厚葬了。孔子哀叹:"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可见二人的关系不是父子,深似父子。

综上可见,选颜回做接班人,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思想能够完整的流传于世,又不用担心自己理论遭到"修正",但颜回死了,只好退而求其次,众弟子中曾子确实是没什么优势的,论口才,要数宰我,子贡.行政能力,比不过冉有,子路. 理论水平,则有子夏,子张。

孔子对曾子的评价是"参也鲁",还不是一般的"鲁",种地误除瓜苗,父亲暴怒之下要打他,他也不躲避,被一棍打晕过去,醒来后和没事一样,还去向父亲道歉,说让父亲打他受累了.孔子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他。

但被孔子看重的可能就是这个"鲁",曾子鲁钝厚道,所谓发之不足,守之有余.孔子将自己的思想核心,也就是孔门心法,传给了曾子一人,什么是"心法"?道可道,非常道,有些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口头而无法用文字表达.孔子希望通过曾子将自己的思想核心尽量完整而不动原样的传于后世,以待来者。并没有打算让曾子整合儒家力量,并将之发扬壮大,因为曾子的资历较浅,理辩水平有限。孔子死后,有能力的几个弟子,都各立一派,如子夏,子张,子游。他们还"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公推有子做接班人,并要强拉曾子入伙.这些都说明曾子在众弟子中的威信不足,后人也因此对传人问题存疑。

但曾子很明确自己的定位,始终孜孜不倦,立场坚定地维护着孔子核心思想的地位.曾子说"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曾子明确表达出自己之所以被孔子选中的原因,和自己一个传灯人的身份.而曾子反对尊有子为师,并批评子张"难与并为仁",并不是为自己争夺势力和地位,而是为了维护老师的正统思想和地位不被其他弟子所扰乱。

后来曾子又将"心法"传之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孟子又受教于子思),两个人分别写出了〈大学〉〈中庸〉,〈大学〉〈中庸〉是否就是孔门心法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否完整准确地表达出了孔子的本意,此处不予过多评论。但无论如何曾子尽其所能,忠诚地完成了孔子交给他的任务。

子贡人聪明,善言辞,名头也大,对孔子也非常尊敬,为什么没选他呢?简短说一下个人观点:

1,孔子说过"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显然更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而不太欣赏子贡的逐利行为,这也是儒家一贯的道德标准。

2,孔子为避免齐伐鲁,要派弟子出来游说,有几个弟子请行,孔子不许,子贡要去,孔子同意了.结果"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虽然成功了,但挑动那么多国家撕杀争斗,终究不太光彩,又是严重不合儒家道德.事不光彩,但总要有人去做,子贡担负着道义的谴责去做了,个人也因此比较同情子贡。

3,曾发生过,叔孙武叔毁仲尼,认为"子贡贤于仲尼"和陈子禽当子贡的面质疑孔子是否贤于他的事件,虽然子贡每次都贬低自己,而大力赞扬老师.但大概还是可以看出,以普通大众的境界和水平,可能更容易欣赏子贡而不是孔子,不知这是不是孔子的另一个担心。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